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尤其是科举制度对骈文的依赖和支持,唐代古文运动在韩柳之后迅速跌入低谷。孙樵在古文衰落的时代大力提倡古文。在理论方面,针对晚唐破碎细巧的文风,孙樵系统地提出了从审美理想到创作方法的文论主张,特别强调史与文的关系,认为史是文的最高境界。在创作方面,孙樵的古文关注社会现实,兼具奇崛与平易两种风格。尽管孙樵多方努力,但是他并没有成功地从自己的时代突围。孙樵是古文运动中奇崛一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结束了古文向奇崛风格的发展,为后来者暗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气盛言宜”是韩愈古文创作理论中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与“文以明道”、“不平则呜”、“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等理论一起,指导着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而他的古文创作的卓越成就则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他的理论和实践,不仅对当时古文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以后历代古文创作具有极大的影响,至今仍有进行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韩愈死后,古文运动日趋衰落。大中以后,仍坚持维护古文的,更是寥寥无几,而孙樵就是其中的一个。 孙樵,字可之,一字隐之,自称关东人。代袭簪缨,幼而工文。大中九年,登进士第,授中书舍人,广明元年,黄巢攻陷长安,僖宗逃到歧陇,召赴行在,迁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绯鱼袋。朝廷以省方蜀国,文物攸兴,品藻朝伦,旌其才行,诏曰:“行在三绝,右散骑侍常李潼有曾、闵之行,职方郎中孙樵有扬、马之文,前进士司空图有巢、由之风。列在青史,以彰有唐中兴之德!”樵遂阅所著文及碑、碣、书檄、传记、铭志,得二百余篇,聚其可观者三十五篇,编成十卷。这就是现今可以看到的孙樵的全部作品。  相似文献   

4.
集中论述唐代古文运动对前代文章的取舍问题,指出韩柳对前代古文取舍时将“明道”和“作文”分开是古文理论进一步成熟的标志。韩柳以前的古文家就是未能解决好“明道”与“作文”之关系,才使古文革新未能收到应有之效。  相似文献   

5.
《乞巧文》是《柳宗元集》中的名篇之一,自宋至今,评者甚多,其言不一.宋王懋《野客丛书》卷六云;“(洪迈)又乌知子厚之后,孙樵亦作《乞巧对》乎?”他从柳宗元的《乞巧文》联想到孙樵的《乞巧对》,  相似文献   

6.
<正> 戴名世是清康熙时代一位卓有建树的古文作家。关于这位古文作家与当时古文主潮——“桐城派”之间的关系,解放以来研究界大致有三种意见。有的认为戴名世不属“桐城派”。如贺珏在《戴名世及其思想的初步考察》(《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4、5合刊)中说:“戴名世虽是桐城人,又与方苞同以古文著名,但他与后来的桐城文派理论和风格是不同的。”也有的认为戴名世虽不属“桐城  相似文献   

7.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在中唐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发生有其客观现实原因。在“古文运动”中,他们提出的古文理论主张主要有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等,这些文论主张内涵丰富,理论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8.
?韩柳文研究法?一书,寄托了林纾为古文保存精华的理想,体现了他在文法与鉴赏两大版块突出的理论成就。文法论,是古文创作的技法理论:立意上,崇尚意在笔先、忌露贵掩;结构上,追求关合照应,制局有法;用字上,讲究锻炼字眼,因字见义。鉴赏论,是古文阅读与批评理论,主要表现为对揣摩创作心理和“博观”、对比等鉴赏方法的运用。?韩柳文研究法?是林纾古文理论的实践,问世后也备受关注,梳理其中文学思想,于文学写作、文学欣赏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字学、文献学和中国散文发展史的角度 ,对文章理论观念内涵、外延及其创作实践中所呈现的复杂多变现象加以辨识 :一辨“文”即形色之美 ,“章”即音声之美 ,“文章”为“自然文章”、“政化文章”、“书辞文章”之总称 ;二辨书辞文章的“文”、“笔”、“古文”三种文体观念及体性之别 ,现代散文文体发源于“古文  相似文献   

