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念父亲     
我的父亲有15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了。不知道他这15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我的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可是我,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好像我每次想起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能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时候,读小学。学校在镇上,在镇上的一座老庙里,距家一公里路,或许一公里多一些。那时候每年春节前,父亲都千方百计存下几元钱,把这几元钱全都换  相似文献   

2.
8岁的帕科放学以后气冲冲地回到家里,进门以后使劲地跺脚.他的父亲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帕科生气的样子,就把他叫了过来,想和他聊聊. 帕科不情愿地走到父亲身边,气呼呼地说:"爸爸,我现在非常生气.华金以后甭想再得意了."  相似文献   

3.
激励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相似文献   

4.
魔鬼的诡计     
有个老魔鬼看到人间的生活过得太幸福了,他说:"我们要去扰乱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 他先派了一个小魔鬼去扰乱一个农夫. 那农夫每天辛勤地工作,可是所得却少得可怜,但他还是那么快乐,非常知足.小魔鬼开始想,要怎样才能把农夫变坏呢?他就把农夫的田地变得很硬,让农夫知难而退.那农夫敲半天,做得很辛苦,但他只是休息一下,还是继续敲,没有一点抱怨.小魔鬼看到计策失败,只好回去了.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成宁市所辖的嘉鱼县官桥8组的周宝生今年48岁,1.8米的大个,长得又宽又壮,不善言谈,但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20多年前,周还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因与他父亲较劲儿,才当了中国最小的一个官儿——村民小  相似文献   

6.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7.
汪新良 《职业圈》2014,(16):14-14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对父子俩,各背着一袋大米在沙路上行走,父亲因年迈被路边的石头磕绊了一下摔倒,大米淌在了沙路上,儿子急忙将带沙子的大米装进口袋.回到家后,儿媳把大米里的沙子捡了一遍,大米下锅了,儿媳把第一碗米饭盛给父亲,父亲吃了第一口就吃出沙子,父亲很不满意,让儿子又重新捡了一遍沙子,下锅后仍然吃出了沙子.无奈,父亲亲自捡了一遍沙子,结果还是同样吃出了沙子.这则故事足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好品质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用心做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年春好处,西方的天空有一点嫣红,衬映在青色的天边.五十多岁的季树海一步一步穿过花枝烂漫的树林走向山顶,他俯首遥望着满眼的绿色,会意地笑了.生命的美好愿景就是四季轮回,生生不息.多年之前,七沟镇这一带的山上,如和尚的头顶,寸草不生.是他亲手将这片荒芜变成了绿色,青春已逝,他多么想把自己的青春再走一遍,把过去的岁月重新捡起,尝试那份奋斗的艰难与岁月的沧桑.对于漫山的树木,季树海如慈祥的父亲,有一份不变的爱惜.  相似文献   

9.
两份账单     
2001年我考上了淮南师范学院.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父母就早出晚归、东奔西跑地四处求亲戚告朋友为我筹借学费,最后把准备给姐姐置作嫁妆的树都卖了,才勉强凑够我一年的学费.开学报到那天,母亲把这些东拼西凑的钱缝进我的贴身内衣,一遍遍地叮嘱我路上千万当心.父亲则站在一边深有感触地说:"元子,你是咱这穷山沟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咱全村的希望啊,在学校里别跟同学比吃比穿,但也不能亏了自己的身子.要好好读书学习,多为咱庄户人家争口气!"父亲的声音有些嘶哑,目光深沉,窗外一缕阳光射进来,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注满了慈爱和深情.  相似文献   

10.
一个喜欢打猎的人买了两只纯种塞特猎犬并将其训练成优良的捕鸟犬。他把它们关在后院的宽大围栏里。一天早晨,他看见一只小牛头犬从他家后面的小路一溜小跑下来。它看见那两只狗,就从栅栏下挤了进去。男主人想也许应该把猎狗锁起来以免它们伤害小狗,但又改变了主意。也许它们能"给小狗一点教训",他理所当然地想。正如他所料,狗毛开始飞舞,而且全是小牛头犬的毛。那精气十足的闯入者不久就吃足了苦头,又从栅栏下挤了出去,逃之夭夭。而让那人惊讶的是,小牛头犬第二天早晨又来了。它从栅栏下爬进来,再次挑战那两只塞特犬。和头一天一样,它很快就被挤出围栏,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11.
对立的两面     
以下记录的是一个人人生的两面。其中一面是:他天生哮喘,夜里总是辗转难眠,白天又异常疲惫,这个病症一直折磨着他。他对很多东西都有恐惧症,比如大海;他曾恳求父亲带他去钓鱼,父亲说:"你没有耐心,带你去你会把我弄疯的。"也由于没有耐心,他成了牛津大学的肄业生;他总觉得自己的智商只比天才低一点,结果一测试,只有96,类似于挖沟工人的正常智商。而他的另一面是:他一生都在冒险,大学没读完,跑到巴  相似文献   

12.
卢庆成 《职业圈》2005,(4):20-21
几经沉浮,英雄落魄长江口 今年40岁的柴长茂出生在老汉口花楼街一个卖糊汤粉的世家,从小目睹爷爷和父亲挑着担子卖糊汤粉的艰辛.他发誓长大后不干这一行,要做一个挣大钱的生意人,但有时兴趣来了,也模仿着父亲做一碗糊汤粉,那只是为了解解馋.  相似文献   

