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子或《论语》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仁",但"仁"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论者向有分歧。结合对相关概念的考释,批判性地考察杨伯峻、冯友兰等对孔子之"仁"的解读,可以揭示出孔子所谓"仁"即是"直"和"礼"的"中庸";由于现实原因,孔子虽然重视"直",但没有充分展开论述,而是更多地讨论了"仁"和"礼",所以"直"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且往往被混淆于"仁"。然而,倘若真正把握了"仁"的结构性内涵,尤其是注意到"直"在其中的基础位置,则不仅能够准确地理解孔子或《论语》的"一以贯之"之"道",而且有助于认识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以孔子由"礼"而"仁"得以开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赓续千年的伦理范畴,"礼"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浙江衢州作为南孔祖庭,以"一座最有礼的城市"为导向,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是对儒学之"礼"的当代价值演绎。衢州经由"南孔文化"到"衢州有礼"的文化实践与儒学之"礼",在文化缘起、伦理内涵上存在关联性。"衢州有礼"是对儒学之"礼"的转化性继承与创新,其背后隐含着"自觉垂范—共情共守"的伦理理路。  相似文献   

3.
根据古音关系、古籍通假用例和具体上下文,<论语>中"齐之以刑"、"齐之以礼"的"齐"通"(裔) ",义为"给予";"矜而不争"的"矜"通"鳏",义为"处境孤苦".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儒家文化的精髓体现为中庸.儒家文化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指导人们崇尚和平、追求自强、实现自我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发掘儒家文化精髓,对于中国当代检察制度的建设和检察文化的弘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仁"是《论语》体现的儒家核心思想,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道德要求和道德境界,并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在《论语》的表述中,"仁"的层次和内涵极为丰富,其中建立在亲亲关系之上的"孝悌"是"仁"的基础,而"忠恕"则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孔子"仁"的思想体系经历时代变迁,对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仍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义”的基本含义是“宜”、“适宜”。它不仅是个人内在的道德要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而且是分配社会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原则。在“义”与礼法的关系上,一方面,“礼”以行“义”;另一方面,“义”以行“礼”。先秦儒家的礼法正义是由“道”、“仁”、“礼”、“义”等范畴整合而成的分配权利与义务的价值标准,实质上是一种秩序本位的身份正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的高度抽象性、理论性、先进性、超越性,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其与大众日常生活的交融。作为仪礼与义礼相统一的传统儒家之"礼",其具有规范性、教化性、实践性、实用性、审美性、仪式感,为消解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日常生活的间距提供了一种可能。本文通过论述"礼"的人文内涵,进而分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嵌入"礼"之必要性以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嵌入"礼"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荀子对思孟"五行"说的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荀子在《非十二子》指斥思孟五行,根本原因在于荀子重视礼,而《五行》、孟子突出、强调"形于内"的"德之行"或仁,属于儒家内部的派别之争.《五行》仁义礼智圣概念体系与"行于内"、"不形于内"主张间存在表述上的矛盾,这是荀子批判思孟五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子思、孟子在对"五行"的理解上存在差异,荀子将其一视同仁,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9.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具有厚重的人文情怀,因为"仁"即表达的是人之为人所具有的最核心、最深层实质,对现实个体的生存状态的叩问和探讨构成了"仁"的全部内涵。"仁"彰显着儒家文化所特有的、鲜明的人本向度,这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前都是难能可贵的。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和"魂"的高度予以审视,儒家文化这种独特的人本向度具有历久弥新的德育意蕴,可为新时代的立德树人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传统文化不同,这更多的体现在"礼"这一方面。双方要实现更好地交流,必须重视中西方礼的差异性。基于此,现主要从中国"礼"文化和西方个人主义角度阐释"礼"文化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影响,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提出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探求中西方文化共通性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国生态哲学家萨克塞说,生态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告诉人们用广泛关联的整体观点看问题;美国学者卡罗琳·麦茜特则认为,生态学作为一门自然哲学扎根于有机论。①其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告诉我们的无非都是同一个信息: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东西都彼此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粗略地说这就是所谓的“生态观”。20世纪的下半叶,西方学术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事件之一就是生态学突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全新的世界观。它与西方传统的科学世界观明显不同。在传统的科学世界观看来,世界是由一群基本而独立的…  相似文献   

12.
文明有古今东西之分,如果说现代西方文明与科学——赛先生——有直接关系的话,那么中国古代文明显然是赛先生之前的文明。这说明赛先生之前、之外还有可以创造文明的先生,即科学之外还有“学”。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华民族独有的道器之学有着因果关系。中华先贤从自然之道与自然之物中汲取了发明创造的智慧,形成了“以道论之”的思维方式。中华先贤以道论天地,以道论万事万物以及一事一物,以道论器,以道论技,以道论术,论出了一部部经典、一件件器具以及一项项技与术。中华先贤的创造,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大都具有领先意义。道器之学以尊崇自然、和谐自然为基础,所以道器之学创造的文明是可以延续的文明。现代科学以征服自然为目的,所以科学创造的文明是不可以延续的文明。在天地、空气、水以及人类本身受到严重污染的今天,发明创造借鉴与尊崇自然的传统智慧,是必要与必须的。  相似文献   

