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静 《青年记者》2016,(5):37-38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彻底改变.新媒体的受众群体蓬勃发展,而传统媒体的阵地不断失守,受众流失,广告市场萎缩,采编人员人心思变,形成了恶性循环. 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门槛低、成本低、交互性、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对电视媒体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1.电视观众减少.网络、手机阅读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大批有消费能力的电视观众,也是广告商最青睐的中坚消费者,变成了网虫和手机控.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2020年以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点击量、阅读量或播放量1000万+以上的爆款产品越来越多。笔者在湖北日报采编系统每日报题平台初步检索发现,自2020年元旦至2021年9月底,湖北日报编辑部纳入统计的1000万+新媒体产品超过300条,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款现象级的产品。凭借极具吸睛力的产品,湖北日报新媒体矩阵粉丝也不断迈上新台阶,走在全国新媒体矩阵群前列。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么多“爆款”产品有哪些特点,是否与时代发展主流契合,还有哪些不足,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如何继续发力?  相似文献   

3.
如今,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起、发酵、爆发的新闻越来越多,传统媒体不得不紧跟脚步进行再次加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断融合,新闻节目主持人该如何定位? 树立权威意识 在新媒体日益壮大的今天,对传统媒体的唱衰不断,但在一些大事件中,譬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收视调查数据显示,中央电视台对阅兵进行的全程直播,总收视率达18.18%,总份额达59.36%.据统计,全国共有4.89亿电视观众收看了阅兵电视直播,与此同时,央视网多终端独立用户(UV)达4779万人,视频直播收视次数(VV)为4909万次,①总收视份额达到83.66%.就国家大事传播来讲,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遥遥领先于新媒体.  相似文献   

4.
不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闻采编人员都是其发展的基础,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技术应用能力,决定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已经发生彻底变化的新闻传播环境,对新闻报道的表达形式、生产流程等都有了全新的要求,新闻从业者的能力升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从新闻编辑应该怎样提升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面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的未来曾一度成为热点。悲观者直接认为报纸将会消失。乐观派则认为报纸有其独特优势,未来依然看好。谁也不是预言家,报纸将会怎样,关键在于自身如何把握。的确,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可是,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候,传统媒体进步了吗?答案是否。多数报纸没有站住脚,盲目跟新媒体步调走,就如同邯郸学步,别人的没学到手,自身优势也没保住。目前报纸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报纸应该怎样把握自身命运呢?本文将尝试做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份报纸而言,是新闻从业者占主导地位,还是读者占主导地位?在传统的办报模式下,报纸是由新闻从业者独立采编完成,然后由读者被动接受,这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因此新闻从业者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和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出现之后,传统媒体的生存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当前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幼,大多都已经接受与适应了网络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而对于如电视这类的传统媒体,却越来越不感兴趣,这使得传统媒体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虽然不能被网络新媒体完全取代,但是受众数量又在不断地减少、影响力不断地降低。针对这样的情况,传统媒体必须要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调整、转型,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不被时代和市场所淘汰。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与学习经验,以传统电视媒体为例,首先简单分析了网络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与调整,然后主要就传统媒体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有效的转型与发展提出了部分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怎样看待新媒体对传统报纸的冲击?我以为,这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想到新媒体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也有新的机遇,新媒体对平面媒体的冲击肯定是越来越大,我相信网络的发展、数字化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给我们带来空前的不可意料的挑战。怎么办?首先要将自己做实做大,将报纸办得越来越有竞争力、影响力、越来越不边缘化。同时必须动手起步也开发以数字化为标准的新媒体,进入网络和数字。在进入网络和数字之后,我们跟新媒体怎样竞争?理论上要将传统媒体所有的优势和新技术结合起来,这是新媒体不可能跟我们竞争的优势,可以说我们掌握了充足…  相似文献   

9.
早在2007年就有媒体报道称,根据网站数量估算,我国拥有网络编辑人员近300万.且有关机构预测,未来5年内,网络编辑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30%.上述估算,可能包含了兼职从事网络编辑职业的人数,但是,如果加上手机、电子书等其他新媒体编辑人员人数,可以肯定地说,我国新媒体编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从业者数量可观的职业群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导致信息过剩,受众的注意力成为众媒体争夺的焦点,如何在全媒体时代有立足之地,新闻采编需要不断地创新,通过与新媒体的整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形式,增强新闻采编的公信力,加强新闻内容与制作的创新,从而确保新闻采编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新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新要求.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报纸、电视、广播的传统从业规则,从业者需要有新的技能和观念才能适应发展形势.进一步来说,传统媒体从业者究竟面对着一种怎样的挑战?需要如何转型才能合乎新环境要求?本文从人力资源和组织结构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两天内容官实验室【品说】栏目组织了个线上的局,主题是:传统媒体套路如何指导内容营销?今天把大家的观点做个整理分享给大家。说明下这次针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讨论的话题,是从整体趋势上探讨,并非一概而论。议题一:传统媒体从业者的专业度有哪些值得内容营销人借鉴?1.传统媒体的现场感(@张辉、@袁野)传统媒体在策划一个内容的时候,一般都是只有新闻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12,(21):8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网络等新媒体而言的。除了传播渠道"传统",传统媒体究竟还有哪些"传统"?传统媒体在改变"传统"形象,用新媒体把自己武装起来以更新潮时,是否把自己优秀的"传统"给淡忘或丢弃了呢?那些优秀的"传统",是否是传统媒体在新时期可以依赖的根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传统媒体纷纷提出转型,建立了新媒体部,那么他们对新闻人才提出了哪些要求呢?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学生为了适应媒体工作的要求,需要掌握哪些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数量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多,并慢慢变成了人们进行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这种情况虽然有效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为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但是也给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带去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要想更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将自身的舆论引导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通过不断的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而为自身的转型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的冲击,然后以此为基础对传统媒体采编人员的转型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新媒体行业呈快速发展趋势,影响群体越来越大。网络为信息快速传播提供土壤,也为新媒体平台构架桥梁。本文首先讲述新媒体平台下新闻采编的内容创新重要性,其次,讲述目前新闻采编创新中发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新闻采编创新策略,希望可以促进新媒体行业发展,深化行业改革。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字技术、网络传播及点播互动的新媒体强劲的发展势头使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目前状况下,传统媒体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本文力图通过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特点的考察分析,解析各自的优势,探讨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层面上,创造出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运用新媒体开展互动,强化节目和观众的沟通。如让观众通过手机短信、网络BBS等途径即时参与到节目中来,在传统媒体愈来愈受到网络等新兴媒体挑战的今天,传统媒体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来扩大影响,这是权宜之计,还是长期行为?此类互动方式将会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点剖析。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媒体的冲击和公民记者的崛起,使得传统媒体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媒体在采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已经引起了读者的反感、管理层的关注以及媒体从业者自身的重视.社会上流行一句话,“防火、防盗、防记者”,这话虽然有失偏颇,是对新闻工作者形象的一种抹黑,但是,媒体从业者在同业竞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却是事实.  相似文献   

20.
陈敏 《传媒》2014,(22)
正扑面而来的新媒体大潮和日趋严峻的市场环境,让区域性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影响力不断下降,市场经营步履为艰。在这样的困境下,区域性媒体该如何突围?已成为摆在传统媒体人面前,涉及到生死存亡的问题。但,生死之间的困境也孕育着生机。压力之下的区域性传统媒体时下,以微博、微信以及其他社交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受众的增长速度惊人,以中国网民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