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问题始终是所有奥运主办城市面对的核心问题.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各国家、地区的运动员和观众是构成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人员要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及其职能部门是运动员和观众的纽带,如何安全有效的把观众组织起来参与到奥运赛场气氛之中,并促使运动员在激烈而和谐有序的气氛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奥运观众安全问题的来源十分广泛,但社会各界对此并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笔者在分析北京奥运观众参与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奥运现众安全问题的类型和表现特征,提出了北京奥运观众安保的具体预防措施:建立北京奥运门票销售实名制系统;即制定北京奥运现场观众安保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奥运现场观众自身潜在的安全隐患;构建北京奥运观众安保应急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安奥运"的奋斗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第29届奥运会现场观众管理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以第29届奥运会及其观众群体作为研究视点,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社会心理联系”,将北京奥运观众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拟从体育观众研究一般概述奥运观众组织的策略与技术和奥运观众培养的途径等3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我国筹备奥运会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探讨我国筹备2008奥运会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应尽快将“北京奥运会经济战略”重新定位于“国家整体奥运战略”,要警惕奥运后场馆大量闲置,坚持节俭办奥运,要防止夸大奥运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出现不计后果的盲目投资,要关注举办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要重视安保问题。  相似文献   

4.
商业比赛     
在曼联的比赛后,北京警方对外公布,此次的安保标准是比对奥运来进行的,我们也确实看到与普通比赛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据风险评估配备警力,警力按"梯次投入",据电子门票掌握实时人数,安检配备S形通道,警犬进入场地等。安保工作十分重要,其工作的特性我们不是专业人士无权评判,但就在比赛结束之后,曼联的替补球员在进行射门训练时,-个曼联专用足球飞到了球门后的看台下,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众多球迷面前:一名着便衣、戴耳麦、配胸卡的人,见到来球不是将球踢回场地,而是用脚把球拨到国旗杆的底座后面藏了起来……这人是谁?公安?武警?还是一般的场地工作人员?但我们想不管他是谁,这种做法都是见不得人的,这也和奥运标准是格格不入的,是非常丢国人脸的。这个人能进入场地并戴有胸卡和耳麦,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能分析出他的大致身份吧,一场比赛的安保哪怕99%都是成功的都不能算是圆满的,问题有时就是出现在1%甚至是0.01%差错上。  相似文献   

5.
声音     
《网球》2012,(10):18-18
卡洛维奇:从更衣室到餐厅的这一路,我被安检了17次,这就是美网的安保啊。[因为靠近9·11周年日,美网的安全保障制度非常严格,不仅有里三层外三层的安检,还有特镑、狙击手在场边随时候命。]  相似文献   

6.
骚乱、政治抵制、金融危机、战争等一系列突发性事件不仅给奥运会安保工作带来极大挑战,而且给奥运会的发展带来巨大阻力。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结合奥运会发展地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经济特征、政治格局等要素,追溯历届奥运会所发生的危机事件,认为应加强对奥运经济的宏观调控,节俭办奥运;加强应对危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奥运会安保工作。  相似文献   

7.
Peter Bodo 《网球》2008,(10):24-24
在美网,安保比任何地方都要严格,即使我的摄影包的尺寸没有超过限制,安保也不允许我带入,即使我已经过了一次安检,在大门口还要我再过一次。阿瑟·阿什体育场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网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奥组委反恐信息处的工作人员也许是“五一”黄金周里最忙碌的人,在人们忙着选择出游休闲之际,他们在筹备和关注着北京奥运安保活动:5月9日的”2005中国(北京)国际反恐论坛”:5月10日的“国际大型活动安保措施常  相似文献   

9.
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承办国都在不断寻求丰富和完善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有效途径.奥运安保强化已成为奥运文化和奥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奥运政治化和恐怖主义等奥运风险挤压下的无奈之举.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文化诉求和文化资源,是人类寻求和平与发展的心灵图景,受制于恐怖主义的威胁,却无法平平安安办好奥运、享受奥运,折射出了现实境遇下奥林匹克精神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警察体能训练中如何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举世震惊,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奥运安保为奥运的举办提供了保障,也为中国警察赢得了赞誉,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奥运安保中执行勤务的警员能够圆满完成超负荷工作任务,与教学训练中遵从"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密不可分,这一原则是警察体育的训练原则核心.  相似文献   

