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对贵州省 81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较明显的因素有 :家庭结构、家长期望、亲子关系等家庭因素 ,师生关系等学校因素 ,学习问题和与异性交往状况等自身因素。根据研究结果 ,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1)发挥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营造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人际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不良的亲子关系容易使中学生自小形成不良的性格,从而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友伴关系影响中学生的社会化和心理健康。在同伴中受欢迎的学生多表现出亲社会行为,而在同伴中人际关系差的学生可能表现出退缩、攻击性行为和消极情绪;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专制的或异常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问卷方法,对城市中学生的社会行为取向做了实证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学生的社会行为取向无论是在家庭的亲子关系中,还是在学校的师生关系中,还是在同学、朋友等同龄群体关系中,都表现出明显的个我取向的特点。本文还从社会学角度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中学生社会行为的个我取向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4.
学校和家庭是中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构成了中学生的“关系网”,该关系网看似简单,但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该“关系网”结得成功与否,对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发展、社会化进程是否顺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使用中学生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对548名初中生的调查发现,亲子关系(包括母子关系、父子关系)质量不同的被试,其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各维度(肯定与支持、亲密感、满意度、冲突与惩罚)平均分差异显著,表明被试亲子关系与其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在质量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相关系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显示,被试亲子关系各维度(肯定与支持、亲密感、满意度、冲突与惩罚)与师生关系相应维度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其与同伴关系相应维度的相关系数,表明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联系的紧密程度显著高于其与同伴关系联系的紧密程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育大家的孟子却效仿古人"易子而教",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易子而教"其实正体现了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的明显区别:亲子关系是以亲情为纽带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师生关系则是以制度为保障的教学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应当是"亲密有间"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乌鲁木齐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中职生面临各种心理困惑需要解决,另一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滞后,跟不上要求.调查显示,乌市中职学校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情绪高于一般水平.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面临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中存在诸多不利于其成长的因素,以及学生不恰当的归因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MHS-HNJ),从反社会行为、神经症行为、学习问题.亲子关系、学校人际和青春期/性心理6个维度,对韶山市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利用自编的开放式问卷和访谈,对韶山市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揭示韶山市农村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和韶山市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并探讨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期为全面推行中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一些实证依据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家庭亲子关系对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顺利度过心理断乳的"过渡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初中阶段却是亲子冲突的高发期,主要表现为中学阶段家庭亲子冲突频繁,沟通途径缺乏;中学生亲子关系质量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关系密切;非典型家庭形态的亲子关系问题严重程度较高等.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沟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冲突,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0.
张慧 《时代教育》2012,(22):159-160
寻求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本文采用调查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对3-6岁幼儿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亲子关系影响的比较,家庭关系、家教方式对亲子交往的影响进行调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少先队小干部》2010,(12):23-23
大家好!我们又要来做“多谋善断”的练习啦!这一期,我们主要涉及的是人际关系。我们小学生主要面临三大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处理不好这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泰文以随机抽取的同一听中学185名寄宿与非寄宿初一、初二学生为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其心理健隶的人格与自我变量、亲子关系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神经赁人格倾向、年级、性别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效应.而自尊、亲子关系、经济地位高低以及是否寄宿、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预测效应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毒个体的差异、年级的差异和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武亚辉 《中学文科》2007,(7):124-124
构建符合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逐步构建起课堂教学、教育活动、指导咨询、危机干预、调查研究“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有效地开展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是现实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程度如何?学校的教师必须就此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并提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使用问卷调查644名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状况,分析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水平、主要特征以及受三类社会关系质量的影响水平,得出如下结果:留守儿童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的水平都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父母、朋友、亲戚、同学和其他家人是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质量显著影响到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SCL-90和王极盛编写的MMHI-60为研究工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分析了青海不同学历阶段及学历层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在城乡、民族等因素上无明显差别;亲子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之间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存在差异且各学校不同年级之间有差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家庭结构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舜 《教育导刊》2011,(8):24-26
文章对319名1岁~3岁儿童进行了亲子关系调查,从母亲生育年龄、教养人的文化程度、孩子父母的职业、常住家庭成员人数、家庭月收入支出、业余时间支配、陪伴孩子的时间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考察亲子关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亲子关系是最基本的家庭关系,长期以来,亲子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认为,认知和深入研究亲子关系有助于大学生辅导员有效定位师生关系、整合教育资源,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创设良好的、适宜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生态系统,重点在于增强学校教育的生态性、开放性、互动性和支持性。具体到教育实践,应该聚焦于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关系"问题上,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等微系统及中介系统,运用一定的教育干预方式,加强系统之间的积极正向的联系,使儿童青少年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同伴关系问题是新疆内高生常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在简要梳理新疆内高生同伴交往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运用校园心理剧提升新疆内高生同伴交往能力的优势和实施步骤,最后强调了两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