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致大海》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诵,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媒体设计:投影仪。   …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所教古诗进行合理拓展,引导学生以诗悟诗,以诗学诗,既能帮助学生对所学古诗的理解,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小学古诗教学我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其中的风景诗内容迥别、风格各异、千姿百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因古诗语句凝练、含义深奥,尤其是其中一些抽象的词句学生难以理解。在风景诗教学中,如果教师“硬灌”、学生“硬记”,诗的韵味就会荡然无存,学生不可能体会到诗中的情与境,也就难以形成意向。如果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再现诗中描述的情境,就会帮助学生领会诗的意境、探求  相似文献   

4.
诗联大比拼     
活动目的 巩固已学过的诗词名句和对联,扩大对于诗联的积累,提高学生对诗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1.阅读第五册至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诗词名句和对联(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下同)。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哲理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哲理诗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且要培养学生感悟真、善、美的能力。在教学哲理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入境、联系生活和拓展迁移等途径,让学生理解、内化诗歌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诗读透了,才能好好地品。品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大难点。每次考试,诗歌赏析都抓不住点,觉得无话可说。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当中,我们必须以激发学生思维为主,教师从旁指导,潜移默化中慢慢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我认为教学生品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从题眼着手理解诗的内容一首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语文课堂诗词教学法——"以诗证诗"。所谓"以诗证诗",即是在课堂教学中用诗歌来解释诗歌、证明诗歌,可以解释词义、意象、诗意、句法、结构、修饰和历史典故等,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而哲理诗是其绮丽的花瓣。各版本的小学教材都选编了不少的哲理诗。在教学哲理诗时,教师要通过激活诗趣、联系生活和积累内化等途径,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诗歌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又一次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我的教学思路是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后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然后说一说诗句的意思。课堂上,当大家都在忙着理解诗句中的词语时,平时就善于思考的张林同学忽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看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这一句改为“千帆远影碧空尽”更好一些。课堂上,学生要给李白改诗,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我此前多次教授这首古诗了,谁也没有注意“孤帆”的,  相似文献   

10.
题壁诗是我国古代、尤其是唐代诗歌写作和传播的一种常见形态。柳宗元作为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留下了一些优秀的题壁诗。解读这些题壁诗,能加深对柳宗元心态和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眼睛是人的灵魂的窗户,那么诗中的关键词语则是喷流诗人感情的泉眼。教师若突破了这个泉眼,学生就能探出蕴藏在诗中的深情,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余意”的天空高高飞翔。如讲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我为了突破诗末行中的“少一人”这个关键词语,便在学生理解前三句诗意的基础上问学生:“当兄弟们头插着茱萸,  相似文献   

12.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读音准确、富于感情、流利地朗读两首诗,读出诗句的情味和涵蕴之意来。2.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整首诗表达的意象。3.初步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把握两首诗蕴涵的哲理。4.背诵这两首短诗。学习重点1.准确、有感情、流利地朗读两首诗。2.理解其表达的哲理和意象。自读程序1.要求学生阅读“自读提示”,对诗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将“自读要求”交待给学生,让学生明确目标。(亦可组织学生讨论自定目标,教者适当点拨,更能形成学生自读能力。)3.指导学生自读两首诗,达到相应目标。①感受性阅读全文,初步把握两首诗的…  相似文献   

13.
鞠战林 《现代语文》2010,(9):154-157
咏怀诗一直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刚学们平时学习的难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理解、把握咏怀诗,下面对咏怀诗的相关概念和常见的写作手法加以讲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说明了诗与画的关系十分密切 ,且小学生对于画的感知能力要远比文字强得多。因此 ,在教古诗时 ,我便采用了“引诗入画 ,以画解诗 ,由诗为文”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 :引诗入画。即让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查阅字典和其它资料 ,初步弄清诗的含义 ,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 ,大胆想象 ,用彩笔绘画一幅《山行》的图画。第二步 :照图解诗。正式讲课之前 ,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作业 ,如对诗文内容难点、重点、疑点理解错误 ,把它们张贴在黑板上(要事先与该生商量 ) ,让学生们观察 ,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5.
鉴赏古诗,分清诗的类别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不同类型的诗往往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其中,离别诗是一种重要类型,数量很多。离别诗又可分为送别诗(友人远行,作诗送之)和留别诗(自己远行,作诗赠友)。这两种诗中的情感有相同处,也有相异处,值得我们细细区分品味.  相似文献   

16.
郑玲 《教育艺术》2009,(10):56-58
南宋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作文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没有生活的积蓄.没有语言的积累.没有文化的积淀.就没有倾吐的质朴无华.没有表达的真挚独特.没有情感的韵昧隽永。我尝试着把学生带到“诗外”.让他们博观,让他们厚积。  相似文献   

17.
张振波 《辽宁教育》2014,(10):81-81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对诗的感悟理解离不开联想与想象。诗歌的想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想诗歌的图画美诗歌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口头表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真正地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乡愁》这首诗中的每一节都是一幅画,学生可以通过诗眼“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浮想联翩。学生在想读中真正的进入角色,也就达到预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背诗     
妈妈让我背屈原的《国殇》.我翻开书一看.感觉头都要大了。 这首诗也太难背了!它的词语难懂,句子难懂,整首诗更是难懂。比如诗中的“操吴戈兮被犀甲”.不经妈妈解释.我根本就不知道是“拿着吴国产的戈。披着犀牛皮做的铠甲”。这样的东西。让我怎么有信心背下来呀?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传统的亦或经典的诗歌教学方法不外乎串讲和朗读。不可否认,串讲有助于辨识字词句所蕴含的内容和表现力,理解诗歌篇章结构和表现方法。但学生得到的只是零碎的片断和肢离破碎的文词,无法完整地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更难以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象,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同样,朗读也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经典的方法。通过朗读,可以体味诗的语  相似文献   

20.
春秋称《诗》之风对孔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理念上,使孔子重视《诗》的传授,以《诗》作为教学内容;二是在学《诗》目的上,使孔子重视《诗》的政治功用,重视《诗》在伦理教化、性情修养和增长见识方面的作用;三是在引诗、解诗的方式上,孔子也深受《左传》一类解诗性质的引诗的影响。春秋时代人们称《诗》时没有文本观念,而孔子却已具有朦胧的文本概念,他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时,要求他们注意《诗》作者的本意。可以说孔子诗教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对春秋时代称《诗》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