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九九一年节目反响较大的电视专题片要数《望长城》了。观众评价“这才象个电视”。同行说:好就好在画面真实可信,同期声亲切自然。特别是同期声的运用,开创了专题片的新局面,被称之为“望长城现  相似文献   

2.
张进 《记者摇篮》2005,(4):28-28
我们在拍摄电视纪实专题片中,经常会出现意外和不可知性的情况和景物,而如何使长镜头和同期声在电视纪实专题片中引起高度的重视,并自觉的掌握和运用,就必须对长镜头和同期声的表现特性、表现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电视专题片不同于新闻,其制作手法更加复杂,包括画面、解说、同期声、背景音乐、音响声效、字幕、特技等等,各种制作手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里,我们只来探讨电视专题片中的声画关系问题。声,声音。电视专题片的声音大体有四种:配音解说、同期声、背景音乐及特殊音效。这四种声音与画面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加强,共同  相似文献   

4.
卢春光 《记者摇篮》2009,(3):49-49,63
一部成功的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是画面、同期声、解说、音乐等要素的完美结合,近年来同,纪实性专题片的创作已成为专题节目的创作主流,这也使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创作者既要有娴熟的拍摄技巧,同时还要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意图巧妙地蕴含于对生活的客观再现之中。这里我结合几年的工作实践,对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中如何运用电视语言,特别是长镜头、同期声等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电视专题片,尤其是系列专题片应该怎样搞,它的纪实性特质和文学手法应该怎样协调,它的动态表述和静态追述关系应该怎样处理,它的同期声画面和画外音解说,应该怎样搭配,这都是摆在电视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课题,而其中隐性存在的“度”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需要加强注意的。  相似文献   

6.
李晓峰 《视听界》2002,(6):71-73
近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态势:创作者们越来越重视同期声的使用。虽然传统的电视专题片制作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但是在实践中,创作者已经突破了解说词先行的创作模式与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同期声的使用。本文试通过对变化中的同期声使用的描述,分析这种发展  相似文献   

7.
阮拥军 《新闻三昧》2004,(12):56-56
1989年深秋,中国的电视荧屏仍显单调贫乏。这年秋天,一档名叫《社会聚焦》的电视栏目在广东电视台开播。栏目首次以犀利的视角对社会焦点、疑点和难点问题予以报道,在传播形式上,摈弃了过去常见的“声画两张皮”的传统专题片表现方式,大量运用纪实的拍摄手法,以现场采访、现场主持、同期声等为主要表现手段,使习惯于传统电视节目的观众倍感清新。  相似文献   

8.
张丹琳 《视听纵横》2006,(6):109-109
在专题片的创作中,声画关系的主要表现是画面和解说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但是,专题片中的声音并不仅限于此,而是多种元素的综合。卡雷尔&;#183;赖兹说:“最理想的是,不给观众有时间分辨音响与画面的关系,观众只因当接受那联合起来的效果。”专题片中的声音成分主要有:人物同期声,解说词,音乐,自然音响。  相似文献   

9.
同期声是指拍摄画面时,同步记录下与画面有关的现场人声或自然环境中的声响。同期声经过细致的后期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屏幕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增强节目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文主要探讨同期声片段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剪辑艺术及编辑技巧。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电视创作界,还是电视理论界,有两个概念经常混淆,有两个片种较难区分,这就是“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有时电视报上明明刊登的是“电视纪录片”,而收看时屏幕上却又出现了“电视专题片”的字样;有时明明接到的是“电视专题片研讨会”的通知,待到会场看到的却是“电视纪录片研讨会”的会标。难道,“电视专题片”就是“电视纪录片”,那为什么同一片种会有两种称谓?如果“电视专题片”不是“电视纪录片”,那为什么两个片种又经常混同?由此可见。“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这两个概念亟待理论的辩析和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11.
独具新意的理论建树─—评高鑫著《电视专题片创作》湖北钟祥市电视台石长顺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近年来已成为电视.屏幕上的新“热点”。一批有才华的电视编导,冲向了电视专题片创作的第一线,从而产生了一批脸炙人口的“艺术精品”;广大的电视观众,似乎也在电视屏幕上...  相似文献   