13.
男孩心中第一个英雄是他的父亲吗?这可真不一定,即使是,那也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少不更事,以为爹就是最棒的.而那些当爹的呢,往往把孩子的误解当成真事,非要在孩子面前硬撑着.  相似文献   

14.
父亲     
父亲在我16岁时逝世.在这16年中,我听见父母交谈的话,不到一百句,我也没见父亲进过母亲的房门. 我相信父亲是至死爱母亲的,但自我出生以来,母亲却扳起脸来,掷还了父亲对她全部的爱.可是我们却从未听他发过一次怨言,也没有看见他掉过一次眼泪.  相似文献   

15.
父亲是个赚钱的高手,儿子是个用钱的高手,父亲一笔生意进账上百万,儿子一挥手就能用掉上十万。父亲常常劝儿子:"学些本事,不要只顾着吃喝玩乐,万一有一天我破产了,你可怎么办?"儿子从来没有当回事,他如此能干的父亲怎么会破产呢?他想:就算他死了,也会留下一大笔遗产给我。然而造化弄人,父亲真的破产了。儿子的生活一落千丈,曾经的"好朋友"都消失了,儿子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呆在房里准备自杀。父亲破门而入,用力给了儿子一个耳光:"没出息,钱是我赚的,也是我赔的,与你不相干,我都没想死,你凭什么死!"儿子被打醒了,不知所措,问父亲:"现在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抽烟的父亲     
打有记忆的时候起,父亲与香烟是首 先植入我心中的两个符号。我分不清是先认识香烟,还是先认识父亲。在幼年的我的眼中,那一点忽明忽暗的跳跃的小红星,是比父亲更生动、更吸引人的东西啊。每次父亲想亲亲他儿子的时候,那根燃着的香烟必定还叼在嘴上,气得母亲左一声烟鬼又一声烟鬼地骂个不停,生怕烟火烫伤了孩子的小脸。父亲抽烟有自己的习惯,比如先要将有些皱折的烟管拉直,要看看烟丝是黄是黑,还要  相似文献   

17.
圈套     
刘国芳 《文化博览》2005,(12):26-27
张三送给了领导十万块钱,领导单位的大门要重建,张三想把工程接下来,便深夜提了钱去了领导家.领导来者不拒,笑嘻嘻收下了钱,答应大门让张三建.但过后,张三并没接下工程.张三去找一次领导,问他什么时候开工.领导说别急嘛.张三又去找一次领导,又问一次什么时候开工.领导仍说别急.领导这样说,张三真不急.可是有一天,张三忽然发现有人把大门拆了,然后,一座大门便吹气一样吹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这是我听来的故事,很美. 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冬天,天下着雪,一位逃难到深山的作家迷了路.夜幕降临,四望白色茫茫,作家又渴又饿又冷,又听见狼嚎.他怕得要命,隐隐约约看见远方有房子,就不顾一切奔过去,急叩门环,里面没有声息.他只是哀叫:"有人吗?有人吗?"回应他的依然是狼嚎,而且显然声音在逼近.他绝望了,但他依然哀叫:"有人吗?有人吗?"他几乎就要倒地的时候,门开了.他一个趔趄闪进去,门立即又关上了.屋里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仍然能听见狼嚎,但他不怕了.  相似文献   

19.
背景链接:1997年4月15日晚,正在湖北省广水二中读高二的杨德超,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上晚自习。他的父亲突然来学校看他。在老师办公室,他意外地看到姐姐杨艳梅也来了,姐姐目光呆滞,蓬头垢面。为了供他读书,姐姐15岁就出去赚钱。3年前,姐姐又南下广东打工。父亲告诉杨德超,在1个多月前,杨艳梅在回家路上遇见3个歹徒,试图强奸她,杨艳梅坚决反抗逃走,3个人追上来,狠狠打了她一顿。精神上受到严重刺激的杨艳梅慌不择路地逃跑,一路惊吓,徒步走了40多天,来到河南信阳,经过一番辗转,消息才传到家里,于是父亲把她接了回来。姐姐遭遇生死劫难后归来,杨德超却因为忙于高考,无暇给杨艳梅太多的关心、杨艳梅由于受到惊吓患了精神分裂症,父亲把杨艳梅当做累赞,强迫她嫁给了一个陌生男子,她经常遭到丈夫的打骂。2001年7月,杨德超大学毕业决心考研。在考虑自己前途时,他却没有顾及姐姐的境遇。2002年,杨艳梅带着一颗绝望的心出走了!杨德超终于实现李心中的梦想,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但他内心却并不宁静,对姐姐的愧疚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3年研究生期间,杨德超四处寻找姐姐的下落,却杳无音信。2005年9月初,杨德超以真名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一封忏悔信,在这封题为《给父亲的一封信:是什么泯灭了我们最起码的良心?》的忏悔信里,杨德超不但将自己灵魂的丑陋面展示在他人的道德眼光下,还毫不客气地批评父亲兄长。忏悔信中,杨德超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请求全国的网友帮助他寻找姐姐。  相似文献   

20.
臧锣西 《职业圈》2005,(4):12-13
我想有钱,想让自己和亲人过上好日子,想把自己的能力证明给世人看……所以我一直在创业,也经历了很多人没有经历的事情.现在我在这里把它们写出来,让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创业与投资的真实情况. 我做项目很早就开始了,一开始是我和父亲一起做,然后是自己单独来做,最后是和朋友一起做.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后,我彻底改变了对项目的认识.我认为只有务实才是创业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