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凉州,位于祁连山东麓,地势坦荡,一望无垠,是河西走廊最东边的一个重镇。约在五千年前,凉州地区即有人类活动,夏、商、周、秦时期,凉州为戎、翟、月氏、乌孙等民族所居。公元前176年前后,河西走廊被匈奴占领,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春,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祁连山,打败匈奴浑邪王部,河西地区归入西汉版图,元封五年(前106),汉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故名。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使河西走廊成为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交通路线。汉于河西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武威郡领姑臧等十县。河西四郡的开辟,保证了河西走廊这段中西交通要道的畅通无阻,敞开了中原与西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门。 魏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诸少数民族与汉族统治者逐鹿中原,先后建立十六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十六国中的“五凉”,其地盘主要在今河西走廊以及青海、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其中前凉、后凉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南凉、北凉一度也建都姑臧。前凉从公元301年由张轨任凉州刺史起,到公元376年被前秦消灭,统治凉州达七十六年。后凉由氐人吕光建于公元386年,至公元401年被后秦所灭,统治凉州十六年。南凉由鲜卑人秃发乌孤建于公  相似文献   

2.
在敦煌学早期研究中,有一位陇上学者,无论对敦煌藏经洞文书发现之记载、敦煌卷子的收藏乃至敦煌旧小说的研究,都曾做过不容忽视的探索,这在学术界似注意不够。他就是慕寿祺,应是敦煌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慕寿祺(1875—1948),字子介,号少堂,甘肃镇原人。从小随父读书,参加光绪十八年(1892)童子试,力拔头筹,被甘肃学政蔡金台誉之为“甘之俊人也,必速飞也!”进入兰州求古书院深造。考中光绪癸卯科举人。其房师、甘肃文高等学堂提调杨增新于光绪三十年(1904)聘慕为教习,讲授经学和史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被陕甘总督升允派赴京、津、汉等地调查…  相似文献   

3.
陇右,原指陇山以西地区,约当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陇山及其支脉六盘山以西之地。唐代置陇右道,辖境延达河西走廊及其周边今青海、新疆部分地区。故后人习惯上多以陇右泛指今甘肃省地区,既包括古时河西走廊诸州郡,也涵盖今甘肃庆阳、平凉陇东之地。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取地处河西走廊之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首字,设甘肃行中书省,除辖今甘肃之大部地区外,兼领今青、宁、新、内蒙部分地区;甘肃省行政区划遂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 打开中国地图,人们可以清晰看到,今日甘肃,形似一柄如意,斜卧于祖国版图的中央,而省会兰州更位居华夏大地的中心。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陇右地区,在古史上占有显赫地位。传说中的人祖伏羲、女娲,其活动领域即在今甘肃天水一带,渭水流域至今留存众多“羲皇故里”遗址。轩辕黄帝亦在今陇东黄土高原上留下诸多遗踪。大禹治水,履迹遍及陇右之地。为华夏统一与进步奠定历史基石的周、秦部族,其发祥地就在今甘肃东部;《史》、《汉》所书秦皇、汉武出回中、登笄  相似文献   

4.
宁德舟 《兰台世界》2003,(10):36-36
复州横山书院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进士出身的知州章鞠人倡议,地方士绅胡绍庭、刘祖尧协助创办。书院位于复州古城内西街路北,是利用以升迁的顾尔玛浑将军府邸的旧址改建而成,并以复州境内的一座名山“横山”冠在书院前面,以表达最高学府之意。书院有正大厅五间、门房五  相似文献   

5.
宋晓勤 《陕西档案》2012,(4):22-24,65
大荔县档案馆成立于1958年,现为县委、县政府直属事业机构,是集中保管大荔、朝邑、平民三县档案资料的综合性档案馆。大荔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二十万年前的“大荔人”遗址,这里周为芮国所在地,春秋战国时大荔戎在此筑城立号,白秦置县,西汉置郡,唐设同州,民国设八区专署,古大荔城一直是县、郡、州治及专署所在地,历来都是关中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东府历史文化在这里浓缩、延伸、拓展,象一串串明珠,再现了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顾炎武的《音学五书》,《中国丛书综录》记有四种版本:清康熙六年(1667)山阳张弨符山堂刊本,光绪十一年(1885)四明观稼楼刊本,光绪十一年湘阴郭氏岵瞻堂刊本,光绪十六年思贤讲舍刊本。而《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吴枫主编,1987年吉林  相似文献   

