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越来越缺乏一种昂扬而又大气的文笔,缺乏一种飞扬的激情,缺乏一种作文语言的磅礴气势;取而代之的是"华丽有余、气势不足,偏重技巧、疏于豪情的‘缺钙’文"。我们认为造成上述现象有以下一些原因: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导致写作源泉枯竭;学生作文偏重个人情感的主观宣泄,缺乏思想的灵气;受影视作品、言情小说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方安 《中学教育》2009,(6):38-41,56
写作实际是一个语言转化的过程,其中包含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转化、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转化以及被动语言向主动语言的转化三种类型;建构良好的作文图式是作文教学的内在机制;语言转化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在“思、说、写”相结合、分层指导和读写循环等写作策略上。  相似文献   

3.
夏智 《生活教育》2012,(4):56-60
中学生在作文创作中由于语言运用不规范,导致作文不能准确表意和缺乏文学性。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必须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语言规范是中学生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强语言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南于高考作文文体的放宽、审题难度的降低,就更彰显出了语言的重要性。从一定的程度上讲,高考作文不仅是才识的竞争,更是语言的较量。如何能让白己的作文在百舸争流中再拔头筹,笔者以今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仅针对作文语言作以下三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据生成转换理论,通过对60份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英语作文样本的初步分析,发现作文中语言变化缺失的原因之一是学生未能有效地转换语篇中的语言结构,致使作文语言单一平淡,语篇缺乏鲜明性,具体表现为同义词缺失、连接词语缺失、名词化缺失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关注学生的作文语言,遵循学生语言习得规律进行研究与教学,必将有助于学生作文语言的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把发展学生作文语言作为先导、基础、着眼点,把它作为改进作文教学的切入口来重视,将给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关注学生的作文语言,遵循学生语言习得规律进行研究与教学,必将有助于学生作文语言的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把发展学生作文语言作为先导、基础、着眼点,把它作为改进作文教学的切入口来重视,将给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作文中的语言表达还存在单调枯燥、人云亦云、缺乏思考、表意含混、词不达意、积累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针对作文教学实际及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作文语言应有生命,表达才能更清新。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的作文语言平淡,缺乏个性,味同嚼蜡。如何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作文语言,就成了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寻写作的方法,做到读写结合,善于从美文的学习中积累作文语言,从而使学生作文语言鲜活丰润起来。这是写作训练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关注学生的作文语言,遵循学生语言习得规律进行研究与教学,必将有助于学生作文语言的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把发展学生作文语言作为先导、基础、着眼点,把它作为改进作文教学的切入口来重视,将给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创新作文,就是打破传统作文模式,自由自在地抒写、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的作文。许多满分作文,除了他们有扎实的语言功夫之外,绝大多数是利用日积月累的知识,将早已储存头脑中好文章的独特之处,加工移植而成。通过对近年中考高分作文的分析总结,我们发现,题材、布局和语言三方面是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今年,广西玉林市中考作文题为话题作文“一切皆有可能”。近7万篇考场作文中,语言缺乏文采的现象相当普遍。要使语言文采飞扬,可从以下方面去追求:一、疏密相间,注重描写一篇叙事性文章,要想写得感人,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描写,能使各种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出  相似文献   

13.
董佳云 《文教资料》2012,(6):71+113
综观许多学生平时作文的语言,多是平淡苍白,平铺直叙,缺乏表现力。对此,作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语言力求言简意赅;文中适时引用诗词名句;善用修辞。  相似文献   

14.
为使考场作文语言具有先声夺人的魅力,我们不妨巧用一些技法,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富有幽默感,从而充满吸引力。真正的幽默感,是一种智力的优越感,它几乎为各种民族、各种性格的人所喜闻乐见。如何在作文中表现出幽默感呢?  相似文献   

15.
作文总批是对学生作文进行综合分析、特色评点、有机指导的重要形式,它以书面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谈,以交谈的形式对作文进行指导,具有直接性、快捷性、针对性的特点。但综观作文总批,虽然设计独到、语言精到的不在少数,但语言雷同、抽象空泛、缺乏个性的总批却也不乏其人。如何针对学生作文设计有针对性的总批,以提高其指导效应呢?  相似文献   

16.
孙树华 《考试周刊》2012,(92):61-61
作文语言不仅要准确,而且要通俗、简洁和明快。要加强语言学习和训练,提高文章的语言修养,增强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品味名作佳句,勤于动笔,反复推敲,锤炼作文语言,使语言更富感染力,让学生的作文语言美起来,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细观一些考场作文,无论是在立意方面还是在谋篇布局方面,都可以说属上乘,但是最后的得分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语言过于干瘪,没有灵性,缺乏打动人心的魅力。写文章首先要讲究语言。作文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功与否,好的语言能让笔头生花,能使文章闪光,能令读者赏心悦目。如何让学生作文的语言出奇制胜呢?  相似文献   

18.
作文语言从来都不是作文语言自己的事,作文语言的背后是思维,语言只是思维的表象.一旦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思维培育,就作文语言教作文语言,必然会引发作文语言的欺骗性,作文语言将不再是生活本真的表达,我们对此应保持应有的警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语言问题-即作文语言匮乏、甚至出现语言低级庸俗的现象进行论述,探究产生这种表象的本质原因,并试图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还原学生作文语言的文明与美感.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魅力靠的是语言,作文中生动、形象、鲜明、新颖的语言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如何在考试作文中使自己的语言靓起来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六点:一.活用课本,展现语言的个性美;二.妙用修辞,彰显语言的文采美;三.巧妙改编,凸现语言的幽默美;四.整散结合,打造语言的音韵美;五.巧借幽默,增添文章的情趣美;六.融入思考,散发语言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