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电视进入以受众为中心的消费时代后,中国的电视新闻纷纷打出“娱乐”牌,出现了一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倾向。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中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所显现的大众文化的特征,并力图探寻中国电视新闻健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年轻化”是近年出现在我国纪录片领域的一种以年轻受众为目标人群的精准传播策略。我国纪录片年轻化探索覆盖了纪录片的生产、内容、传播等层面,但发展并不均衡,生产层和传播层日臻成熟,内容层相对滞后,特别是选题空间存在窄化问题,思想价值存在内卷和浅泛倾向。其原因在于一些纪录片对年轻受众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选题思路不够开阔,创作过于依靠受众表层需求和技术、技巧驱动。基于此,纪录片年轻化探索应立足当代年轻人的社会文化心理,深入发掘其关注的公共领域,遵循其“解释和理解”世界的创作思路,深化观察与描述世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作为在“80后”的众多写手中影响最大、明星效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位写手,韩寒成功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商业和文化层面的原因。文化工业通过对韩寒的“叛逆”文化符号的打造,在受众心目中造成韩寒反叛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印象。实际上,韩寒“叛逆”符号的能指后面的所指意义是空洞的。而受众之所以会追捧这种空洞的“叛逆”一方面导缘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反叛思潮,另一方面与这个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的时代有关。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娱乐文化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大众消费的主要精神产品。其实,电视与娱乐天生就是一对,这由电视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电视娱乐时代的到来是一个各种因素多方作用的结果,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来自受众的支持。建构多元电视文化是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电视娱乐倾向的过度膨胀必将随着人们对电视文化的重新认识而得到调整。我们不否认电视娱乐确实有“遁世”的社会功能,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一面。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多数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技巧和拍摄形式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拍摄手法单一、模仿成风,新的模式化以及僵化的“定义”使纪录片失去了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不能适应当前电视产业的迅猛发展。本文试图通过纪录片创意的主体、电视纪录片的创意、纪录片的艺术构思三个方面的论述探索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基本规律,拓展新时期电视纪录片创作思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石悦 《池州师专学报》2008,22(1):101-102
消费时代的电视传媒版的民生新闻和娱乐新闻,因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满足了受众的需求而异军突起,但这只是新经济社会时代媒体“喉舌”功能表现的一种新的形态和方式,这决不意味着电视媒体“喉舌”功能的丧失或过时。新闻媒体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不能弱化或丧失其原本的“喉舌”功能,切实负起“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BBC纪录片在国外市场广受好评,但其中国市场影响力仍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进而指导一类纪录片提高在特定区域的影响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多学者从美学、传播学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剖析,但少有学者从西方修辞学受众的角度进行分析。本研究在修辞学的视域下,以BBC纪录片《人类星球》为语料,分析它的制作、传播以及受众的接受与认同状况。剖析了中国受众的观影心理以及观众构成,重点分析了BBC纪录片在中国未能受欢迎的原因——受众认同的"失败"。受众的接受与认同对BBC纪录片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提升乃至中国纪录片扩大国际影响力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新闻娱乐化的必然和适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力经济”盛行的今天,媒体为争夺受众,新闻娱乐化成了普遍的现象。新闻娱乐化固然不可避免,但新闻之为新闻的社会责任担当同样不可忘却。新闻从业者应该在新闻内容的选择、叙述方式、娱乐度等方面着力,做到新闻娱乐和教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李杰 《文学教育(上)》2014,(19):136-137
读图时代的社会表征和公众心理状态,客观上促使新闻图片在传播过程中,凸显出入文关怀缺失、“重图轻文”、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要促进新闻图片的良性有效传播,需要新闻从业者坚持真实适度原则、坚守职业伦理和道德操守、图文结合、充分发挥受众的媒介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0.