10.
<正>一、趣味合一:在诵读中“得意”“得言”“得法”(一)在正确诵读中“得意”学习小古文的第一步,一定要认识小古文中的文字,要将每个字都诵读准确,注意有的字在古文中和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不一致的。除了掌握古文中正确的文字读音以外,还要掌握诵读的情感。只有掌握了正确诵读的要领,才能够准确地在诵读中“得意”,即准确地掌握古文表达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在熟练诵读的过程中,理解古文表达的内涵。学习《铁杵成针》这篇小古文时,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代骈文、古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中期,一部分人提倡古,反对骈,至韩愈、柳宗元出来,一度声势颇盛,形成与骈对峙局面。但至晚唐、五代,古即趋衰落,骈似占明显优势,直至北宋,古运动方才取得胜利。唐代大多数骈风明白晓畅,甚至通俗化。这种风被宋代古家讥为浅俗,相比之下,唐代不少古反而显得深奥。唐代小说绝大多数用散体写作,骈句只占少数,但其句式整齐,语言浅显通俗,风格与崇尚古雅的古不同。现代有的史研究认为唐代小说体与古运动有密切关系,乃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浪漫抒情作家的典型代表,郁达夫身上集聚了传统文化的大量因子,古典诗文尤其是晚唐诗词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这一点在他的旧体诗中清晰可见。而郁达夫小说中那种感伤的情调、"近情"的心灵抒写以及用情绪感觉来结构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样透露着晚唐诗风的余韵。  相似文献   

13.
南宋诗人杨万里同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散文与骈文作家,其《诚斋集》132卷,一半多是散文与骈文,数量众多,众体兼备。在艺术上,其散文集中地体现了唐宋古文的优秀传统,是唐宋古文革新道路的延伸;其骈文流动潇洒,是北宋四六文中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派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酷爱唐诗、唐文,从唐代文学中吸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使他的思想锦上添花,更富有魅力。他一生从未离开过唐诗,不但读、诵、吟、赏,而且还亲自批阅评论,时有独到见解;在他的著作中经常引用唐代文学典故和词汇;他的文风也深受唐代散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是对近十年来的唐代散文研究作一回顾,从唐代散文文体、古文运动、散文作家三个方面进行述评,虽然各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广度扩展和研究视角的转换等特点,表现出唐代散文研究的新面貌,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以期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唐宋八大家”做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又是其中的领袖人物,“韩欧”成为唐宋散文、正统散文、文以载道、古代成熟散文的标志.“韩欧”地位相提并论,早见于宋代韩琦《祭欧阳文忠公文》,之后历代继承不衰,影响深远.“韩欧”在古学、古文中已成为一专有名词,代表着“六经”古道、正统粹正、复古变革、道德文章、成熟古文.  相似文献   

17.
侯方域的散文受到汉代史传散文、唐宋散文、唐代传奇及宋元话本小说的影响,同时亦受到元、明时期戏剧及明代小说的影响。他汲取小说创作的营养,在表述中运用小说化的语言,使得作品的题材范围更趋广博,叙事艺术更为独特,行文特点更加鲜明;加之在创作中揉进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使他的作品在情感上更易打动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当代散文作家匡燮,新近创作并在两岸同时出版文化散文专著《唐诗里的长安风情》。作品以散文为体,以文化为魂,以连篇专著的形式和现代人的思想与情怀与唐代诗人对话,再现并重新认领唐诗里的长安风情,风情中的古典文化人格,进而映照现实,以求再造我们散失已久的文化根脉。专著从文本到人本的超凡品质和独到风格,充分体现出一种境阔意远的现代版的传统文人风骨,是陕西作家群尤其是散文界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9.
刘敞是江西古代散文史上有成就但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作家。其散文体式多样,内容丰赡,涉及面广,思想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北宋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散文的基本特征有四:见博识高,长于议论;征引广博,说明力强;巧于谋篇,曲折多姿;言简理畅,片语破的。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