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老舍小说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传统女性系列,二是知识女性系列,三是悍妇系列。老舍把这几类女性形象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思潮的碰撞中,歌颂她们勤劳、善良、坚韧的品性,批判她们虚荣、乖戾、堕落的行为,在时代风云的变幻中探究人物的价值并给予她们历史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女性绘画史是一段被悄然遗忘的历史。其中两个特殊群体——闺阁画家和青楼画家在明清这样一个商品化的历史时期孕育出世。她们的作品都呈现出女性惠心兰质般的细腻温婉情感,而在表现技法上追逐于男性绘画,是古代女性对男性依从关系在艺术上的一种延伸。但她们在题材、表现手法、题跋、旨趣上的差异性又分别呈现出她们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乌有乡     
有这么一群人;她们年轻、漂亮,时尚;她们知性、自由、敏锐;她们站在讲台上,意气风发;走在校园间;风情万种。她们是谁?用几个关键词来定位,那就是“年轻”、“女性”、“教师”。绝色八月,当气温与心情一同升上天空,她们的日程表上会记录些什么?她们敏感的心灵会留下些什么?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八月之于她们,意味着一次“昂贵”的选择——用消耗的青春、机会和一段不可再生的时间,来换取自己认定的收获。选择可能有很多种,在对这些选择的检索中,她们收获夏天生命里最灿烂的一缕色彩!  相似文献   

4.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白先勇、田纳西.威廉斯这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剧作家却能在各自作品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而其各自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散发出她们特有的魅力。这些女性人物在时代背景、身世遭遇、性格特点等三个方面有着某种契合,虽然她们来自不同国别、不同阶层,却有着殊途同归的悲惨结局。她们的迷茫失落是一代代人共有的青春创痛,也更是一代代人共有的时代创痛。本文选取三部作品《谪仙记》、《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欲望号街车》的女性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评析,加深我们对这些迟暮美人的理解,深化我们对时代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白先勇、田纳西.威廉斯这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剧作家却能在各自作品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而其各自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散发出她们特有的魅力。这些女性人物在时代背景、身世遭遇、性格特点等三个方面有着某种契合,虽然她们来自不同国别、不同阶层,却有着殊途同归的悲惨结局。她们的迷茫失落是一代代人共有的青春创痛,也更是一代代人共有的时代创痛。本文选取三部作品《谪仙记》、《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欲望号街车》的女性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评析,加深我们对这些迟暮美人的理解,深化我们对时代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男权重压下的"完美"女性--浅析紫姬与宝钗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女性一直是苦难的负荷者、牺牲者,她们没有自主意识,更没有生命的觉醒,女人的任何一种举动和价值都不 会是自我给予的,包括她们的坠落与升腾、生与死,她们的悲喜剧都出自作为男权象征的历史之手。《源氏物语》中紫姬和《红楼梦》中宝钗这两个 男权社会中“最完美女性”的悲剧告诉我们:在男权社会下,她们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尽管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了高校,但她们在其中的职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高校的纵向职业性别隔离现象依然严重.对此做出解释的劳动者理性选择观是一种归咎于个体的思维方式.正是看似自主选择的"以家庭为主事业为辅"的做法导致了女性群体职业发展的不足,这种"自主"选择实质上更可能是在社会规范与现实处境约束下女性的无奈之举.不考虑女性实际上承担了比男性更为繁重的家庭责任以及女性群体长期的"累积劣势",在起点已经不公平的时候,所谓公平竞争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强权逻辑.因此,在现阶段要真正改善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应该考虑起点公平的问题,在制度设定方面对女性群体给予一定的补偿.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女性是一群既有传统因素又有时代意识的混合型形象.她们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文学现象.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祥林嫂-李双双-宋家银这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人物形象体现出我国农村女性物化-他化-她化的螺旋上升模式.从对她们形象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独特的自我意识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相似的历史语境赋予乔治·艾略特和冰心的叙事以权威,也让她们在采用叙事者"我"上采取了迂回曲折的策略.她们矛盾的女性观更让"我"走过了一段歧路.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在现代文明的外壳下 ,依然包裹着一颗最典型的封建式的灵魂。她们渴望从现存的生活状态中出逃 ,却又被几千年积累的女性奴性心理所牵绊 ,她对女性心理痼疾的深刻体察与刻画 ,使其小说文本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类似的事例也许在反映一种事实:即使经历了几千年的父权社会,女性在家庭亲族关系中依然起着纽带的作用。比起她们的丈夫,她们更善于交谈和显露同情心,因而她们更为频繁地和亲族们进行交流;同时她们也更擅长于成为鸡毛蒜皮的矛盾的挑起者。正因为如此,你无法忽略她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例外都是处于极端环境中的弱女子,然而她们却以超越异性的强大生命力诠释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在严歌苓的小说中,“女性”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唯一的焦点,而是与“民族”、“历史”相融合,在历史的大浪淘沙当中提炼出了她们最纯粹最单纯的内心.她塑造了一个个传奇的东方女性神话,可以这样说,在一定程度上严歌苓为弱者乃至弱势文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说话方式.  相似文献   

