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闻世界》2005,(5):44-44
宋代名臣包拯,字希仁。公元999年出生在合肥市小包村。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两代,为官近三十年。由于他为官刚正廉明、不畏权贵.挑法公正、铁面无私,世人敬称他为包公,包青天.千百年来人们建祠建庙纪念他。全国包公祠究竟有几座?。  相似文献   

2.
“包公活了六百岁!”我听了一位青年这句话,甚为惊讶:奇闻!果真如此,可堪称世界长寿之冠了。原来,他看到西安某报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话:“包公,名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死于宋仁宗嘉佑七年(1602)。”惊疑之余,查《辞海》得知,包公的生卒年代为公元999——1062年。一字之差,竟闹出这样的笑话。其实又何止此例?仅7月份,笔者在读报中就发现这类讹误10多处。例如: “曹雪芹出生在清代从康熙到雍政洋洋百载的大  相似文献   

3.
王毓 《档案管理》1999,(2):32-34
整整1000年前,即公元999年,庐州(今安徽合肥市)诞生了一位在性格和政治方面颇具魅力的人物,他就是包拯.  相似文献   

4.
在戏曲舞台上,包公独特的大黑脸非常引人注意,在百姓中敬称他"包青天,而贪官污吏则贬他为"包黑子".那包拯是不是脸黑呢?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的包公不仅脸面不黑,且很白净俊秀,是一位十分文雅端庄的人物,只是性格深沉严肃,不苟言笑.包公去世后,所建祠堂塑像均是"白脸长须,面目清秀".并不像舞台或民间传说的那样怪异.  相似文献   

5.
如今旅游业日渐兴起,逐步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怎样利用祖先留下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珍贵的历史遗产,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是档案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在这方面,开封市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北宋名相包拯,在开封府为官刚正不阿,人称“包青天”,开封有一湖,由于“包公倒坐南衙”之说,加上包拯任开封知府,其府衙在今西湖之北,故湖叫包公湖。为纪念先贤,表达怀念和崇拜,今在包公湖上重建包公祠。还有我市的“清明上河园”,是把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局部按比例复原…  相似文献   

6.
包公送温暖     
石平 《传媒》2003,(5):56-57
话说大宋仁宗某年,因久旱无雨,民间多有饥荒。看看年关将至,又是风吼雪飘。仁宗天子体恤百姓疾苦,遂发出谕旨一道,命各地官吏,带钱带物,下乡为贫困百姓送温暖。那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尹包拯,本来就爱民如子,接到圣旨,即刻命手下准备了钱物,顶风冒雪,前往开封郊外的太平村抚慰贫困百姓。 且说包公一行出了开封城,那雪下得正紧。包公透过车窗向外眺望,但见通往太平村的公路上,空空荡荡,雪花纷纷,并无车辆行人。包公思忖道:“年关已到,这路上本  相似文献   

7.
明朝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已五十一岁的徐霞客,从家乡江苏江阴出发,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也是时间最长、路程最远的一次考察旅行.……  相似文献   

8.
源泉 《兰台内外》2007,(3):49-50
包拯(999年一1062年),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出身官僚家庭,天圣进士,先到建昌县任职,继到和州做官。由于父母亲希望儿子在自己身边,包拯是个孝子遂决定辞职,在家孝敬父母多年。直到  相似文献   

9.
包公(包拯)、海公(海瑞)、施公(施世纶),是中国占代史上以"公正廉明"为民间传诵的最具代表性的三位官员,其中的"施公"便是清代漕运总督施世纶. 施世纶以封荫出仕,先后任泰州知州、扬州知府、江宁知府、湖南布政使、顺天府尹等职.康熙五十四年(1715),他被调任漕运总督(又称漕督、总漕),任职期间,尽职尽责,在维护运道、调剂漕事、治旱赈灾等方面取得了卓然政绩.施世纶为官坚持以民为先、廉强恤下,因而有以他为原型创作的公案小说《施公案》流传至今.但又因他为人处事低调,实际记载其生平的正史史料比较有限且零散,以往学者对其研究大多集中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年谱梳理、遗作《南堂集》《南堂诗钞》等,缺乏对其为官生平的详细研究.作为清代唯一一位任职期间"通漕无欠"的漕督,他的为官经历无疑是考察清代漕运官员的一面镜子.本文梳理其生平履历,从侧面说明清代漕督的工作职责要求,进而简要分析清代漕运制度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0.
吴文区,云南东川府会泽县人氏,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被选定为拟备知县. 薛铬恕,云南临安府建水县人氏.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被选定为拟备知县. 董兆,云南临安府宁州人氏.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被选定为拟备知县.  相似文献   

11.
一北宋包拯的故事,以元代的杂剧、明代的说唱词话、小说《百家公案》、《龙图公案》的形式,或是搬演或是说唱或是作为阅读作品繁衍至清代,在道光年间,北京的说书艺人石玉崑则更是说唱了一系列的《包公案》故事,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子弟书《石玉崑》:"高抬声价本超群,压倒江湖无业民。惊动公卿夸绝调,流传市井效眉颦。编来宋代包公案,成就当时石玉崑"。石玉崑的《包公案》获得了如此的欢迎,于是出现了许多模仿  相似文献   

12.
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蒙古族士兵攻破中都.蒙古兵进入中都后,纵火焚烧,大肆掠夺而去.大火时燃时熄,持续一个多月.使一代宫阙,付之一炬.随着金国的灭亡,中都也冷落了四十多年. 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出于统治全中国的战略考虑,宣布定都中都,这时的中都城已经残破不堪,“瓦砾填  相似文献   

13.
刘知几(公元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职,兼修国史.刘知几于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相似文献   

14.
钱九韶(公元1731-1796年),又名九同,字太和,号南淳,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河西村人.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恩贡生,是当时名闻中州的诗人.  相似文献   

15.
徐万年,字寿亭(公元1880-1954年),原籍河徒、采购,常往返于鄂、襄、汉水间,曾目睹西方列强肆他深恶清政府的懦弱无能.南阳县瓦店镇人,自幼家贫好读,15岁当学践踏我国领土、霸占山河、凌辱国民的暴行.  相似文献   

16.
改琦,字伯蕴,号香白,又号攻芗,一作七香,别号玉壶外史.生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卒于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是清代著名回族画家.善画人物,尤工仕女,亦画花卉、兰竹,落墨洁净,设色妍雅,在清代画坛上,堪称一派.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于戏曲世家,祖父陈连喜,绍兴调腔班著名正生.父亲陈玉水,绍班(绍剧)任付末.我八岁随父下班学艺,做"小笃郎",扮演孩童、小包公等人物.  相似文献   

18.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李亚平著,北京出版社,2004.9宋代是一个有故事的朝代。从《杨家将》、《岳家将》到《包公案》、《水浒传》等等,宋代故事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而这些故事中很多又是真伪杂糅,虚实参半,口耳相传,流为丹青。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李亚平先生《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以下简称《实录》)本着“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真相地还原历史”的目的.以一种别致的方式来重新讲述宋代  相似文献   

19.
天一阁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一五六一年),建成于嘉靖四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二十年历史.它座落于浙江省宁波市城西,紧邻优雅秀丽的月湖.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字尧柳,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一五三二年)进  相似文献   

20.
刘勰(公元465-521年),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历经宋、齐、梁三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