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塑造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为什么说塑造人格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核?“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塑造人格”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道德、审美、情感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质,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知识广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厚的人,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具有普遍人格力量的人。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语文素质教育,不能不关注人的内在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存在,建构人的完满人格。所以,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能力…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内化成自身较为金面的素质,并使其发展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过程,其核心是人格发展。语文方面素质涉及到人的耳、目、口、手、体、脑、心。有位教育家这样说,“教育的成果是全面知识遗忘之后所剩下的那些东西”。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的过程。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一、语文人格教育的内涵要回答什么是语文人格教育,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人格,什么是健康的人格,什么是人格教育。对于人格的概念,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教育界与心理学界对“人格”的界定比较一致,定义种类虽多,但一般认为所谓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  相似文献   

4.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初中时期语文教材的编排非常注重对人格的教育、培养。一、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语文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道德、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并使其发展成为生动活泼的过程,而其核心是人格发展。语文方面的素质涉及到人的耳、目、口、手、体、脑、心。耳,关系到听知能力,从各种媒体、不同人物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生再造的"第二次诞生",初中时期语文教材的编排非常注重对人格的教育、培养. 一、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语文人格教育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道德、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并使其发展成为生动活泼的过程,而其核心是人格发展.语文方面的素质涉及人的耳、目、口、手、体、脑、心."耳、目"属于汲取信息的能力;"口、目、体"属于输出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脑、心"属于人格的发展.无论是汲取信息,还是输出信息,最终是为了发展人的思维认知结构,发展人的健康人格,前者是目的也是手段,后者是终极目标.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6.
掌握“五会”学习法 提高语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要学到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在整个语文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五会”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思故我在” ,“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思想对于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的特点 ,决定着语文教师在塑造人性、培育心灵方面的独特作用。知识学问的传授 ,人文精神的培育、文化人格的塑造 ,除了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外 ,还要求教师具有深刻的思想。思想可以帮助人提升境界。一个人人格修养的好坏、能力的大小与境界的高低密切相关。有雍容博大的思想 ,就有开阔的视野 ,就有大胸襟、大气魄、大悲悯、大思考。这种“大” ,使人高瞻远瞩 ,有远见卓识 ;使人从容淡静 ,不骄不躁。不管做什么事情 ,都底气十足 ,“出手不凡”。有…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习惯”、“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等教育思想和观点。从教二十年的我,感慨很多,怨恨也不少,更多的是困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呢?当然是知识。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学习做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的。  相似文献   

9.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思想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是通过传授给学生人文学科知识,使他们在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他人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理想,其实质是“人性教育”。人文教育是道德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更是身心素质教育的基础。加强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养,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顾冬梅 《文教资料》2006,(6):100-100
“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把“以人为本”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并最终落实到学生人格设计上,这就要求教育者站得更高,能够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进而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等多方面去“唤醒”学生人格,努力使他们成为“独立的  相似文献   

11.
陈彦 《黑河教育》2009,(4):36-3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及使其社会价值得以实现。语文学科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知识传承的桥梁,无不体现其在人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应做到以学生为本.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得到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和谐发展。使其具有自我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进而不断发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有必要立场鲜明地提出主体发展性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语文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人格教育的含义和具体内容 人格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反映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教育是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人格品质的教育,其宗旨是促进个体健全、完善人格的形成,使个体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均达到和谐和高层次发展,使个体具有良好的动机和自我意识,建立一个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使个体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使受教育者将人类文化、科技、审美、劳动等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独特素质,使人的个性充分发挥,适应社会并推动社会与之共同发…  相似文献   

14.
注重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惠丽 《教育艺术》2006,(2):18-18,23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事实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格教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品质的教育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根据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实际,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及其优化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创新是指运用个人的创造能力于科学技术、文字处理等各个不同的领域,从而产生崭新的具有个人和社会意义产物的活动过程。创新不仅表现为对新思路、新技术的发明,还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和心理倾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创新,因为教育一般来说可分为三个层次:(1)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2)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从而成为一个会思考、有理性、有分析能力的人;(3)让受教育者知道怎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成为一个勇于探索、敢于开拓、具有创新能力的创造者。在…  相似文献   

16.
德育生态性功能注重“人-自然一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受教育者生态伦理、生态人格、生态智慧和生态保护能力的培养。德育生态性功能的意蕴主要体现在与全球道德教育相接轨、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德育生态性功能的开发途径主要有六个方面:即关注生态道德意识、形成生态人格、进行课程开发、强化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营造生态体验场和推展个人“美德袋”评价。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培养人文精神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8.
一、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语文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并使其发展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过程,其核心是人格发展。语文方面素质涉及到人的耳、目、口、手、体、脑、心。耳,关系到听知能力,从各种媒体,从各种人的语文表达中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目,关系到阅读能力,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口,关系到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手,关系到通过手  相似文献   

19.
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语文教学改革已走过二十多个年头。回顾走过来的路途,有令人欣喜的成绩,也有令人不安的忧虑。欣喜的是业界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已达成共识,那就是把受教育者人格的培养,融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之中,使他们在增知识、长能力的同时,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忧虑的是二十多年的教改虽然出现了于漪、钱梦龙、陆继椿、宁鸿彬等“语改”大家,他们的教改成果如春风甘露,使语文教学有了新气息、新思路,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托“教改”之名,行“名利”之实的动机欠健康者,这些人耐不住寂寞,踏不下心,贪洋务虚,搞形式主义、名目翻新、概念游戏。一节观摩课挑选学生、反复导演,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得到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和谐发展.并具有自我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进而不断发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过程.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有必要鲜明地提出发展性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语文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