13.
弗吉尼亚·沃尔夫和多丽丝·莱辛这两位英国女作家,堪称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双花奇葩。她们的很多作品表现出女性在社会和精神上受到的歧视和排斥。她们认为女性文化遭受贬低的原因是母神原型被男权社会扭曲、误读。从文本中寻找母神原型的三个变形的女神意象,探讨造成女性窘困现状的原因。重建女性文化首先应该建立女性主体意识,发挥其社会能动性,树立正确的女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在茨威格的小说中,有众多的女性形象,用于支撑女主人公的都是一个个痛苦而动人的故事,她们面对情欲的浪潮,有着不同的选择态度,或放纵或压抑或珍视。作者着力表现了她们心灵的痛苦和挣扎,通过对其心理的剖析揭示了她们做出不同选择的原因。塑造这样一批情欲浪潮中的女性形象,意在展示作者对女性问题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以她的主要作品集《传奇》和《流言》,蜚声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张爱玲用作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基本理解:现代洋场社会里有难得的爱情,但这难得的爱情终归被沪港洋场社会、现代殖民都会、旧的大家族所扼杀,所吞噬,写出了自己对现代洋场社会吃人真相的理解.文章从女性俯视形象的窃笑来自对男性形象的贬抑入手,分析了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窃笑的几种形式,以及张爱玲与其笔下女性俯视形象的精神联系.从而阐明:在中国封建宗法社会和西方殖民地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从没有放弃过抗争,在鲜血淋漓中满身伤痛的她们犹如巨石底下的小草,依然发出或是低徊,或是扭曲的呻吟,她们是上海、香港现代洋场社会里醒觉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张欣算不上高产作家,但却是一个很有质量、很本色的作家.她的每一篇作品,虽不是大手笔,却很可读和耐读.读张欣的作品,仿佛走进了城市知识女性的画廊:她们美丽聪慧而不沉沦;她们苦苦追求却往往无果;她们真情依然却又沉重失落;她们闯得遍体伤痕依然自爱自怜.近年来,张欣始终关注着经济浪潮中这一群拼搏劳累、却又不太成功的知识女性,忠实地录下她们深深浅浅的脚印,对她们的挣扎与失落寄于极大的同情.一 张欣把写作对象定位于城市知识女性群体.她笔下的女主人公们受过高等教育或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都有一个相对稳定和不市俗的家庭背景.这个群体的生存环境,正处在传统与现代交替的中介地带,构成了这一群体外部生活和内心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足以使张欣的描写游仞有余.带有小知识分子宁馨气息的家庭背景,传递给这个群体浓厚的温情和对真情的向往.对真诚的迷恋,正是这种家庭熏陶的情结.而高等教育的正统性和现代性,又使她们在多了几分清高和不流俗的同时,自我意识的苏醒.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得失和金钱追逐,使她们要完全保持一种自尊和清高的行为陷入困境.所以张欣写作对象和写作环境的准确定位,使女性作家的自觉意识与描写对象有机结合,为表现当代知识女性面临的外部冲突和内心矛盾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17.
《占有》是英国学院派作家A.S.拜厄特呈现给后现代主义的一部巨著。小说准确细致地书写了身处三个不同时期的先锋女性人物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志,以及她们通过各自独特的方式与父权制思想展开大胆对抗并积极构建女性主体身份的行动。不同时代人物的人生际遇有类同元素,也有超越成分,互为观照;她们对父权思想的反抗、撤离到最终走向后现代的两性融合,恰如其分地阐述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中很少写女性,即使写了几个女性,要么丑陋彪悍,使她们男性化,要么风流淫荡,让她们成为好汉们的刀下鬼,但不能据此认为梁山英雄仇视女性.透过对<水浒>人物武松、石秀的心理分析,可以看出英雄并非无情种,是梁山泊的那种"非人"生活环境使人无法得到人类正常的情爱,而男女情爱对于维系一个社会或集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也就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梁山向何处去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玉米》写了玉米、玉秀、玉秧三个女性。三个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相应地获得三种不同的命运。她们的共同之处是其命运与政治密切相关,相异的是她们找到了与政治的不同联系方式。玉米是牺牲自己来实践政治法则,玉秀则始终逃脱不了政治的围攻,而玉秧在自觉不自觉地与政治的斡旋中,完成了青春与政治的相互解构。  相似文献   

20.
乔叶是新世纪文坛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女性小说家,她的小说创作已经汇入到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艺术谱系之中,并且有着鲜明的艺术定位.乔叶坚持心理治疗型的小说观,她的小说创作以“心理现实主义”见长,尤其长于女性心理现实和心理细节的描摹.乔叶的女性写作属于自审型写作,不同于惯常的自恋型写作和自渎型写作.与铁凝深受西方宗教影响的自审型写作相比,乔叶的自审型写作偏重于中国化的日常生活叙事,人物的自我心理拷问更加自然,不露痕迹.从题材类型和精神取向来看,乔叶迄今的小说创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沦落风尘的城市妓女的变态心理拷问,揭示了隐含在当代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小姐意识”或“妓女心理”;二是对当代都市白领丽人的畸形婚恋心理透视,实现了对当代中国城市文明病的批判性审视;三是对家族题材中不同代际女性的历史心理挖掘,凸显了她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现实或潜意识场景,隐喻了她们在历史悲剧命运中的精神关联性.围绕这三个方面的深度心理书写,乔叶的小说传达了强烈的当代女性自审意识.乔叶的女性时间观在其“家族历史小说”创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乔叶的小说有写实性和写意性两种类型,后者接近散文化或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