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我干新闻这一行已经八年了 ,与许多同行一样 ,先当记者 ,后做编辑。在长期编辑记者稿件 ,我发现许多记者在采访公务活动尤其是会议时最易犯的毛病之一 ,即罗列许多程式化的“新闻”事实 ,而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湮没了。在一般公务活动包括各种会议的采访报道中 ,我们不应有闻必录 ,有录必报 ,而应透过其大量的、纷繁琐碎的一般事实去捕捉那些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在整个新闻采写的过程中 ,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做工作 ,一是搜集什么 ,一是抛弃什么。这一肯定和否定相结合的过程 ,实际上是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过程。1995年冬…  相似文献   

2.
谈新闻写作中的『物』『意』『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指作者从客观世界中得到各种材料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形成某种思想认识,这是新闻“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重要会议报道中,地方媒体记者多是单兵作战,任务重、人手少、媒体知名度低、很难得到新闻发布会提问机会、不易采访到权威人物.如何扬长避短是报道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的引导力和可视性在于其内容的厚度和思想深度。基层电视台要想创作出精品,让自己的新闻出彩,就必须在厚度和深度上下工夫。这是基层电视台新闻报道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新闻作品厚度的承载离不开报道者的全局意识它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在微观上明察秋毫的能力,更要有在宏观上把握大局、参透事物真谛的本领。对于平凡的事件,只要作者站得高,看得远,立意好,有独到的思考,能深刻地揭示作品之外更深层次的内涵,就能在人云亦云中别开生面,在众目睽睽中独辟蹊径,在强手如林中技高一筹。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曾播出过两条反映我国博…  相似文献   

5.
“无可奉告”在四川省遭遇红灯。前些日子,该省对59位省直部门的新闻发言人 和21个市州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发言人行为进行了规范,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政府新闻办编写的《 四川省省级部门新闻发言人手册》,对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日常交往礼节等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其中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要说“无可奉告”,不要说“ 对不起”、“这件事尚未证明”,不要不负责任等,还明确规定:“ 无可奉告”是新闻发言人永远的大忌。“新闻发言人”在时下是个很时髦的词语,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各地被推广,甚至许多乡镇也群…  相似文献   

6.
新闻广告,通过新闻的形式来做广告,完全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比起赤裸裸的广告来,更令人厌恶。不管什么样的广告.以广告的面目出现,直接告诉你那是一个广告,要不要看随你,你可以喜欢.你也可以讨厌直接跳过。但“新闻广告”就不一样了,它是以新闻的面目出现的,让读者以为是新闻,看下去才发觉原来是一则广告。广告是真君子或者真小人,但“新闻广告”就是十足的伪君子了,  相似文献   

7.
陈超 《新闻记者》2002,(1):68-70
近年来 ,广告经营行为介入新闻业务的势头很猛 ,出现了大量“新闻性广告”和“广告性新闻” ,给新闻传播学和广告学理论界带来一定的混乱局面。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 ,分析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以便在理论和实践中分清新闻和广告。 (本文中的“广告”是指大众媒体广告 ,而且仅指商业广告 )“新闻性广告”和“广告性新闻”是一种异化1.新闻与广告不能相容“新闻”与“广告”定义很多 ,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 ,权威理论普遍认为 :新闻强调“新”、“真实客观”、“迅速传播”、“具有新闻价值” ,是“时间的易碎品” ;广告包括…  相似文献   

8.
对重大事故的报道是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事故新闻”多了起来。只要稍一留意便会发现这类新闻绝大多数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事故的“五个W”(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即事故本身。第二部分报道事故发生后,地方和部门领导组织抢救,处理善后事宜的工作。后一部分内容用的几乎都是褒扬之词。如“高度重视”、“立即赶赴现场、亲自指挥抢救、做出重要指示”、“夜以继日”、“指挥正确”、“组织严密”、“措施得力”、“抢救及时”、“妥善处理”……笔者认为,这类新闻的第二部分不仅毫无必要,有时…  相似文献   

9.
『磨』新闻     
“抢”新闻 ,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然而笔者却主张 ,新闻不仅要“抢” ,而且要“磨”。“磨”———通往时效的门径“磨”的提出 ,看似与新闻特性有悖 ,其实不然。“抢”是为了新闻的时效 ,“磨”也是一条通往时效的好途径。“磨”新闻不仅成为一种可能 ,而且十分必要。“效果”并非越快越好 ,既然新闻媒体允许时间要求上的区别 ,新闻特性和新闻发布都要讲究“时宜”,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磨一磨”呢 ?要“磨”出时效 ,有三条必须注意 :第一 ,“磨”的对象要合适。一些动态消息、突发事件多侧重于“抡” ,而一些解释性新闻、重大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中 国的有些事情往往蹊跷 ,名不副实、名实相违的名堂不少。即如记者 ,在不少地方都视为官 ,或者是被当作官来看待的。新闻记者是什么官?官员拿的是国家公务员的俸禄 ,新闻记者的报酬并不是按公务员标准来拿的 ,算哪门子的官?再说 ,人家官员手中有多大权力 ,人权、财权、物权 ,还有工程立项、进出口额审批权等。新闻记者号称“无冕之王” ,实际只有手中一杆笔 ,写写新闻罢了。可见 ,记者不配叫官。然而 ,如今有些记者 ,不知被什么弄昏了头 ,还真把自己当成官了 ,颐指气使 ,威风十足。他们的说话、做事 ,全然是一副官场作派。从媒体披露的 …  相似文献   