电视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传媒,在娱乐文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是娱乐类节目。从早期的《综艺大观》到新近崛起的“真人秀”浪潮,电视娱乐节目经历了文艺表演色彩浓郁的滥觞期、游艺色彩显现的发展期、通俗文化渗透的转型期、知识挟娱乐外衣卷土重来的狂飚期、注重博彩色彩多样期、“真人秀”狂潮下的创新期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电视节目的“娱乐经济”还只是刚刚拉开序幕,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必然成为“娱乐经济”中最广泛最蓬勃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新诗五十年     
新诗发展五十年,“十七年”是颂歌时代;新时期,现实主义诗歌、朦胧诗、“新生代”诗各领风骚;后新时期,则在沉寂中酝酿着成熟。  相似文献   

12.
电视娱乐节目:痛并快乐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具有娱乐功能。“娱乐潮”的出现是电视台走向市场、争夺受众的必然选择,成为电视改变过去以传为中心格局的有益尝试,使人的游戏娱乐本性得以回归。但是,娱乐节目功能却开始失调,节目“克隆”,品位低下,过分强调功利诉求,形成“娱乐化霸权”。因此,应正视现实,开拓创新,将审美性、认知性、故事性、娱乐性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以来,电视纪录片被人们‘“炒”得火热。这与近年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一系列电视纪录片在国际电视节上获奖。“它已不再满足于影像艺术的精致与完善,而更注重对现实历史的揭示深度,以冷静求实的目光去观察历史、思索历史”,“成为时代的文献笔记与历史备忘录”。“于是,人们开始注意对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研究了,特别是对电视纪录片特点的认识与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以现代纪实本体论为基础,试图探讨电视纪录片最主要的特点——纪实性与艺术性。一、现代纪实本体论及其对电视纪录片的影响纪录片这一名词…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播报方式以严肃、认真的“八股腔”持续了许多年。几年前,新闻的播报方式改成说新闻之后,其轻松、自然的主持风格得到了观众广泛的认可。这种新闻播报方式的改变开启了新闻娱乐化的先河。于是,很多电视台都在新闻主持人娱乐化方面冥思苦想——新闻娱乐化的外在表现;而现在就连新闻的内容也越发地娱乐化了,各地电视台都以猎奇、趣味的新闻娱乐受众,变“硬新闻”为“软新闻”——新闻娱乐化的内在体现。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各种利益诉求的互相制衡和博弈,湖南卫视涉农节目《乡村发现》改版复播后在内容和形式上讲求时尚元素和娱乐效果,显现出娱乐化倾向,并使受众在满足与认同中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但在用娱乐化方式带给观众快感和满足的同时,《乡村发现》应更多地以农民而非市民的视角去反映“三农”实际,使涉农主题的充分展开、深入剖析与娱乐的精神、表现手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以加入“WTO”为标志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后WTO时代”。这之前 ,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质是以改革促开放 ;而“后WTO时代” ,则不可逆转地转变为以开放促改革  相似文献   

17.
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以传播知识为主到传播知识、传递娱乐并重再到以娱乐为主的“拟态环境”的建构;从被动参与到竞相报名、层层淘汰选拔的主动参与;从受众被动的观赏性参与到传授双方互动的竞争性参与再到受众主动的自娱性参与,益智类节目在不断的自我革新中带领着中国受众经历了其自身发展的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推进都体现了一个“变”字,推陈出新这一点恐怕不仅是中国益智类节目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同时也是中国的电视研究不尽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萌宠成长记》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播出后,获得了好评。结合已有的动物类纪录片,对其进行类型上的划分,分析其常用的创作手段和主要的创作特点。同时,从选题技巧、受众心理、叙事手段等几个方面研究《萌宠成长记》在众多同类纪录片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纪录片呈现出娱乐化倾向,CG艺术运用于纪录片,使纪录片在创作手段上有了一个飞跃,视觉表现上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为纪录片的视觉艺术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图像的传播更纪实、更便捷,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参与使之变得更加“受众化”。探究什么是“读图时代”以及“受众”的读图心理,对传播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