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是否在传播过程中使用机器媒介为划分标准, 可以把“大众传播”这一概念分为广狭两义。狭义的“大众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媒介必须是“机器媒介”, 而广义的“大众传播”所使用的媒介可以是“机器媒介”, 也可以是“非机器媒介”。这就扩大了现有的大众传播一词的词义, 传播史的研究范围不再仅仅是古腾堡印刷机之后的书籍、报纸、杂志等三大印刷媒介和电影、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四大电子媒介, 还可以是古腾堡印刷机以前的一切面向大众的传播形式, 这就极大程度地拓展了大众传播史研究的领域, 有利于在整体上把握人类大众传播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寻找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张路凯 《青年记者》2022,(24):34-36
大众传播并非大众的传播,而是专业传播机构面向广大受众的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歧义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其精英主义的立场,二是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三是受众的商品化。随着西方民主化进程发展,大众从Mass逐渐转向People。但由于技术环境限制,大众传播始终与机构传播相捆绑。“互联网群体传播”概念的提出是对大众传播的延续与超越,消弭了媒介机构主导的特点,突出了民众所有、民众主导、民众参与,是真正大众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新闻事业=大众传播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是不是一回事?这看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问题,却值得探讨一番。大众传播、英语原词为mass communication,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用印刷、电子手段向不特定的大众传递各种信息。与此对应的是apersonal communication一般译作“人际传播”,则包括大众传播现象以外的一切传播现象,例如谈话、会议、书信、电话等等。换句话说,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构成了人类传播活动的两大方式。现今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方式,非此即彼,两者必居其一。概括地说,大众传播的主要特点有二:  相似文献   

4.
“受众”一词,是大众传播学的专用术语,是广播、电视和报纸的传播对象——听众、观众和读者的统称。这绝不仅仅是为了称谓和使用的简便,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涵义的。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了大众传播必须包含五个要素的基本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而在传统的新闻学中,关于新闻报道的五个要素是这样的:“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故?”同样是五个“W”,两相对照,即可发现传统新闻学很注重传播的内容和客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媒介是本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出现后才产生的概念,它是指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等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分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大众传播学所要集中研究的是其中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亦即新闻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演变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是传播现象的一种.其范围比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和组织传播都要广泛.美国政论家李普曼于1922年出版的《舆论》一书,最早使用“大众传播”一词. 大众传播的定义是:由职业的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数众多的不特定人群进行的传播. 什么是“大众”?美国社会学家沃斯认为它有以下特征,以与“公众”一词相区别:一、人数众多;二、广泛分布在地球各角落;三、由不同文化、阶级、地位和职业的人构成;四、是大多数匿名者的集合;五、是无组织的;六、他们之间无支配个人行动的共同规范;七、由彼此毫无接触的个人构成. 后来出现“大众传播媒介”一词,指的是传播范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传播现象的一种。其范围比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和组织传播都要广泛。美国政论家李普曼于1922年出版的《舆论》一书,最早使用“大众传播”一词。大众传播的定义是:由职业的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数众多的不特定人群进行的传播.什么是“大众”?美国社会学家沃斯认为它有以下特征,以与“公众”一词相区别:一、人数众多;二、广泛分布在地球各角落;三、由不同文化、阶级、地位和职业的人构成;四、是大多数匿名者的集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也可称为"大众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介",它是在广播电台出现后才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指的是在信息传播途径上专事收集、复制及传播信息的机构,一般专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  相似文献   

9.
吴华 《新闻传播》2012,(3):75+77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纸承担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以及提供娱乐的基本功能,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报纸还发挥着引导受众、优化社会系统的作用。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少年儿童以其特有的年龄特点和媒介观形成了特殊的受众群体,而  相似文献   

