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方法,对第29、30届奥运会男、女100m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研究.为提高我国短跑运动技术水平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认为,男子100m博尔特在第30届奥运会上打破纪录的主要技术成因为:平均步频加快,平均步长加大.女子100 m卫冕冠军费雷泽成绩提高的主要技术成因为平均步频加快、平均步长减小.第30届奥运会男子100m整体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为平均步长提高、平均步频降低.女子100m总体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为平均步频和平均步长同时提高.表明世界百米成绩提高的技术模式正朝向多极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法对第三届与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m决赛运动员100m跑的各分段步频、步长等运动学指标进行评析,研究表明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100m跑中长时间保持高速的途径是依靠自己的步长,而不是努力提高步频来保持。同时发现,在各分段中步长与步频对跑速的贡献具有显著性差异。 1.世界优秀运动员全程跑的步频、步长变化表1是世界优秀运动员100米全程跑的分段步  相似文献   

3.
采用影片解析与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将辽宁省5位女子800米优秀选手在第7届全运会800米跑决赛中的分段时间与速度节奏,全程步频与步频指数,全程步数(步长)与步长指数,单步时相结构,步幅结构,支撑技术,摆动腿与臂的技术等,与国内组与国外组选手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出她们的共性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摄影测量及影片解析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第7届全运会女子100 m栏决赛运动员的运动节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量及评价,并提出较准确可靠的技术参数,对促进我国优秀女子100m栏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有积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100 m栏全程速度曲线规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和奥运会100 m栏选手大体一致,但其速度变化的数值有明显差异。影响100 m栏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平跑速度,影响全程节奏的因素首先是步频,其次是步长。步频、步长在4个速度阶段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因此,在全程节奏系统中,步频、步长协调配合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蒋兰短跑的生物力学分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女子短跑训练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视频资料法及运动解析法,计算下肢运动学数据,对备战第12届全运会中所测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结果:前后比较,蒋兰100 m步频从4.64 step/s增至4.69 step/s,而步长从1.82 m增加到1.85 m;200 m步频从4.42 step/s增至4.48 step/s,步长从1.89 m提高到1.91 m。在途中跑下肢着地瞬间,髋关节角度明显减小,而膝关节和踝关节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过专项力量与技术动作的训练与改进,步长增加的同时,步频也增加;步长的改变是人体跑动过程的综合性体现,而非单关节力量或运动结构的变化;步态参数变异性程度可能大于步长改变所带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1 前言当今世界体育强国的100m跑提高较快,我国女子100m跑水平虽有较大的进步,但与世界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研究分析国内外优秀女子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向,为稳步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成绩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将用科学理论,对照统计材料与个人短跑实践,着重从影响100m跑成绩的两个因素,步频与步长变化,谈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运动员速度的训练.2 理论概述与分析2.1 速度是步频、步长两个因素的结合,然而速度的增长或减慢是取决于这两个因素(或其中一个)的变化.从100m跑成绩与步频、步长变化的数学公式:百米成绩=100m/(步频×步长)可  相似文献   

7.
翟丰  张艳平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2):42-42,45
通过对我国优秀的校男子短跑运动员在百米加速段落的速度、步长、步频的比较以及全程跑有关指标的分析,揭示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比赛全程及加速段落运动学特征,步长、步频的差距,并提出相应训练建议以利于对运动员的加速能力进行检查与评定,以提高高校短跑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男子100米决赛运动员技术数据分析时,我们力图更好地展示世界最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表演才能,并回答一系列很早就引起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感兴趣的问题: —在10米段内获得的最高跑速水平和全程跑的时间之间是否存在依靠关系; —最高跑速更多地依靠什么——步长或步频; —通常最优秀短跑运动员在哪些距离段上达到最高跑速; —短跑时,步长和步频之间存不存在竞争,应怎样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二位录像简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第18届俄勒冈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冠军Fred Kerley关键技术环节运动学特征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和掌握Fred Kerley在世锦赛男子100米比赛中的关键运动技术表现特征,以期揭示世界级百米运动员的竞技特征,为提升我国短跑整体水平、了解该项目的竞技规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1)在选取Kerley四场比赛中,步频指数达到8.50成绩便突破9.80s,两次破9.80s的比赛均是如此。对于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都是提高步频来寻求成绩上的突破,我国优秀百米运动员亦是如此,并不能盲目追求步长来提高成绩。(2)在纵向对比运动员成绩时,风速因素也可考虑进去。世锦赛百米决赛如果风速在顺风0.9m/s的有利情况下,Kerley百米成绩甚至可以达到9.73s-9.74s。(3)Kerley百米跑步频指数与Bolt已极为接近,以稳定步频略微提升步长为主要练习方向,追求步长指数也趋于“博尔特化”,有望突破百米最佳成绩。(4)Kerley最大速度能力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百米全程最大速度出现在47-55.5米之间,为12.687m/s,最大速...  相似文献   

