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0年以来,随着《一触即发》、《再一次心跳》等作品的成功,微电影创作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微电影借助自身的"微"优势及电影特有的情感体验模式,赢得了观众的普遍喜欢。各种微电影节的相继举办,又给微电影创作创造了更佳氛围,尤其为高校影视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影视院校纷纷探索两者结合的理想途径,以期对学生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一、微电影的繁荣微电影是微时代的产物,它用自己丰富的形式承载这个时代多样的需求,参与社会的分工。微电影节的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科技》2012,(5):24-24
5月12日,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颁奖典礼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正式举行。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是由南京大学主办的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由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承办,是迄今国内规格最高的大学生微电影节。与此同时,国内高校首家微电影与媒体创意系也正式宣布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成立,这是该校自2007年创办全国首个媒介融合专业以来,又一次在传媒教育领域的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12,(5):26-26
最近微电影很热火,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牵头来做的大学生微电影节是个很好的平台,从这些微电影人才当中就可以产生未来的导演。草根来拍微电影,自由想象力比较开阔,丰富。  相似文献   

4.
主办方之思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金陵学院执行院长陆林教授:微电影节是一个成长性平台 记者:作为一所高校,为何连续两年举办大学生微电影节?它与其他的校园学生活动有何区别?贵校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科技》2012,(5):26-26
大学生微电影节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发现那些宝贵的具有原创力才华的年轻作者,原创力是微电影的未来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传媒》2014,(14)
正"中国大学生传媒节"是在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的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大学生文化交流活动。首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于2013年7月举办,本刊参与了协办。第二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于2014年7月在上海交大举办,作为本届传媒节一项重要活动,7月17日,由本刊发起和主办了"2014中国传媒品牌高峰论坛",有近50家媒体和国内123所知名高校的350多  相似文献   

7.
历时5年,北京国际微电影节能达到今天的品牌影响力和业界权威度,离不开这5年风雨路上每一位朋友的帮助和支持. 发掘行业最优秀的微电影人才,集聚展示年度最优秀的微电影,是北京国际微电影节自成立之日起一直秉持的原则.截至2015年底,5届电影节共收到来自海内外千余个创作团队的5000余部微电影作品,电影节播出平台由腾讯视频一家发展到全网平台,覆盖移动端、无线端、航空端等领域,截至2015年底,北京国际微电影节优秀作品播出渠道已达到100余家,形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年度展示、人才交流和资源整合平台,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电影事业生力军——青年电影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李栋 《传媒》2016,(4):8-10
2015年12月20日,第五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正式落下帷幕,为期三天的微电影节从2015年初的正式启动到年底的颁奖典礼,一直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微电影行业和新媒体影视的风向标,北京国际微电影节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直深受青年电影从业者的热捧.三天的会议在嘉宾规模、现场人气、媒体关注、评奖质量上均获得空前成功.第五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由优秀影片展映、行业论坛、网络影视创投会、光年盛典几个部分的丰富活动组成,以“光年奖”的颁奖典礼画上完美句点,其不仅是新媒体影视人的一场年末庆典,也是对全年微电影行业的一次整合升级.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2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公共传播研究所举办"微电影与企业精神传播"研讨活动,拉开"人大公共传播与社会认同系列沙龙"序幕。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倪宁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学院党委副书记、传播系主任胡百精副教授主持。研讨会共有来自人大、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等十余家学术机构、企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  相似文献   

10.
由中央新影集团、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央新影微电影文化发展基金联合打造的中国目前第一个专业微电影互联网平台——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近日正式上线开播。据介绍,微电影频道上线开播后,频道将举办一系列的微电影论坛、组织国际微电影交流、打造微电影盛典等,同时通过策划、拍摄、制作、发行微电影等活动,去发现和培养新一代电影人。活动仪式上,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还与杭  相似文献   

11.
记者从山西传媒学院获悉,在2015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上,该校选送的六部学生作品获奖。2015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中国影视艺术协会等共同主办,活动自2014年10月在北京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海内外1360多部微电影作品,涉  相似文献   

12.
江吉 《东南传播》2014,(2):75-79
本文针对现有的大学生电影节进行了比较与探讨,选取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广州大学生电影节和杭州亚洲青年影展三个发展形势较好的大学生影节,从主办方、评委、参赛作品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对。同时,本文介绍并分析了著名独立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的起源、构造及目前的发展状况,试图从中找到我国学生影节可以借鉴之处。另外,文中也提到了近年来新兴起的微电影节,对其构造、活动内容及发展形势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本文针对大学生影展现有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微电影不仅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成长预示着微影像文化的崛起。在文化与亚文化的交互发展中,生态平衡是一个相对的平衡,微电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亦是某种社会价值系统的总结、符号化的人类活动模式。文化生态观与微电影"生长"文化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社会产物,其发展经历了人类由蛮荒走向文明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诸多文化的变革与交互糅合,促成了文化的生态园。1955年,美国学者斯图尔德最早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正微电影作为现代影像快速地融入碎片化的消费热潮中,成为受众追求碎片化体验的首选。微电影具有微放映、微容量、微投入及微平台的特点。微电影不仅注重每个系列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且还具备鲜明的主题性。此外,微电影在叙事、音乐、碎片化剪辑、文字及广告植入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美学特点,并利用这些元素共同呈现微电影的美学属性。微电影的媒介属性事实上,"微电影"这一概念最初也被称为"网络电影",而这种原  相似文献   

15.
《山东档案》2014,(3):5-5
6月9日,山东省档案局馆举办“走进档案”2014“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开通了山东省档案局官方政务微博、微信服务平台——“山东档案”;成立了山东省档案征集工作志愿者服务队伍,并为首批档案征集志愿者代表颁发队旗,志愿者代表宣读誓词;举办了由山东省档案局自己编剧并出资拍摄的档案普法微电影——“忠诚协议书的背后”首映;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就学习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进行座谈研讨。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中国社会进入了"微时代",微电影已经成为"微时代"重要标签之一,其以短、快、精、互动性强、平民视角的特点受到年轻观众的热捧,符合了当前大众的心理需求。微电影在创造文化产品、传播大众文化的同时,也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在微电影风起云涌的大潮之中,江西省的广大影视工作者也是弄潮儿。2014年5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的普及,微电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微电影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三微"特点也被业界所认可。本文将围绕微电影的起源来对其进行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8.
探析新媒体背景下微电影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红分 《今传媒》2013,(5):65-66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时代"来临,不仅使微小说、微博、微信等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微视听的文化消费形式微电影也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微电影俨然已成为当今最火爆的新媒体形式。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预测,三五年内,微电影将形成千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文化产业新的重要增长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微电影给予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从对微电影定义的界定着手,分析新媒体对微电影的影响和微电影兴起的原因,指出微电影未来的发展与方向,并针对微电影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2月1日至15日,第五届南图阅读节成功举办。本届阅读节由《论语》研读主题论坛系列活动、读者知识竞赛、"陶风图书奖"评选活动、南京图书馆年度优秀读者评选活动、南京图书馆流通服务点建设座谈会等五个版块组成。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技术革新引发了"微时代"这一场信息传播界的革命,微电影面对微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突出其"短平快"的传播特质,发挥其"艺术性"的营销手段,寻求合理高效的突破点.文章从创作、传播、营销三个层面解析微电影的优势,进而探索微电影精品化与法治化、商业化与艺术性、平民化与专业化、品牌化与"微电影+"产业拓展的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