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无视个体主体性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其典型表现为没有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这样一个方向: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确立为目标,拒斥强制、灌输和惩罚,实现向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转向,使道德教育,进而使整个教育获得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性与意蕴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的流行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商业规则的驱动下,大众文化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力量,其意识形态功能被放大,对大学生道德导向产生强烈的冲击;机械化、标准化的文化产品消解着大学生的道德追求和道德继承,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分层划一;在媒介人的推动下,大众文化日益突破旧有的界限,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接合,消解着大学生的道德深度。应对文化冲击,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应主动向日常生活世界转移,直面现实生活,建树现实的模范人格,创造道德文本的日常形态。  相似文献   

3.
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教育的高效。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仍然需要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生活世界中的道德是应如何生活还是事实上如何生活;基本的道德认识是把道德看成是道德德性还是权利;“做人”的道德规范是否完善。在现代性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切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关切道德规范背后的道德权利教育;关切“做人”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这些问题不解决,学校道德教育即便回归生活世界也无法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商业规则的驱动下,大众文化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力量,其意识形态功能被放大,对大学生道德导向产生强烈的冲击;机械化、标准化的文化产品消解着大学生的道德追求和道德继承,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分层划一;在媒介人的推动下,大众文化日益突破旧有的界限,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接合,消解着大学生的道德深度。应对文化冲击,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应主动向日常生活世界转移,直面现实生活.建树现实的模范人格.创造道德文本的日常形态。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教育的本质,是当前我们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学校教育要对学生实施生活德育,促进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以不断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中等职业学校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里都处在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的道德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中职德育不仅需要传授道德知识,还需要以公共生活为中心,向生活世界回归,注重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并且通过道德体验的交流,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尚未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健康道德人格方面的重要影响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应当努力探索改进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尚未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健康道德人格方面的重要影响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应当努力探索改进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道德人格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促进道德社会化;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加强责任教育;加强网上道德人格教育。高职大学生良好道德人格塑造的途径是:更新德育观念,促进道德社会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格;调整责任教育内容,突出责任教育的层次性;把道德人格培养与职业指导结合起来;实施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功能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群体,其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中职德育不仅需要传授道德知识,还需要以公共生活为中心,向生活世界回归,注重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还需要道德体验的交流,并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的目的在于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亦是如此。因此,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要从学生的生存起始,规范、引导、诱发和唤醒大学生的道德体验,使其在生活体验中领悟道德判断,自主选择,优化生活行为方式,为成为成功的社会人做准备,为未来发展做准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生奥林匹克人格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功能在传播世界优秀文化,对大学生进行伦理、道德及社会规范教育具有其它方式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效.鉴此对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内涵,以及大学生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过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进一步明确我国大学生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特殊内涵,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内容及教育程序,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有效深入开展奥林匹克人格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从两个维度着手,即学生个体在教学互动中的自我拓展和社会交往中的人际省思。香港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在学生事务工作中对学生主体性的培育,还原了教育的本质,实现了教育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内容、途径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人格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应拓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途径,遵循人格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情意、创新性和道德品质为目标,构建以智慧人格、情意人格、创新人格和道德人格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人格教育内容体系,提高人格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学校的品德教育如何依据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综合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教育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全面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并为学生提供一种以实践体验为主的道德培养的途径呢?这就是:回归生活。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新课程所反对的是脱离、背离生活的道德规范教育、社会知识等教育。“回归生活”正体现了新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并不是回归日常生活或者个体生活,更不是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对立。从哲学视角正确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有助于引导我们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把握回归的限度,构建积极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在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现时代,教育要想很好地完成自己的道德使命,必须建立在人的生活世界之上。教育要走进生活、关注生命、体验情感,要把教育当作生活来创造。从完整的意义来说,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既是教育向生活的贴近,也是生活向教育的延伸,即教育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教育回归了生活世界就是将教育与人置身于现实世界之中,在领悟人的使命中去除生活事实的遮蔽,达至澄明和无蔽的自由存在状态。因此,人的自由存在及其本质实现是教育回归生活的终极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并不是回归日常生活或者个体生活,更不是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对立.从哲学视角正确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有助于引导我们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把握回归的限度,构建积极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人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教育经历了导向教育、无导向教育和人格教育的曲折发展历程。 6 0年代开始实施的“无导向教育” ,使教育的使命与道德价值逐渐脱节 ,拉开了美国社会问题大灾难的序幕。美国各界在反思的基础上 ,开始把推展人格素质教育作为使社会与教育摆脱危机的策略。美国理论界认为 ,心情培养和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人格教育的完整内容 ,人格教育以人类普遍的价值观为基础 ,实施人格教育要坚持课堂授课与学校生活的统一 ,需要家庭、学校与广大社区的共同努力与携手配合。  相似文献   

20.
奥林匹克的文化教育功能在对传播世界优秀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的伦理、道德及社会规范方面的教育,具有其它方式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效.从(1)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必要性;(2)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内涵;(3)大学生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过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进一步明确我国大学生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特殊内涵,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内容及教育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