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十三五"期间,作为中国"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旅游业将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地方经济腾飞.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镇江作为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的城市,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现阶段,就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而言,镇江存在着诸如旅游产品品质较低、强大影响力的核心产品缺乏,旅游产业发展的联动能力不够强,旅游产业链不够完善等现实问题.镇江旅游业现状也代表着国内同类城市发展的困境,因而,理性探讨镇江实现区域旅游业升级的思路与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开发整合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旅游资源、市场、区域旅游业开发现状、旅游开发者、旅游依托城市、社会经济因素等区域旅游开发整合的影响因素,对区域旅游开发整合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8,(3):29-33
本文在分析"蒙晋冀"长城金三角经济合作区旅游资源禀赋及其开发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旅游开发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经济合作区内部各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进行分析,揭示了合作区的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市应创新旅游合作机制,实现区域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游地学资源是构成旅游业的客体要素---旅游资源的一部分。本文阐明了旅游地学、旅游地学资源的概念,并结合实际论述了区域旅游地学资源在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生态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城市对外宣传和推广以及树立城市新形象等方面的作用,这对区域旅游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一般要经历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淮南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处在中年发展阶段。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优越的区域位置,且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旅游开发和大力发展是许多资源型城市发展及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选择之一。积极发展淮南的旅游产业不仅为其现阶段的城市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为其将来转型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旅游环境问题已成为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自然资源学有关原理,分析了我国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原因.为了实现在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需主动进行环境治理,并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7.
湖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湖州市旅游业总体特征、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湖州旅游产业、旅游产品、旅游城市、旅游形象进行了战略决策分析,最后综合总结出湖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必须抓住机遇,科技兴旅、旅游兴市,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旅游开发,“大开发、大接轨、大融入”;逐步缩短与“长三角”其他旅游城市之间的差距,实现“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优化湖州旅游环境,完善旅游政策体系,加快旅游产品的更新和升级,全面带动湖州旅游业发展,实现旅游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极富生命力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在我国正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许多城市也将旅游业列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肇庆是广东传统山水旅游城市,其旅游业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作者认为肇庆市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本文在分析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和肇庆市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肇庆市旅游业未来十年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了预测,并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下肇庆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辽吉黑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特色,但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存在地方旅游规划各自为营、缺少跨区域旅游联合体有效协调、优势资源尚未转化成名牌产品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区域旅游的发展.辽吉黑区域应采取区域统一规划;健全区域旅游联动机制,组建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深入挖掘特色、开发季节性系列旅游精品;塑造区域整体形象,联合开展市场营销等战略措施,以实现大区域旅游业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及其所带来的种种利益,各地均把"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加大旅游发展步伐作为当地的重要任务,但创优之后对于城市旅游的发展却存在普遍的盲目性、规划的不合理性等因素,旅游业发展的结果并非尽如人意。本文以鹤壁市为例,分析了鹤壁的旅游资源,指出在旅游业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甘露  杨芳 《现代企业教育》2006,(22):129-130
发展旅游业可以使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如何构建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一直是旅游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旅游资源、区域特性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角度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以期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但也存在着盲目扩张的现象,忽视了资源配置的比例与旅游生产经营效率。基于D EA模型,对国内27个著名旅游城市的旅游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各城市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着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的先天差异,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更容易在区域中树立良好旅游形象,实现跨市之间的旅游合作与互动;旅游资源禀赋较好而区域经济较差的城市,可以从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质量入手,促进旅游产业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南旅游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资源承受着巨大压力,现有旅游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在新形势下,必须创新大旅游产业发展理念、模式、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方式,建立新的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河南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拥有丰富的矿产(矿业)类旅游资源,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合理开发利用矿产类及其相关的旅游资源.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辽宁省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具有一定基础。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多数资源型城市的矿产类旅游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可以开展工业和工业遗产旅游、科学旅游,建立、完善矿业及其相关的博物馆,与非矿产(矿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提高区域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不同城市发展战略中,旅游业开始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导行业,在推动城市社会经济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在我国西部部分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并未搭建起良性互动机制,二者未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剖析,探索其制约因素,并提出推动二者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对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走出粗放经营的状态,应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相关下策法规,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加强学层次开发,增加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又要强化超前开发意识,注重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在区域分布上的合理性,这是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旅游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17.
从旅游文化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潍坊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即文化资源开发与区域旅游业发展矛盾凸显,忽视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研究和区域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文章指出挖掘具有潍坊区域特色的文化内涵是破解旅游文化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是促进潍坊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实际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工作中,应当整合区域旅游文化资源,构建以专项文化事件为切入点的目的地旅游形象,加大区域旅游文化宣传力度,培养文化旅游人才,促进潍坊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无锡大力推进吴文化、古运河文化、佛教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业呈现出从传统景观旅游到文化休闲旅游的新趋势.通过分析无锡文化资源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无锡文化资源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以提升无锡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彰显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广州园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园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近年来,广州园林旅游资源的开发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与国内先进花园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从大视野看,这种不足不仅直接影响到广州作为国际花园城市的地位,而且对广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在阐述广州园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之基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广州园林旅游资源开发对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确保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旨在使人们更加重视广州园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确保广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旅游环境作为基础的,良好旅游环境的构建与维护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群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向区域战略转型的着力点。本文针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旅游环境所出现的问题,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当代环境管理的先进思想为指导,通过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的深入分析,构建了适合半岛城市群的旅游环境管理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对实现半岛城市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