11.
“同题文章”,顾名思义是“同一个主题,同一类题材”的文章,在这里,笔者指的是对同一题材的新闻事件的报道。2004年10月以前,大河报实行的是采编合一的运行机制,编辑与记者沟通相对方便顺畅,编辑的主动性较强,在省会部、热线部“同题文章”相对少些,但省内部因各驻站记者没有跑线记者的约束、远离编辑部缺乏沟通等诸多因素,日常报道中的“同题文章”就不能避免了。2004年10月,大河报正式实行采编分离运行机制,采访部门和编辑部门相对独立、平行,这样可以打通版面,克服画地为牢的弊端,使得质量高的好稿件得以充分展示。采编分离的好处自然是…  相似文献   

12.
我写下这个题目,觉得其中似有一点歧义,还需要疏解几句。假的“真新闻”,就是这“真实的新闻”其实是不实的,这在理解上并无问题。真的“假新闻”,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这“虚假的新闻”其实是真实的;另一种即这“虚假的新闻”是货真价实的“假新闻”。我所谈论的“真的‘假新闻’”当以前一种理解为是。近年来,各地媒体上的假新闻层出不穷,人们啧有烦言,虽经《新闻记者》编辑部连续三年精心评选出“十大假新闻”,各地媒体纷纷批评,却毫无收敛之迹象。新闻之真假,看似一个简单的事实认定问题,但实际却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假新闻”有的是…  相似文献   

13.
“娱记”这个词,似乎带点儿黄色幽默的味道。一说这个词,新闻圈里的人都别有会心。好在“娱记”们都是跟得上潮流的人,心胸开阔,不在意这种“黄帽子”,有时还自己给自己戴上自嘲,也是一乐。 “娱记”们都很辛苦,因为得四处奔走去“追星”,不追星们跑,就没抢眼的新闻。“娱记’”们可以说是职业追星族,有了新闻圈里的职业追星族,才有那些沸沸扬扬乃至五迷三道的业余追星族.如此.报纸、电视不但多了读者和观众,娱乐界也旺了人气和财气。所以,歌星、影星和“娱记”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娱记”会不吝笔墨宣扬明星,…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29日,在一代新闻宗师穆青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召开了全国首届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我们选了几篇研讨会上的稿件,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穆青的研究文章一并发在这里,以此来纪念穆青同志。  相似文献   

15.
读者阅读一篇新闻,总希望能明了这则新闻的社会意义;记者或通讯员写新闻,也总是希望读者能够充分理解这则新闻的社会价值。作为从事多年编辑工作的笔者认为,一篇脍炙人口、意义深远的新闻的构成,新闻背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尽管不一定每一篇新闻都要写背景。但一篇好新闻不能没有背景。  相似文献   

16.
新闻法规的诞生是伴随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新闻法制思想也是一样。同时,新闻法制思想的具体内容,又随着社会形态以及新闻传播活动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中国漫长的前新闻时期,由于物质条  相似文献   

17.
<正>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网络媒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并正逐步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媒体之一。近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一批重点新闻网站迅速成长壮大,地方新闻网站也在加紧建设快速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说”新闻正日益走近广大受众。所谓“说”新闻,就是主持人以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在镜头或话筒前介绍新闻事实,阐述自己(其实是媒体)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这方面,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以及我们河南卫视的《新闻60分》都作出了有益的尝试。那么,“说”新闻何以广受欢迎?如何“说”新闻呢? “说”新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受众的需求已越来越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那种宣教式的新闻传播方式,而更追求一种真实、自然并富有审美情趣的播音方式。“说”新闻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已经成为安徽阜阳市这个皖西北小城的敏感话题。在巨贪王怀忠、肖作新相继浮出水面之后,对于腐败的关注,在这座城市已经急速升温。此种因由下,阜阳官方的“反腐败”风暴也越发强劲。强劲的一幕在今年2月5日再度出现。当日,寒流依旧笼罩在阜阳市的上空。尽管该市市政府巨大的会议室温暖如春,然而,赶来此间开会的大小官员们却一脸凝重。这次会议名为“阜阳市纪委新闻发布会”,与会者二百多人,官位最低者是各县纪委室主任,几乎囊括了阜阳纪检监察系统的所有重要官员。类似的会议规模,在阜阳市纪委系统并不多见。会议通报的内容大致如…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新闻网站的优势十分明显,如数字化、多媒体、超文本和全球化等等.但是,在激烈的网络市场竞争中,由于新闻网站数量过多,致使许多新闻网站所占市场份额有限,加之内容的同质化也容易造成新闻网站"干网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