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物理第一册P171页《实验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在课本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的实验册里是这样叙述的 :①按照图 14 10安装好滑轮组 ,记下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 ;②匀速拉动弹簧秤 ,使钩码G升高 ,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 ,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图 1  由《功的原理》知道 ,若钩码和动滑轮由n段绳子吊着 ,测量结果应该是S =nh。但在实验中 ,学生稍不注意经常会出现S >nh的现象 ,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稍不注意 ,就会旋转一边 ,忽略而过。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若在未拉动细绳前 …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第一册P171页<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课本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的实验册里是这样叙述的:①按照图14-10安装好滑轮组,记下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②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 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  相似文献   

3.
提出问题:滑轮组绳子的绕法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影响吗?设计实验:改变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测出在不同绕法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滑轮、长约2米的细绳.实验步骤:(1)照图甲那样,把滑轮组安装好,记下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填入记录表格.(3)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填入表中.(4)照图乙那样安装滑轮组,并保持钩码重G及钩码提升高度h不变,重做上面的实验.得出结论:(1)动滑轮上的绳子…  相似文献   

4.
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改进学生们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普遍感到钩码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难以准确测定。现介绍一个简单而又准确的测定方法。实验装置按教材所示图稍加改进即可(如图1所示)。提升弹簧秤前,在动滑轮的框上贴上纸做的指针。在指针所指绳的地方用钢笔点一“点”;在钩码下挂一轻软线,拉直后在着地处用钢笔点一“点”。匀速向上拉动弹簧秤,使钩码上升一段距离,再分别在指针所指绳的地方和软线拉直后的着地处点上“点”,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第 1册 ,关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一节实验中 ,需测量的数据有 :钩码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和拉力F。在这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不知道指弹簧秤的哪一部分移动的距离 ,我就此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要研究这个问题应该从弹簧秤的构造谈起。在弹簧秤的构造中有弹簧、指针、外壳、挂钩等 ,下面就逐一分析一下。  一、弹簧移动的距离1 指弹簧的首端移动的距离。这就要求记录者在弹簧秤刚要做匀速拉动时记下首端的初始位置s0 。匀速拉动后记录下首端的末了位置s1,弹簧秤移动的距离应为s=s1-s0…  相似文献   

6.
学生 :为什么要使钩码匀速上升 ?老师 :因为当钩码匀速上升时 ,钩码受到向上的拉力才等于其重力 ,有用功才等于钩码的重力G与上升高度h的乘积 ,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等于作用在滑轮组绳子末端的拉力F ,总功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上升距离S的乘积。若钩码上升的速度增大 ,算  相似文献   

7.
在测定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需要测定的数据有四个:(1)钩码重G;(2)钩码上升的距离H;(3)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拉动绳子上升的距离S;(4)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其中钩码的重一般为已知,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定;钩码上升的距离和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上升的距离可以用刻度尺分别量出;而弹簧测力计对绳子的拉力可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接读出,但在实验时我们必须注意,只能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匀速上升过程中的示数,而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绳子使滑轮组处于静止状态时的示数来替代,这是为什么呢?所谓滑轮组的…  相似文献   

8.
在测定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需要测定的数据有四个:(1)钩码重G;(2)钩码上升的距离H;(3)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拉动绳子上升的距离S;(4)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其中钩码的重一般为已知,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定;钩码上升的距离和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上升的距离可以用刻度尺分别量出;而弹簧测力计对绳子的拉力可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接读出,但在实验时我们必须注意,只能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匀速上升过程中的示数,而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绳子使滑轮组处于静止状态时的示数来替代,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58面上,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的演示实图1        图2验时,观察到用定滑轮后弹簧秤示数小于不用定滑轮时使物体上升的力.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使用定滑轮能省力”.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弹簧秤本身并不轻(较重的可以达到25牛).这样由于弹簧秤自身重力影响致使读数偏小,由于误差较大,说服力不强.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做该演示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这样,用力拉右边弹簧秤使连在定滑轮左边的弹簧秤和钩码匀速上升,此时可认为:左边弹簧秤示数的大小为不用定滑…  相似文献   

10.
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动手实验,用弹簧秤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2.学生动手实验,用细线吊重锤,先匀速上提,线不断,后加速上提,细线断。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问题提出1.通过实验直接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掌握了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动力学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要运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现象。问题一:如何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即重量)?请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实验1]学生用弹簧秤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学生用弹簧秤钩住钩码,钩码静止或将钩码缓慢上提,请学生读出弹簧秤的读数并…  相似文献   