12.
魏佳 《新闻传播》2010,(7):16-16
解说词是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直观的电视画面进行补充、强调、深化和发散,为专题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和升华空间,尤其在人物类专题片中,优秀的解说词创作能与画面、同期声、现场声等元素紧密融合,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视听同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那么.人物专题片的解说词创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节目中重要支柱之一,在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中,曾经有一个电视专题片创作的繁荣期。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电视专题片在屏幕上的地位相对下降了,创作队伍也相对散落了。电视专题片在各类电视节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审美内涵,它既有新闻性、社会性,又强调情节性、个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它以真实的生活素材为表现对象,真实的人,真实的故事,真实的环境氛围和心态,组成专题片特有的内容特征,它的形式灵活,现场抓拍,同期声采访,资料的插入,精心的编排结构,用真  相似文献   

14.
金昱杉 《青年记者》2022,(18):82-84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节目形式的一种,而戏曲专题片作为电视专题片中的重要题材曾占据重要位置。本文以历年星光奖“电视文艺专题片”获奖作品为例,通过对戏曲专题片发展历程和艺术表达方式的分析,认为戏曲专题片没落的主要因素并非戏曲没落,当下以“故事化”为创作主导的戏曲专题片若要颠覆“纪实性”原则应当慎重。同时,探讨了戏曲专题片从电视本质到文化诉求的创作理念嬗变。  相似文献   

15.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是电视专题片家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客观、真实,信息量大,采访深入、说理透彻等特点。如何适应新时期电视媒体发展的需要,让纪实性电视主题片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更加接地气是每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追寻的目标。综合运用多种元素,从解说词、现场同期声到后期制作,都有文章可做,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电视新闻工作者对于发挥电视纪实传播的特性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推出了一批客观性、思想性较强,社会影响较大的纪实风格新闻专题节目。本文拟从选题和同期声运用两方面,简单谈谈新闻专题片纪实的手法运用中的得与失。就选题而言,纪实风格的新闻专题片集中报道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和事件,将目光投向社会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7.
“电视片是记录的——对客观现实的真实纪录;也是表现的——对客观现实的艺术表现”。从艺术表现这个角度来说,电视专题片是一种以多重表现方式来反映主题的综合性艺术。各种表现方式之间既各有特点,又相辅相成。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就是一个多重表现方式交融的、和谐的统一体。专题片的表现方式有诸多要素。我们暂且把这些要素大致归纳成三类:一、结构表现方式,包括全片的构思、解说词的写作,节奏、对比、衬托、夸张等表现方式的运用,场景转换方式等等;二、画面表现方式,包括分镜头设计、拍摄,画面剪辑、画面特技、字幕等等;三、音响表现方式,包括现场同期声效果、同期声录音采访人物、拟音效果、音乐等。除此之外,还有主题歌、片头片尾设计等一些要素。  相似文献   

18.
<正>党员教育电视片是以视听兼备、声画并茂、形象直观、真实可信、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一种电视专题节目,它与其它电视纪录片一样,都是由表情达意的要素,诸如画面、解说、同期声、音乐、音效等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纵观党员教育电视片走过的创作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我省广大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者在创作实践中不断转变观念,越来越尊重电视专题片本身的创作规律,较好地运用和把握电视专题片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拍摄  相似文献   

19.
电视专题片中的声音主要是由解说、音乐、同期声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各自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及作用和功能,谁也代替不了谁.1.同期声:在电视专题片中,把现实生活展现在屏幕上是离不开声音的,而声音的拾取完全靠话筒来完成,所以在专题片中同期声的录音是很重要的.在同期录音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不同环境的音响是不一样的;运动时的声音和不运动时的声音是有区别的;远处的声音要小,近处的声音要大,其音色也有很大区别.远处的声音能听的见,但听不清楚;近处的声音因低频较多,声音听得清楚.收录时还要注意有层次感和距离感…  相似文献   

20.
电视同期声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画面和声音,有着烘托气氛、突出主题、展示人物个性、增强现场感的作用,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新闻和专题片的制作中,恰到好处的同期声使用常有画龙点睛之妙。那么在拍摄过程中,有哪些环节需要我们注意呢?下面就让我们从同期声采访的构图和背景两个方面来讨论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