11.
杨磊 《新体育》2014,(3):26-27
评价一届奥运盛会办得是否成功,第一标准就是安全。2013年年底,俄罗斯境内的两起爆炸事件让索契冬奥会蒙上了一层阴影。冬奥会期间,记者经过亲身经历,感觉索契冬奥会的安保工作有些内紧外松,在奥运区域之内安保绝对给力,而在其他地方恐怕也是有心无力,无暇顾及。  相似文献   

12.
《新体育》2007,(3):54-54
北京饭店成为2008年奥运会总部饭店;警方将进入实战演练;北京奥运疾控系统全面启动;奥运场馆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建设启动;确保奥运供电安全  相似文献   

13.
奥运赛场的观众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型体育盛会是体育精神和人类文化的集中表现,2008年奥运赛场观众组织得如何,观众素养的高低以及赛场的文明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形象,甚至直接关系到奥运会的成败.以奥运为契机提高我国赛场观众道德,进而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的道德素质有必要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精神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和对比其他国际赛事经验后认为:观众公共道德及比赛基本礼仪的赛场观众道德素质需要提高,从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完善体育组织建设以及提高观众自身道德素养等三方面来入手.  相似文献   

14.
《网球天地》2008,(3):70-71
2008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第22届)即将于2008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正值奥运前夕,作为中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专业化的体育用品展会和经北京奥组委批准的大型活动之一,将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家体育用品企业,70多个国家的5万多名专业观众共聚这一体育产业盛会。时下,网羽运动已成为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的时尚运动,网球和羽毛球在全民运动中排名比较靠前,参与性强,发展非常快,为此本届体博会首次为网羽运动设立了独立区域进行展示,并对产品进行了归类细分,分为六大专区,这样不仅使企业参展方向更为明确,参与采购、洽谈的专业观众在选择参观目标时也将更为清晰便捷。  相似文献   

15.
基于满意度理论,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2014年和2015年武汉网球公开赛现场观众满意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的现场观众对观赛秩序、赛场的舒适度和卫生程度、赛场设施的齐全性和先进性、交通便利性、票务服务方面的满意度高于2014年,但2014年的观众对参赛运动员阵容、运动员竞技水平、赛事周边购物消费、后勤安全保障方面的满意度得分略高于2015年.为进一步提高赛事服务质量、满足现场观众观赛需求.建议:武汉网球公开赛主办方加大赛事投入,邀请更多优秀运动员参赛;增加通勤线路,提供便利的交通;丰富购票渠道,增强购票便利性;在安保方面持续加强安保力量,强化安保管理.  相似文献   

16.
书室     
《新体育》2012,(8):22-22
推荐 此书是—部集凶杀、侦探、奥运历史、伦敦奥运会场馆介绍、开闭幕式、重大比赛、著名运动员、奥运腐败、奥运安保、英国社会问题、希腊神话和波黑大屠杀等于一身的罕见小说。作者詹姆斯·帕特森,63次进入《纽约时报》畅销榜,著作行销全球,超过二亿二千万册,赢利超过三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钱宗梅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160-161,153
运用文献资料与访谈法对我国足球场观众暴力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下几个原因:裁判的影响、社会原因、项目本身的特点、安检与警察问题以及球场内部暴力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赛场观众礼仪与2008北京奥运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场观众礼仪是奥运礼仪的重要组成部门。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法可知:奥运赛场观众礼仪是观众在参与奥运会赛场活动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整套表现尊敬、教育和审美意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从历届奥运会赛场观众的表现和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北京奥运会赛场观众礼仪文化建设时间紧迫,是“人文奥运”的重要体现,且具有多重历史意义。由此提出了奥运赛场观众礼仪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CBA球场观众攻击性行为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CBA赛事中对安保、物品和观众行为导向上缺乏有效的管理;⑵不同地域的观众在看球过程中其攻击性行为与其文化背景差异明显;⑶媒体误导是观众攻击性行为的重要诱因。本文提出共建良好的看台文化、创建第三方监管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历届奥运会安全事件回顾》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历届奥运会安全事件回顾》一书,从框架设计、内容选择和"安保"的论域维度三个着眼点进行述评,提出该书的问题与不足,从该书梳理奥运会安全事件的发展脉络中提炼出未来奥运安保工作可能的发展趋势,以丰富奥运会安保研究的中国化内容。最后,从显性的学科建设意义和隐性的学术发展启示两方面尝试把握其带来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