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百多年前,一位名叫牛顿的科学家为世人建造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物理殿堂。所有的人都为之叹服,为之倾倒,后世的物理学家都把他视为神,把他的物理殿堂视为圣殿。  相似文献   

2.
爱国词人辛弃疾是中国词史上的一颗永远闪光的明珠。他的词风格之豪放,思想之深邃,为后世所折服,同时又由于他壮志难酬,蹉跎终老的境遇,使得他的词的格调又不免苍凉沉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最能体现他这一创作风格特征的。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初济南人。他出生时正直中原沦陷,民族灾难极为深重的时代。民族的苦难,时时搏击着童年辛弃疾幼小的心灵,家庭中老祖父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薰陶使诗人从小具有远大的志向。公元1161年秋,金主完颜亮南下侵宋,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组织了二千多人的义军参加了耿京的农民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其词作所体现的巨大人格力量和艺术成就,不仅显示了词人善于兼牧并蓄追求多样性风格的艺术功力,而且显示了词人善于创造的独特个性。辛弃疾之为辛弃疾,辛弃疾之不同于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主要是他苦心经营而又匠心独具的创作风格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爱国词人,他一生中写下了六百多首词,歌唱了时代的哀怨和欢乐、民族的悲愤和希望,在我国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一生在动乱的社会中度过。在他出生的前十三年,发生了“靖康之难”,中原沦于金人统治,辛弃疾家乡也被占领。他经历了女真贵族的残暴统治,目睹了北方人民遭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一生热望建功立业,如此一位英雄豪杰之士,儿女情长为世人所羡慕之事自然束缚不住他的手脚.如他在《江神子·和陈仁和韵》词下片中就曾写道:湘筠审卷泪痕斑.珮声闲,玉垂环,个里柔温,容我老其间.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三箭定天山”,用《新唐书·薛仁贵传》所载唐大将薛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降伏铁勒九姓十万众之典.在此词中,稼轩充分表现了一个爱国军人不忘使命的忠勇之气:他有“个里柔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在滁州任知州的两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在此期间,他由一位政论大手笔,转向以慷慨雄奇、沉郁苍凉之作为主的爱国大词人。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是广为后世称誉的南宋伟大爱国词人之一,他的英雄气节、生平际遇、创作风格,以及审美趣味,皆为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辛弃疾现存词作六百二十九首,其中有七首写于中秋,皆是中宵宴饮、对酒邀月之作。从词作编年来看,创作年代较早的三首中秋词哀而不伤、踌躇满志,随后写于闲居带湖时期的三首则词风悲慨、凄凉低回,而年代最晚的一篇却又语出高妙、境界不凡。辛弃疾的中秋词分别写于他从壮年到暮年的不同时期,其风格的转变印证了他一生中入仕为宦、罢官闲居、晚年退隐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心境。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爱国志士,是中国文学史上爱国词人的杰出代表,并开创了一代词风,成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同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精神,然而,现实总是对他那么的残酷,在各种势力的打击和压迫下,他带着无限的哀愁和沮丧开始了隐居生活,他在隐居生活中的心理活动和心态十分复杂,如:对南宋小朝廷苟安的讽刺、对祖国统一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农民的喜爱之情等等,所以,在辛弃疾隐居的阶段有大量的优秀作品问世,透过这些作品更加能够体味到辛弃疾对现实、对人生等千滋百味的人生感受.  相似文献   

9.
山东,作为孔孟圣贤之乡,礼仪教化之邦,历代有许多文人墨客吮吸丰腴的文化营养,在这里成长、成熟。泉城济南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澈突涌的泉水而闻名于世。同生活在泉城的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以他们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受到世人的推崇;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魅力各领风骚,千年独步,永远影响着后世。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作为弱世英豪,填词大家,千余年来一直没有远离人们的历史视野,后代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注重功名的豪侠。但是如果我们细想其人、细品其词就会发现辛弃疾归根结底还是一位儒士,只是他不同于那些充满犬儒主义思想的儒生,也不同于特别急功近利的儒生。在他的思想中实际是将事功伦理和动机伦理有机结合,既崇尚修养内在道德义理,又主张权宜行事。他是为实现自身功利性目标而不断进取的真英雄。  相似文献   

11.
把栏杆拍遍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领的形象留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我们重新读他的作品时,仍然感到一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  相似文献   

12.
霍洛维兹作为一位高龄的钢琴家,他的演奏使世人折服,他的独特风格一直被后世模仿,他又是一位完美主义的钢琴家,对演奏的要求十分苛刻.这位大师不爱按照惯例去演奏曲目,所弹的同一首曲子几乎都有不太一样的改编,是一位自我型的大师.本文想通过些许对他的论述,来探讨一下这位大师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家     
《甘肃教育》2008,(20):F0002-F0002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也是一位毕生热爱教育的教育事业家、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却竭尽全力。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世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14.
设问:如果辛弃疾没有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豪词,文学史是否仍然应该给他以重要的一席? 答曰:单以其农村词的成就,就应当给他以很高的评价。这不仅是因为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它的数量,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一人可与比拟的,而且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是通过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艺术成就很高。关于辛弃疾农村词的思想内容,拙稿《辛弃疾农村词简论》已有概述,这里只  相似文献   

15.
蒋步荣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6(4):F002-F002,F003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是南宋的民族英雄,又是爱国将领。他气吞六合,横空万古。世人称他是“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每读其诗文词章,都是缱绻吟哦,比兴嗟叹。为此,尝以诗悟词,读词咏诗,写下了一百二十首七绝,今录八绝,以奉吟友郢政。  相似文献   

16.
为曹操翻案     
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曹操是能臣,是奇才,但更多的人认为他是奸雄,是汉贼。经后世艺术小说的“加工”,民间戏曲的“润色”,再加上后世帝王出于统治目的而下的定论,“奸雄说”就普及了。世人只记得周郎的赤壁之战,却忘了曹操的官渡之战;世人只记得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却忘了曹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其词作无论内容或形式,都表现出杰出的创作才能。辛词继苏轼豪放词风而发扬光大的,正是他那激扬文字、始终不渝的爱国激情;而作为辛词主旋律并奠定其在中国词史上崇高地位的,也正是他那表象宏大而又内蕴深厚的爱国辞章。纵观辛弃疾龙腾虎跃的爱国词篇,无论是早期激情勃发的金戈之声,还是晚年悲怆无奈的沉痛呼喊,爱国情结始终贯穿辛弃疾的全部词作,是他进行创作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18.
印里印外     
正《难得聪明》尺寸:4×4×18c m边款:多年爱诵稼轩词,不似笔写,仿佛剑书。予曾梦辛公顶天立地,金山为砺,掬江水磨剑,心花飞溅,气吞万千。庚寅新春吴颐人。云南沧源汉唐岩画。辛弃疾是一位爱国将领,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他的词,每每写他词的时候,觉得他当初仿佛不是用笔在写,而是用他的剑在写。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位带有英武之气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扩大了咏史词的题材和内容,将怀古、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以文入词,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咏史词主要表现他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忧虑,或是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或是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慨。辛弃疾咏史词的主题和创作艺术均为后世词人所继承,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大诗人。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立体的形象、多棱的视角,无论从思想行为、诗歌艺术还是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陶渊明。陶渊明冶炼自己的最大武器是“中和”,既出世又入世,能洒落不羁于心:既是道德上的“靖节先生”,又是置身尘外的“逍遥真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