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式与创新     
模式与创新在文学创作中,模式化常常就意味着创作危机。因为文学创作的特点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在于创新。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出现模式化倾向,也正表明一个作家已从蹒跚学步走向成熟,形成了自我。问题的实质在于一个作家不能固步自封,满足于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的创...  相似文献   

2.
寓言文学是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要论述的是:当代寓言文学创作的审美趋向和艺术创新,以及当代寓言文学创作存在的问题是:题材雷同,语言缺乏活力。艺术表现力不强。  相似文献   

3.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和他的文学创作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争对萨特的哲学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争使他认识到,文学创作也是一项社会活动,提出了作家是社会代言人的思想。萨特倡导“介入文学”,创办现代杂志,试图用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研究社会、政治和文学。他的杰出政治活动,为他赢得了“20世纪人类的良心”的巨大声誉。本文从他的哲学观念的形成及其与文学创作的紧密联系的角度,对萨特一生的成就做一个总的回顾。  相似文献   

4.
明代状元及第后,直接供职于翰林院,其仕途起点高于其他新科进士。科举及翰林制度下的文学生态,以及翰林文人的特殊心态,都对状元的文学创作有所影响。一方面,明代状元的仕途,决定了其文学创作是馆阁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状元的诗文创作又不完全受制于馆阁文学,特别是在仕途受挫后,其创作更呈现出与馆阁文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作者从明代状元的仕途、文学对明代状元仕途的影响和仕途对状元文学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梳理明代状元之仕途与文学创作的多重关系,以期对明代文学和明代社会获得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是中国20世纪为数不多的文学大师之一,他用小说、散文所营造的“湘西世界”,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沈从文1931—1933在青岛两年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他文学生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青岛,他进入文学创作的鼎盛时期,完成了从文学起步阶段向鼎盛时期的转变,创作、构思了他的代表作《边城》和《八骏图》等作品,且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五四”时期湖北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论及了湖北文艺界在经历了酝酿、萌动、兴起和演进这个过程后,一度兴起了进步的文化运动和文学创作的高潮,使湖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7.
文学教育强调文学的人文性,文学创作却总想否认文学的人文性,造成这种认识分歧的原因是:文学教育是权威性、非功利性的,文学创作是个性自由化的、功利性的。其实,它们之间不应对立。文学教育与文学创作都是以语言为手段,都要对社会负责,文学教育为文学创作培养作者,文学创作为文学教育提供教育资源。文学创作可以反思文学教育,但不能背叛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8.
原型经验与文学创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型经验与文学创作童庆炳真正的文学创作之所以为全人类所欣赏和理解,历久而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揭示了人类千万年来共同的精神事件及其过程,沟通了人与人之间最为内在的、神秘的联系。文艺学的原型理论试图解释上面提出的这个问题,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曹植与阮籍两位作家在文学创作上有同有异,有相近的处境、相近的风格等,同时也有各自所特有的鲜明的特点。将二人的文学创作情况作一试探性的论述,结合分析后可以概括为:曹植——激流勇进;阮籍——退避三舍。  相似文献   

10.
张丹 《语文知识》2011,(3):18-20
新时期以来的河南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坛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具有独特的韵味。河南当代小说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就是乡土气息浓郁。在全球化、都市化运动加剧的当下,河南当代作家写出了一系列当代中国文坛上难得的乡土文学精品。这种文学创作中的典型乡土气息是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也是河南文学极具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共和国60年文学创作的理想追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后十七年以及十年"文革"文学创作追求的是政治理想;新时期文学创作追求的是审美理想;90年代初到新世纪文学创作追求的是文化理想。促进人类共同走向繁荣、富强、文明、和谐应该成为中国文学创作面向未来的重要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总结20世纪文学创作传统的目的出发,对鲁迅的文学创作观进行了认真研究,围绕鲁迅对文学创作活动独特性在于其情感性的认识这一核心,具体分析了鲁迅有关文学创作真实性、方法特性、内容特性和技巧特性等方面的论述,从其各方面的内在联系上揭示了鲁迅文学创作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陆汉军 《广西教育》2010,(21):81-82
文学创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一个重要目标,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和基础的一个重要指标。发达地区高校学生和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文学创作能力培养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民族地区高校应立足本地区情况,开展富有实效的探索和改革,努力推进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文学创作的“品牌性”与生俱来。在经过了从“作者、作品、读者”到“创作主体、文本、接受主体”再到“生产者、产品、消费者”这样一个在当下可以发生种种价值流动与固化的关系中,品牌、品牌化之于“文学创作、文化作品、文化产品”就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价值构建。文化市场识别、精神审美价值增减“器”、创作个体或群体差异化审美形成战略、文化产品经济利益诉求工具、创作主体“群体性”共振效应、主体价值延伸与边际效益、创作后发展驱动力等等,能够形成一个关于文学创作品牌的有着相对独立无形资产的“价值认知体”。尽管在文学创作的完形过程中,必然要审视、追踪其品牌价值实现的实际结果及其所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文学创作品牌构建的价值作用,在文学的当下生存与未来发展上将会愈来愈明显、愈来愈重要和愈来愈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5.
凯尔泰斯极具个性的文学创作,不但揭示了人类恐怖的堕落与沉沦,而且通过文学创作——一个脆弱易伤的个体对历史进程中的野蛮暴政相抗争。匈牙利这个特殊的母体孕育了凯尔泰斯——这个历史的见证者和人类的思索者,他为了存在而表述,他是一位孤独的证人。而他所讲述的这些苦难和不幸,不仅曾经发生过,今后也还会发生。它们与生命同在。  相似文献   

16.
略论侯方域的文学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方域一生的文学创作大体经历三个阶段:22岁以前其散文逞才使气,多为骈俪之作,诗食古待化,但俊逸雄浑。崇祯十二年至明亡,是侯方域政治生活的最辉煌时期,文学创作达到成熟,写作了不少散文名篇,诗歌多侧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清顺治二年直到去逝,作者归田隐伏,文学创作达到高潮。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而且散文创作起到始开一代文风的作用,诗歌真实地记载了作者明亡后的生活和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7.
文学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基础;如果没有合理而充分的文学教育,文学创作也许是贫血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也许是薄弱的;因为文学教育不发达,文学创作队伍后继乏人,文学批评与研究也没有读者与对象。  相似文献   

18.
词语也疯狂     
刘哲志 《新读写》2010,(9):33-33
小作者巧妙地给词语赋予了生命,颇有新意,趣味盎然。在文学创作中,丰富的想象力和别具匠心的构思,往往能够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栾成文 《时代教育》2010,(1):262-26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其中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的文学创作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先秦的散文,两汉的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创作形式。我们可以截取其中一部分——晚清讽刺小说,加以解读,体味那个时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20.
玛拉沁夫受聘我校客座教授玛拉沁夫是我国著名蒙古族作家,他从事文学创作已经整整50年,创作出以《茫茫的草原》为代表的一大批小说、散文、电影文学剧本。他在国内国外均享有盛誉.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他还长期担任自治区作协、文联等部门领导工作.1990年后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