11.
实验预习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操作较为复杂,要正确完成好该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装配图正确组装滑轮组; (2)测拉力时要使弹簧秤拉着细绳做匀速直线运动; (3)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要分清哪一部分是有用功,哪一部分是总功. 思考题 1:利用机械工作时,为达目的而.的功叫有用功,并非需要而_的功叫额外功,总功是与之和,功跟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由于总小于,所以机械效率总1. 3.使用如图10-1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钩码.向上拉弹簧秤,使钩码匀速地由图甲的位置升高到图乙的位置,若每个钩码重…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和上科教版八年级物理都有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如图1所示,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步骤: 1.照图1那样,把滑轮组安装好,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2.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G升高,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  相似文献   

13.
1.用图1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已知物体的质量m=200克,用力拉弹簧秤,使物体m处于状态时,由弹簧秤读出的拉力才符合本实验的要求.(填写: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做实验时,拉动弹簧秤使物体m上升50厘米,弹簧秤的读数是1.2牛,则外力对滑轮组做的功是焦,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2如图2所示,杠杆平衡,则F=3.如图3中吊篮重400牛,动滑轮重5(牛,定滑轮重40牛,人重gn牛,人在吊篮里拉住绳子不动时,人需要用牛的力.(不计摩擦力)4.一个质量为100克的物体,在0.6牛的阻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下…  相似文献   

14.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的改进湖北省广水市武胜关镇中学︵︶沈新家学生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时,普遍感到有两难:一是既要匀速拉动弹簧秤,又要同时读数难;二是测定钩码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难。在这两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因方法不当,数据测量不准确,造成...  相似文献   

15.
《水的浮力》不仅是初中《科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困惑最多的内容.为此,笔者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设计了针对性实验,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典型问题1浸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浸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吗?实验器材:200 g钩码,弹簧秤,烧杯.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的重力(弹簧秤示数为F1)和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计算出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F1—F2.  相似文献   

16.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三章第三节滑轮的教学中 ,学生按图 1 (教材图 1 3 1 0 )做实验时 ,竟得出使用定滑轮省一半力的错误结论 ,如图 2 (b)所示 . 图 1       图 2研究后发现 ,图 1 (b)中的弹簧秤接反了 ,按该图的接法 ,实际上等于把弹簧秤所受的重力直接加进了系统 ,相当于在该绳子右端挂了一个与弹簧秤同质量的钩码 ,这样 ,左端绳子所受的拉力就等于人对弹簧秤的拉力 (即弹簧秤的读数 )与弹簧秤所受的重力大小之和 ,也就是说平衡时弹簧秤的示数不等于绳子的拉力 (或左端所挂砝码的重力 ) .我们实验所用钩码质量是 50…  相似文献   

17.
一、用三根等长铁丝上端拧在一起,下端固定在薄木板上做一个支架。支架的上端系一条橡皮筋,橡皮筋下端挂一个50克铁质钩码。木板上放一块圆柱形磁铁。如图1所示。实验时,适当调整橡皮筋长度,使钩码和磁铁不吸在一起。用手提着支架上端,当匀速上升或下落装置时,钩码和磁  相似文献   

18.
要求学生透彻理解机械效率这一概念,做好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至关重要,但这个实验有必要进行简化。 课本上该实验的过程是:装好滑轮组后,向上匀速拉弹簧秤,从弹簧秤上读出拉力的大小F,用刻度尺分别量出钩码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h,s,再算出总功W_总=Fs,有用功W_有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要学好物理并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能正确解答习题、试题,避免错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文从现行课本《简单机械》的习题和近年中考的试题中,精选出一些典型习题,以它们为例,指出常见的解题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研究改正错误的方法,并启,发解题的思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图1中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画出钩码和弹簧秤对杠杆作用的力臂.错解图1中弹簧秤对杠杆的拉力F1、钩码C对杠杆的作用力F2的力臂分别为OB、AB.正解先要分别画出弹簧秤、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1、F2,如图2中实线箭头所示…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自然与初中物理教材中,都是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拉钩码的方法来研究动滑轮的作用。在操作时,由于动滑轮重力的影响,弹簧秤的读数并不能减小一半,所挂钩码越轻误差越大,如果钩码小于或等于滑轮重时,甚至会出现不省力的错误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把滑轮和钩码合二为一,组合在一起,设计制作了“滑轮钩码”,如图1所示,即把滑轮安装在一段小圆钢管内,让它既能做滑轮用,又能当钩码用。这样,在运用“滑轮钩码”进行动滑轮的作用实验时,便可以避免上述误差的出现,从而确保这一实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动滑轮实验器材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