10.
步长、步频是决定速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用期性的位移速度取决于步频的高低、步长的大小。目前国内外对步长和步频问题存在着相对立的观点,有的认为步长是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也有的认为步频是提高速度的关键所在。本文在此不是探讨步长、步频谁对百米跑关系更为重要,仅试从我省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步长、步频等项指标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分析当前我从省在短跑选材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浅谈百米步长与步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有关短跑百米的步长与步频关系已经被我国田径界众多学者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对我国短跑成绩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比较多的学者认为,我国短跑运动员成绩不如别人是因为我们运动员的最高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不如人。因为我国男子短跑运动员最高速度为郑晨11.28米/秒,而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男子100米决赛应该是1991年在东京举行的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100米决赛,刘易斯创造了9″36的世界纪录,参加决赛的前6名运动员平均成绩是9″91,参加决赛的8名运动员平均成绩是9″96。当今最高水平的女子100米决赛是1988年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的100米决赛。世界纪录保持者(10″49)乔依娜以10″54的世界第二个好成绩获得冠军。参加决赛的前6名运动员平均成绩是10″86,参加决赛的8名  相似文献   

13.
世界优秀女子400米跑运动员的全程速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世界优秀女子400米跑运动员速度分配的特征,为提高我国女子400米跑运动成绩和改进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动态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因素分析法对参加第6,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决赛运动员的50米分段时间、平均速度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应延长400米跑的加速时间;8个50米分段的标准差越小匀速跑的能力越强;最快和最慢50米分段的时间差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P<0.05)。通过分析第1名的分段时间与2~8名的分段平均时间发现,第1名运动员启动速度较快,第2分段控制速度,第5,6分段速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世界女子800米赛跑成绩的增长是惊人的,特别是21届奥运会以来,这个项目的成绩已达到1′54″9(相当于第9届奥运会男子800米决赛的第六名的成绩)的高水平。那么我国女子800米赛跑的现况如何呢?我们认为是: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15.
苏联女子运动员在第廿二届奥运会上获得100米和4×100米接力两块金牌。但100、200和400米跑的后备力量还未领先。从第一届到第七届(1956年—1979年)全苏运动会前10名与25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来看(见表),这23年的运动成绩变化甚微。虽然,现在场地设备与运动鞋有所改进,并在大运动量训练后,采取了恢复措施,而女子短跑水平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6.
女子400米栏简况●苏毓辉70年代初国际田径联合会正式批准女子400米栏为田径正式比赛项目。但直至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才被列入田径比赛项目。随着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不断完善与提高,并具有优越的身体条件、素质水平及良好的比赛能力,加上现代化的场...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速度节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把握百米跑全程速度节奏是进一步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为此,通过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女子百米跑决赛运动员以及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百米跑全程速度节奏对比分析发现:与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在贯彻百米跑的整体观,合理使用短跑所需体能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这是影响其百米成绩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步长和步频合理组合与100m跑成绩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日本田联和国际田联生物力学课题组记录了在东京举行的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m决赛8名运动员包括速度、步长、步频在内的许多数据。作者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发现导致刘易斯等运动员的速度呈双高峰期的原因是步长和步频的合理组合模式遭到破坏,并得到如下结论:保持合理速度比追求最大速度更能提高100m运动成绩;建立步长和步频的合理组合模式是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十一种跨栏专门练习,适用于各种等级水平的运动员。通过这些专门练习主要提高跨栏跑的平均速度和步频,在保持节奏的情况下提高女子100米栏的运动成绩。这十一种专门练习是经过58名女运动员的试验,从200例跨栏练习中精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短跑运动成绩是由于步频、步幅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的。运动员要想取得预想的成绩,一般不外乎采取三种途径;一是加大步幅,提高步频。二是步幅不变着重加快步频;三是步频不变加大着重步幅,运动员赛跑时所表现的步幅、步频情况,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技术特点、素质水平、生理负荷能力,而且和神经类型、体型特征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外一些专家为提高短跑水平围绕着步频、步幅发表了不少见解,其中多数人对步幅较为重视。就我国短跑运动员来讲,50年代就有步频快的特点:60年代,步频、步幅有同时增长的趋势,100米成绩有所提高,70年代,运动员的步频虽有提高,但步幅却有所下降,100米成绩没有多大进展。从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