13.
北宋理学家邵雍提出了他的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即三乐说:"人世之乐""名教之乐""观物之乐".冯友兰先生提出了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两种学说具有一定的可比较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冯友兰先生的"接着说"的哲学对宋明理学人生境界理论的吸收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苏幕遮”是中国古代“胡乐入华”的典例之一。“苏幕遮”本为西域地区民间的节令娱乐活动“泼寒戏”。据现有文献 ,其最早于刘宋时期传入中土 ,遂流衍不绝。唐初 ,“泼寒胡戏”盛行民间 ,成为一种群众性大型歌、舞、“戏”综合性演艺。开元元年 ,“泼寒胡戏”被禁 ,然“苏幕遮曲”则未绝。从唐至宋 ,文人、民间皆有传辞 ,文体样式则齐、杂言皆具。从唐代传辞内容看 ,其乐流播空间只在市井 ,未及乡村 ,与今存唐五代词调胡乐仅十之一、主体乃华乐正相印证。故今“胡乐生词”之流行说法颇当反省 ,并当认认真真思考和实实在在讨论这样一种观点 :“词体”发生之主要的、根本的依托乃华乐 ,而非“胡乐入华而词生”。  相似文献   

15.
2009年5月24日晚7点,上海。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内,灯火通明,高朋满座。 台下,是复旦大学的博学鸿儒、莘莘学子,以及来自各地的资深“张爱玲迷”。  相似文献   

16.
论希腊古典"和谐美"与中国古代"中和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民族的美学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内在本质的体现。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美学精神 ,这种美学精神以其特有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为其土壤。西方古代的美学精神是古代希腊的“和谐美” ,而中国古代的美学精神则是先秦时代的“中和美”。这两种美学精神固然有其相同之点 ,但更多的则是相异之处 ,影响几千年 ,直到当代 ,形成各有其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真可谓两峰对峙 ,双水分流。本文拟以希腊古典“和谐美”的论述为主 ,同时论及它与中国古代“中和美”的相异。一希腊古典美包括艺术及理论两部分。它在人类美学史艺术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具…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的学术传统中 ,作为对宇宙人生的一种解释模式 ,「人文主义」虽然与「宗教」之间时有冲突 ,但主要的趋势是彼此开放而又互相结合的。因此我们在反思儒家思想究竟是「人文主义」还是「宗教」的问题时 ,首先必须破除「人文主义」必然与「宗教」对立的偏见 ,并且体认到儒家人文主义「向着超越界开放」的特征 ,是一切宗教人文主义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国学”热中,正确的态度是应当给“国学”一个准确的定位。“国学”既是一个可以成立的独特的学科,也不应使其庸俗化。“国学”的提出,是中国学人在西风东渐的文化背景下现代学科重新划分中的应对智慧和策略的体现,“国学”的内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国学”应当是一种学术的定位,讨论“国学”的范围,是学术的范围,而不是全社会,因此,对出于商业目的的大众传媒的炒作应当保持警惕。给“国学”一个定位,给传统文化一个“度”,对近二十几年的文化热进行反思,乃至于对今后的文化取向的选择,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 引言关于《金瓶梅词话》的作者问题,学者们有两种意见。一是某个文人独立创作;二是几个文人集体创作。最早谈及《金瓶梅词话》作者的,是为《金瓶梅词话》作序的欣欣子(生平不详)。他在序中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所谓也……吾友笑笑生为此爰罄平日所蕴者,着斯传,凡一百回。其中语句新奇,脍炙人口。”笑笑生是一个化名。为了寻找这位笑笑生的真实身份,不少研究者进行了多方探索,结果分别找到了数十位大大小小的人物来担任《金瓶梅词话》的创作者。这是从文人独立创作的角度出发考察后得出的结论。这些结论还…  相似文献   

20.
《诗经》305篇中,究竟涉及多少种乐器,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原因在于有些词,如“南”、“雅”、“颂”、“檠”、“击”等是否乐器,“庸”是否即“镛”,尚无定论。但是,自1964年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后,人们多信从其提出的“见于后来的《诗经》的,有二十九种”①之说,即“见于《诗经》的击乐器有鼓、、贲鼓、应、田、县鼓、鼍鼓、、钟、镛、南、钲、磐、缶、雅、枧、圄、和、鸾、铃、簧等21种,吹奏乐器有箫、管、、埙、、笙等6种,弹弦乐器有琴、瑟等2种”②。其说并经常被一些学术专著和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