7.
刘志盛 《图书馆》1989,(3):31-33
湖南思贤书局是我国清末著名的雕板印刷书局,其前身为湖南思贤讲舍,它始建于清光绪五至七年(1879—81),至光绪十六年(1890)王先谦致仕回湘后,与郭嵩焘等商议,就思贤讲舍刻书处设局刻书,十七年(1891)在王先谦等人的倡议下,湖南思贤讲舍刻书处与长沙黎家坡的湖南传忠书局合并,正式组建湖南思贤书局。延至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时,思贤书局一直是湖南官家刻书中心;入民国,浏阳刘人熙因书局地址创办湖南船山书社,时至今日,几度春秋,世道沧桑,数经变故,长沙人多只知有船山学社,而不知思贤学局历史了。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它起源于唐而形成于宋,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和学术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扬州书院创建较早,自宋代开始,历代均有兴废,而以清代书院最具规模。柳诒征《江苏书院志初稿》称:“江宁布政使所属各府之文化,以扬州称首”,“扬州之书院,与江宁省会相颉颃”,“其著者,有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这三所书院所以能闻名遐迩,主要得益于“两淮鹾利甲天下”。清代扬州为两淮盐运中心所在,书院划归盐务,“谕商捐修,并定每年经费,更新其制”。所以扬州书院的“廪之给,视他郡为优”。名师硕儒纷纷…  相似文献   

9.
兰州与"兰"     
兰州之地,周属雍州,春秋后羌人居之,秦及汉初属陇西郡。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汉书·昭帝纪》),治所在允吾(音铅牙)。关于允吾的具体位置,学术界一般认为在今青海省民和县的下川口,不  相似文献   

10.
归义军时期公元842年,因赞普达磨死后无子,吐着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力量大为削弱。敦煌人张议潮乘机“阴错豪俊”,于大中二年(848)率众起义,收复敦煌、晋昌二郡,接着又陆续攻占伊、西、甘、肃、兰、都、河、廓、泯等九州,“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敦煌遗书《张淮深修功德记》),沦于吐着的河西大片土地和居民重归唐朝,多年受阻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唐朝在沙州(敦煌)设归义军,任命张议潮为节度使、河西陇有十一州观察使。从此,敦煌进…  相似文献   

11.
古代甘肃,地处中原之西,为华夏之边陲。古甘肃本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但由于历史上之种种原因,其文化渐趋落后,这从选举取士制在古甘肃的实施上可以得到部分的反映。《礼记·礼运》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说的是原始社会的酋长公选制。可见选举取士,古已有之。至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开创太学”、“确立察举制度”时,选举取士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始得以确立。古甘肃自此以始,历朝均有贡举中选之士。隋唐开创科举考试制度后,古甘肃历朝则皆有士子登科。汉代的察举取士制,是…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各级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活动家以及各方面的专家,为抒发情感,寄托期望,勉励奋进,形成了许多题词,这些题词的内涵很深,外延极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有些题词不仅是当代重要艺术品,而且也是一种史料价值很大的专门档案。一、领导人在我市题词的情况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要道,素有“金张掖”之美称。在现代革命史上,红西路军两万余人鏖战河西千里沙场,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开发张掖、建设张掖、发展经济,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省上领导人汪锋、张仲良、王世泰、冯纪新、候…  相似文献   

13.
李希泌,张椒华编的《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科》中陈虬写于光绪十九年的《拟广心兰书院藏书引》一文,其中说:“吾有(应作友)许拙学先生于光绪壬申,尝首创心兰书社,同人以为便”。考光绪朝无壬申年,而文巾有:“自开办以来,积二十一年”语,可见光绪壬申当为同治壬申(十一年)之误。由此,我  相似文献   

