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 无色液体A中,可能含有Cu^2+、Al^3+、Mg^2+、Fe^3+、Na^+、CO^2-3、SO^2-4等离子中的某几种.若取A溶液加入用盐酸化的BaCl2溶液,只出现白色沉淀.若取A溶液加入Na2O2,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加Na2O2的量与生成白色沉淀的量关系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例1(眉山)有一包白色粉末,由BaCO3、Na2CO3、Na2SO4、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②向①中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部分沉淀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相似文献   

3.
例1(镇江本年调研题)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CI、HBr、SO2、N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能被完全吸收.将所得无色溶液分装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酸化的BaCl2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原混合气体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第四章.碳、硅、硼一、孔雀石是一种化合物的不纯形成。若取纯的该化合物0.1摩尔,并加入足够的稀硫酸,使其在室温(大约20℃)下完全溶解。反应产物是____。1.无色溶液和大约24升气体2.无色溶液和大约4.8升气体3.蓝色溶液和大约4.8升气体4.无色溶液和大约2.4升气体5.蓝色溶液和大约2.4升气体二、现有相同浓度的Na_2CO_3和NaHCO_3水溶液,何者碱性强?三、14毫克某灰黑色固体A,与浓NaOH共热时能产生无色气体B22.4毫升(标准状况)。A燃烧的产物为白色固体C。C与氢氟酸作用时产生一无色气体D。D通入水中生成白色沉淀E及溶液F。E用适量的NaOH溶液处理可得溶液G。G中  相似文献   

5.
例1在100mL0.10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mL溶有0.01mol 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02mol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障碍:该溶液中化学反应涉及到两个方程式,若直接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比较烦琐,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难立刻筛选出正确答案.解析:如果从离子反应实质切入,可以先算出n(Ag+)=0.01…  相似文献   

6.
1问题的提出有这样一道"经典"化学习题: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稀硫酸和稀盐酸,鉴别它们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还是氯化钡溶液?教辅资料甚至中考题中给出的答案是氯化钡溶液。理由是硝酸银溶液遇盐酸产生白色氯化银沉淀,硝酸银溶液遇硫酸反应也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沉淀。事实果真如此  相似文献   

7.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物质的分类、命名及相应的理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类型、规律、化学用语、溶液理论等知识内容 .这些内容是初中化学的基础 ,因此 ,一定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 ,注意答题的规范 ,以避免在中考时意外失分 .例 1 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 ,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2 - 3(B)某溶液中滴加BaCl2 溶液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2 - 4(C)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该溶液不一定是碱(D)某溶液中加…  相似文献   

8.
题目下图中的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成。已知:A、B、K为单质,且在常温下A和K为气体,B为固体;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嘲的白色沉淀产生;J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干爆荆。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列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类图像题考查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考查对反应过程的理解 .2 0 0 1年广东高考化学卷第 2 4题就是一例 .本文总结该类题所涉及到的反应类型及解题的技巧 ,并举例说明 .一、“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化学反应种类往某种无色溶液A中不断加入或通入某种物质X ,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而后又消失 .具有这种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 ,在中学化学中约有五种 ,并产生五种不同的沉淀变化图像 .1 在Al3 溶液中不断滴加强碱溶液反应原理为 :Al3 3OH- =Al(OH) 3,Al(OH) 3 OH- =AlO-2 2H2 O为突出主要问题 ,不…  相似文献   

10.
李德前 《化学教学》2000,(12):39-39
人教社’95版初三化学书P1 90 有这样一道习题 :有一包白色固体 ,可能是氯化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也可能只含其中一种物质。为了鉴别它 ,做了下列实验 :(a)取一些白色固体溶在水里 ,有白色沉淀生成。把该悬浊液过滤 ,滤液无色。(b)在滤出的沉淀里加入盐酸 ,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在滤液里加入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加入稀硝酸 ,沉淀不溶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1 )这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2 )操作 (a)里滤出的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3)滤液里含有哪些溶质的离子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卤素本章习题在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化学》第一册习题的基础上,新增三题,略作改动三题。 P.22 6.方法一:将三种无色溶液各取少许,分别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其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CI;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Br;有  相似文献   

12.
离子在溶液中共存的条件是它们之间相互不发生反应。若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不能共存。此外,还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如溶液无色透明、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等。  相似文献   

13.
题目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氯化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也可能只含其中一种物质,为鉴别它,做了下列实验:(a)取一些白色固体溶于水,有自色沉淀生成,把谊浑浊液过滤,滤液无色,(b)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相似文献   

14.
氯化亚铜制备中有关离子颜色的讨论和实验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用单质铜和二价铜离子在热的浓盐酸中制备氯化亚铜时 ,先发生如下反应 :Cu+CuCl2 +2HCl(浓 ) =2HCuCl2 (1 )用水稀释溶液时即得到白色的氯化亚铜沉淀 :HCuCl2加水稀释 HCl+CuCl↓ (2 )在现行国内的一些实验教材中[1] ,都把HCuCl2溶液的颜色认为是深棕色。且把上面第一个反应的终点定为“深棕色为止”。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发现 ,若把上面第一个反应的终点定为“深棕色为止”。接着用水稀释HCuCl2 溶液 ,有不少学生得不到白色的氯化亚铜沉淀。若将深棕色的溶液继续加热 ,直至深棕色逐渐褪去接近无色 ,…  相似文献   

15.
下雪天,取一小片雪花仔细观察,会发现它是无色透明的六成体,然而把大量雪花堆叠在一起却旱现白色。日常生活中这种从“无色”到“白色”的例子多得很。比如在海滨人们喜欢观看的白色的浪花,是由无色透明的水滴组成的,又如砂糖、食盐、破碎的玻璃碴等。  相似文献   

16.
1.常见物质的推断题例1(2010年兰州)有A、B、C、D、E、F六种物质,已知A为一种氯化物,B为一种钠盐,C为一种碱,D为一种常见的气体.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①A和B的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②B和C的溶液混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③A和C的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④把D通入C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F生成,  相似文献   

17.
趣味成语实验江苏省江浦县第二中学(211800)邹支龙1.一针见血将一根用碱液润湿的针,刺穿一张白色滤纸(滤纸已用无色酚酞试液润湿),便可在刺穿处看到红色“血迹”,此可谓“一针见血”,实验原理:碱溶液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点铁成金(铜)(点铁成...  相似文献   

18.
1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中常要求学生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于上述两种溶液的鉴别方法是分别向两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所鉴别溶液为碳酸钠溶液,反之则为碳酸氢钠溶液.然而,实际操体时却发现两种溶液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相似文献   

19.
氢氧化亚铁是一种白色沉淀 ,若按高中教材中的方法制得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因极易被空气氧化而很难观察到白色。现作如下改进 ,可得到白色沉淀 :将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置于试管中煮沸 2~ 3分钟 ,以赶去溶解的氧气 ,使溶液与空气隔绝 ,又可避免溶液冷却后又溶入氧气。同样将新配制的浓度为 2 0 %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后加入一长颈漏斗中 ,再加入 1滴煤油或苯。待溶液冷却后 ,将长颈漏斗尖端插入亚铁盐溶液中 ,缓缓打开活塞即可见到一团白色絮状沉淀出现。当漏斗中尚留有少量溶液时 ,应关闭活塞。如静止不动 ,白色絮状沉淀能保持较长时间。用长颈…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在语言的进化过程中沉淀下来而约定俗成的词语,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颇有特色,有的成语还包含着很多科学知识,比如下列成语就可以用化学反应来表现:一针见血取大头针一枚、白色滤纸一张、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各少许。将滤纸用无色的酚酞试液润湿,将大头针用氢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