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渐严峻,垃圾分类行动已如火如荼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将垃圾分类活动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增强幼儿环保意识,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陆春燕 《成才之路》2021,(1):102-103
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如儿歌形式、绘画形式、游戏形式、比赛形式等引导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要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目前针对幼儿开展的素质教学也在逐渐发展起来。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从小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相对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富有创新的意识,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等等。本文就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陈守珍 《家长》2023,(20):122-124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类意识的增强,“垃圾分类”是当前社会中的热门话题。幼儿时期是能力、观念、意识建立的关键期,加强垃圾分类观念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分类习惯,对其身心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结合教育经验且立足于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对培养大班儿童垃圾分类习惯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对其今后的成长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关注小学生校园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是建设美丽校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更对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发展意义。文章聚焦目前小学生校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现状、校园内随手扔垃圾行为致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培养小学生校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原则,并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施洁 《成才之路》2012,(28):92-93
土地沙漠化、资源短缺、垃圾泛滥等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不断造成各种危害。经历了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后,我们也发现环境保护靠的不光是治理,而是要以预防为主,治理结合。要在源头上减少甚至杜绝各种环境危害的产生,就需要每个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幼儿不仅是社会的主要成员,更是明天的太阳,环保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就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知道要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把废旧材料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节俭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其次,为幼儿从小树立垃圾分类的理念;再次,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胡伊伦 《动漫界》2022,(8):72-73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幼儿垃圾分类知识匮乏,未形成垃圾分类意识;教师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的频率不高,且形式单一;家长实际进行垃圾分类教育的行为较少,家园合作意识差;等等.为了提高大班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帮...  相似文献   

9.
要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提高人民的环境素质,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特别是从幼儿、中小学生的教育抓起,使国民从小就受到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具有环境意识,具备环境技能,养成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相似文献   

10.
要解决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特别是从幼儿、中小学生的教育抓起,使国民从小就受到环境科学的教育,具有环境意识,具备环保技能,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意识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主要靠教育  相似文献   

11.
要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提高人民的环境素质,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特别是从幼儿、中小学生的教育抓起,使国民从小就受到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具有环境意识,具备环境技能,养成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相似文献   

12.
习惯的培养,应当从小抓起。小班幼儿刚入园,没有遵规守纪的意识,没有集体的行为意识,他们的行为通常带有鲜明的主观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更新观念,兴趣导学,寓教于乐,榜样力量,家园共育等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最近几年,许多城市都实行垃圾分类强制措施,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甚至全球刻不容缓的主题。垃圾分类教育是环保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珍惜资源,减少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保护环境,从小做起。教师、家长应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开展垃圾分类环保知识竞赛、给垃圾找家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分类投放、回收垃圾的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15.
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让每个人的心都变得浮躁起来。这种现象体现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让我们逐渐遗忘了个人是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这就使得一些细小的道德品质显得更加可贵。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更要从细微的方面去引导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垃圾分类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创设垃圾分类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从知、情、意、行等方面正确地引导学生。本文将从垃圾分类活动出发阐述如何正确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从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首先要为幼儿建构宽松、和谐、自由创造的环境。其次是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强化幼儿的创造行为,使每个幼儿享受到创造的欢乐。  相似文献   

17.
王会香 《甘肃教育》2020,(2):135-135
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可使幼儿从小养成学礼、知礼、懂礼、用礼的习惯,对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今独生子女众多,不少幼儿在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谦让、合作的意识。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单靠课堂教学就能成功的,还应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在低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低碳生活这一概念随之产生.低碳生活作为一种优质、环保的生活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可.培养低碳意识,让人们自觉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成为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幼儿教育作为个人的启蒙教育,应该充分践行低碳意识要从小培养的幼教理念,提高幼儿的低碳意识,使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倡导、处处践行低碳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低碳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幼儿开始.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幼儿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我园开展的“人与环境”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认识到:要使幼儿真正树立环保意识,必须优化教育形式和方法,丰富环保教育内容,使日常教育活动多样化,不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才能使此项课题的开展真实而有意义。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要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的意识和情感,就必须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我园非常注重教育环境的创设,建立了…  相似文献   

20.
沈洁 《考试周刊》2012,(29):182-183
如何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通过自然资源、废旧材料、游戏活动、家园同步等,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促其养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