14.
乾隆以前,白鹿洞书院的建设事业尚属兴盛。然而即在此时,已可见其衰败的迹象。查慎行在《匡庐游记》中说“:时读书洞中者仅二十余人”“,每日人给钱三文,谷二升”。“按康熙十三年清理洞田总额共三千八百五十余亩,岁收洞租银九百三十余两”,这时“唯正讲、副讲二人岁支学俸共百金,余尽归郡、县官吏中饱”。“书院中刻石虽多,而宋元碑无一存者。”经费被中饱私囊,这种腐败是封建官僚制度下的通病。而生徒无几,虽然与经费拮据有一定关系,然而还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那就是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市的作用日趋明显,它既是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5.
辽阳历史悠久,从战国时期到后金定都辽阳,一直是祖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作为一个都邑,最初叫襄平,是战国时期燕国所置辽东郡的首府。五世纪初,地入高句丽,改襄平为辽东城,唐代收复辽东,置安东都护府,治所曾一度在今辽阳。唐废“襄平”,把汉代位于浑河下游的辽阳县旧名,移作辽东城的名字,延用至今。辽置东京辽阳府,金置东京辽阳路,皆为五京之一,元属辽阳路,明为辽东都司,治所都在辽阳。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261年),建东京于辽阳,天命十年迁沈阳,从此东北的政治中心北移。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设辽阳府,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升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  相似文献   

16.
杨萍 《云南档案》2004,(6):13-14
西云史略西云书院为大理一中办学的开端,建于清代后期,是当时滇西规模最大,设备较好,经费充足的书院。光绪三年丁丑(公元1877年),清军将领杨玉科在当时复兴文教的情势下,顺应潮流,采纳舆情,慨然将自己位于在大理城内的公寓捐办书院,经抚院奏准朝庭,书院便由此初建。《新篡云南通志·杨玉科传》称他“改建书院,地方攸赖”。书院建立在大理,规模较大,生童来源较宽,其培育的子弟亦多,对滇西地区文化教育恢复发展有过一定贡献,为清末在云南较有声誉的书院之一。西云书院的命名是取企望迤西学子青云直上的意思。西云书院序并章程刻石建碑于光绪三…  相似文献   

17.
萃升书院     
<正>萃升书院始建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由时任奉天府丞任亦瓕创建,院址设在奉天城天佑门内府丞公署东侧,最初只有厅堂三间。乾隆初年,在德盛门学宫旁建立义学将其扩建,改为沈阳书院。此后,沈阳书院规模初备,声名远播。萃升书院是沈阳城内最早的大学,历任院长也多为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被誉为"关东才子"的王尔烈也曾执教萃升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于俄军占据院舍,萃升书院逐渐荒芜颓  相似文献   

18.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州(今江西修水县)人。他于同治十年辛未(1871)19岁中秀才后,于同治十二年癸酉、光绪元年乙亥(1875)、光绪五年己卯、光绪八年壬午参加过四次乡试,光绪八年中式21名举人。此后,曾于光绪九年、光绪十二年、光绪十五年三次赴京考进士。  相似文献   

19.
益阳县箴言书院,自咸丰十年(1860)起构筑,落成于同治二年(1863),同治四年(1865年)“始启院延山长,俾诸生入斋肄业焉”,到光绪末年停办,前后兴学凡四十余年。书院系胡林翼主持创办,又有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李希庵等捐资相助、撰写记铭。本文拟就箴言书院的基本情况、藏书、藏书目录三个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学者。一箴言书院的创始人是胡林翼。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一生除镇压  相似文献   

20.
《档案》2002,(5)
2002年8月30日,甘肃省档案局邀请14个地、州、市档案局、处负责人,就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问题在兰州召开座谈会。会议传达了全国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座谈舍精神,总结了甘肃各级档案部门在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集思广益,提出了提高甘肃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水平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