10.
二、大众传媒的控制职能与群众的“使用与满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的报纸主要是各级党委机关报。现在各级机关报仍然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其它各种报纸也主要是各级组织主办。广播、电视两大电子媒介更是毋庸置疑归国家所有。我国特殊的大众传播体制决定了大众传播媒介过去和现在始终把它的社会控制功能放在重要地位。其实,各国的大众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于把新闻称为“宣传工具”、“宣传手段”,至今也常常把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叫作“新闻宣传”。改革开放以后,引进了传播学,开始把新闻视为“大众传播媒介”,又常常冠以新的称谓:“新闻传播”。宣传和传播不是同一概念,新闻宣传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教育灌输作用,新闻传播则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告知交流作用。那么,新闻到底是“宣传工具”还是“传播媒介”?新闻的主要功能究竟是“宣传群众”还是“传播信息”?新闻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还是“大众传播工作”?对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新闻”?日本《广辞苑》的解释一是广义的,指新的见闻、消息;二是狭义的,指的就是报纸,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日本各大报纸,都称以“新闻”。所谓“新闻学”,就是将“以报纸为中心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是关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过程的学问”。由于日文中的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新闻学已经发展为“大众传播学”,开始把报纸、电台、电视等统称为“大众传播工具”,对传播的信息,(“内容分  相似文献   

14.
时事漫画是以新闻事实为内容,借助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一种漫画,它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舆论的有力引导者。本文对国内外两份典型报纸“时事漫画”专栏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为国内报纸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媒介,从定义上来讲一般有两种: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施拉姆对媒介的定义和第一种类似,即:“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 用于扩大并延伸讯息传送的工具”。本文所提及的媒介是该种定义的媒介,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离开了大众传播,日本社会就称不上现代化社会。日本的大众传播业究竟怎样?它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有多大?最近,笔者有机会采访了日本庆应大学新闻研究所的伊藤阳一教授。人到中年的伊藤教授,是日本当代大众传播学研究专家。此次,他是作为日方代表,赴新加坡参加“第六届国际传播讨论会”后,回国途中来北京访问的。据伊藤教授介绍,日本的大众传播工具产生较迟,最早的报纸大约在19世纪中叶,从荷兰传入日本。日本从瓦版报纸起步,很快在明治初期又出版了杂志,到19世纪末,通讯社、电影几乎同时诞生。本世纪20年代,广播在日本出现,而电视的出现则是50年代初的事。伊藤认为,大众传播在日本一出现就能迅速发展,得益于日本经济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迅猛发展;而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期刊应承担起推动科技发展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关卫屏 《编辑学报》2008,20(4):374-374
提起"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往往尤为敏感和关注.科学技术期刊作为传播媒介的一员,是否也应当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科学技术期刊不仅承担着同普通大众传播媒介共有的社会责任(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服务),而且由于科学技术期刊报道内容的特殊性,还承担着特有的社会责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我认为科学技术期刊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浪潮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浪潮中,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社会效应?究竟大众传播媒介是伴随社会文化发展的“天使”还是“瘟神”? 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所谓大众文化,即文化的大众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为一般大众共享,并且成为一种具有相当持续性、稳定性和趋同性的群体行为,以及群体自愿选择的社会价值标准及其所遵从的社会规范,同时也是一种群体共同文化的表征。大众文化具有的特点是:(1)与精英文化相对,是被一般民众所接受的文化。(2)与大众传播技术——  相似文献   

19.
吴荻 《新闻世界》2011,(11):22-23
随着比尔·盖茨关于“五十年报纸将被电子媒介所取代”的预言,作为印刷媒介代表的报纸的未来,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有关报纸网络融合论、报纸微小化等观点层出不穷。本文以一个全新视角来分析,报纸作为大众媒介是如何由占据支配地位回归到原先传播功能,进入一个全新的媒介状态,重新占据一席之地的,以为报纸的未来寻找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有机的报纸运动下,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1842年,马克思使用了“有机的报纸运动”这一概念阐述了新闻传播的特点。在当代,“有机的报纸运动”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工具层出不穷,广播、电视、网络相继成为人们日常的信息交往工具,“有机的报纸运动”已不单单适用于报纸了,对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就是从“有机的报纸运动”的含义和前提入手.进而分析其在当代媒介背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