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家夏丐尊在《心·章作法》说:“无论是语、是句。凡是字,都不过是一种寄托某种意义的符号,这符号因读的经验能力的不同而感受不同。”“因为一事一物的内容。本已无限。把无限的内容用了——字代替作符号。已是无可奈何的办法。要想再从字上去依样感受它的内容.不用说是至难之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文字是一种符号,它记录了语言;说明文也是一种符号,它隐藏着实物,蕴含着事理。任何说明文必须解决两个问题:说明什么和如何说明。“说明什么”其实是文章的内容,它是实物的符号,它通常包括着说明对象和对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字是一种符号,它记录了语言;说明文也是一种符号,它隐藏着实物,蕴含着事理。任何说明文必须解决两个问题:说明什么和如何说明。“说明什么”其实是文章的内容,它是实物的符号,它通常包括着说明对象和对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色阅读     
阅读,有人把它定义为“看或者读别人写的文章。”也有人定义为“是人类通过文字符号获得信息的方式和过程。”说明人类这种阅读活动是由读者自身(主体)向信息载体的文字符号(客体)的一种探求。这种在阅读中对未知领域的了解和掌握,一般是由阅读者自己对文字载体传输的或概念、语义,或人事、景物,或内容、材料,或传统、习俗,或理念、意义,或情感、态度等等的一种自然的、独立的理解摄取,就是本色阅读。一、内容的理解离不开本色阅读。理解是阅读的目的,也是阅读教学的目的。吟咏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人们在一读一听中,便可直接迅…  相似文献   

5.
文字是一种符号,它记录了语言;说明文也是一种符号,它隐藏着实物,蕴含着事理。任何说明文必须解决两个问题:说明什么和如何说明。“说明什么”其实是文章的内容,它是实物的符号,它通常包括着说明对象和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似乎是比较容易弄清楚的。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或包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把书面材料所蕴含的信息(显性的或隐性的)转化为自我认知、内心感受或体验的一个过程。书面材料包括文字、符号、图画等多种形式,但文字是绝对主体。因为以文字为主体的书面信息的特殊性,使得书面信息不同于声音等信息,必须由阅读者主动接受。而且,阅读会根据不同目的自觉地对这一过程加以调节控制。  相似文献   

7.
对《花未眠》中的几个句子的看法●文章第3段中有这么一个句子:“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这个句子怎么读怎么觉得啰唆,短短的一节文字,“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重复了三遍,这种文字读起来让人感到绕口而头疼。另外,本节文字中的后两句“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也属啰唆,前面的内容就是他的“实际感受”和“感叹”,要这两句有何作用?去掉这两…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让人开阔眼界,还能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而阅读能力更是有效学习与适应生活的关键能力。幼儿时期的阅读素养被认为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启蒙和开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  相似文献   

9.
“细细品味文字的味道”。这是我对“阅读”一词的诠释。阅读是快乐的过程,也许有人摇头否认,那是因为他们还未真正品味到文字间那不能言喻的美妙。文字是奇妙的符号语言,将这些符号无序地搭配组合,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语感”? 语感是一种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通过近似直觉的敏感,准确地、深刻地领会语言的能力。简言之,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实际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一种基本功。  相似文献   

11.
阅读,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中有“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之义;《新华字典》解释为阅有看、察看之义,读有依照文字念出声音之义。据此看,“阅”和“读”是看与念,并领会其内容的意思。《中国大百科全书》作了这样的权威解释:“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相似文献   

12.
“阅读形象”是指儿童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再造想像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儿童与成人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很容易在再造想像中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而儿童由于年龄的限制及审美经验的不足,对文字美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需要教师蹲下身来,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像力,从而使其充分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阅读的愉悦。  相似文献   

13.
对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 ,人们公认不讳 ,并难以走出这个低谷。用教育理论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审视这一教育现象 ,就不难看出 ,是由于教学自身为阅读设置了太多的障碍 ,可以说是“作茧自缚”。要扭转阅读教学的被困局面 ,就应破除为阅读设置的重重障碍 ,使其恢复阅读的本色 ,注重本色阅读。阅读 ,有的把它定义为“看或者读别人写的文章。”也有定义为“是人类通过文字符号获得信息的方式和过程。”两种定义都说明了一种现象 ,阅读活动是由读者自身(主体 )向信息载体的文字符号 (客体 )的一种探求。人类自有了文字 ,自身探求阅读就开始了。这…  相似文献   

14.
阅读浅说     
阅读的真正内涵,就是看文字符号,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它是重要的交际手段,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条件,是增长知识、丰富人生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文字符号的统治开始被图像符号“僭越”,出版文化从一统的文字阅读转向部分视觉图像的阅读。那么,这种转向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否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堕落?如何认识和面对这一趋势?本文将对“视觉文化”转向发生的原因,阅读文化与视觉文化的关系,以及视觉文化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不妨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有人说,符号是特征;有人说,符号是代表;有人说,符号是象征……有人说.如今的篮球明星姚明是一个商业价值的代名词.一个融合了中国概念和西方文化的符号,更是一个稀缺的、升值潜力无限的品牌。姚明被称为“中国符号”。  相似文献   

17.
(一)重视语言能力,扩充语言图式阅读理解包括阅读和理解两个方面。其中阅读可以说是一个"破译文字符号的编码程序"的过程,亦是鲁姆哈特所说的掌握文章文字内容的  相似文献   

18.
“二次约定”是描述文字体系创建模式的一种崭新的语言符号观,并且这种对上一级符号的模仿和重建已成为文字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构建机制。“二次约定”事实上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模仿’’和“复制”.不仅在文字体系内部,而且在文字体系之间也存在对已有符号的仿制和传播,这与模因论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用模因论的属性分析文字体系的“二次约定”,有利于我们重视模因在文字符号及其构成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意如 《中文自修》2009,(10):14-15
阅读是现代人的基本的社会活动技能,广义的阅读,可以包括对一切文字符号的接收,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狭义的阅读则指“看(书籍、报刊等),并了解其内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P1618)。无论哪一种含义,阅读的能力都是需要培养的,而后者为甚。  相似文献   

20.
张锡伟 《考试周刊》2013,(28):56-56
<正>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只有让学生不断接触语言,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享受情感的熏陶与思想的启迪,凸显人文性。翻开学生课本,一幅幅色彩明丽的插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蕴涵着语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提供了机会。可低年段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理性思维能力弱,所以即使面对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粗略地感受了文本美妙的插图、朗朗上口的文字后,再也激不起任何感受文字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