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事实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1)帮助学生增强问题意识;(2)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3)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方法;(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初中动画:角色形象设计与绘制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角色设计的一般知识。 (2)掌握Flash中动画角色绘制的一般步骤。 (3)理解Flash中"元件"的意义。 (4)掌握图形元件的制作方法。 (5)能够在动画制作中熟练使用图层。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在日常教学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2)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3)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4)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流行词语"一不留神"的本义是"一不小心(注意)",引申义是"不知不觉中(地);稀里糊涂地";当"一不留神"与后分句(VP)缺乏因果联系、出现引申义时,就完成了由动词性小句向词语或状语角色的转变;其所致结果的特点有:意外性与短时性、夸张性与轻易性、突变性与必然性、消极性与积极性、幽默性与显目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出现在信用证(L/C)中逐渐被术语化的日常用语,透过Pustejovsky(1995)的"衍生词汇理论"(GenerativeLexiconTheoryGLT)(亦译"生成词库论"),探讨在贸易语境的影响下,这些词语在语意内涵和功能角色上发生的各种变化。通过"强迫解读",在"属性结构"(qualiastructure,QS)的检视下,归纳出源语转化为译语信息时的普遍原则,即更加凸显或是增补这一名词中表现其语言知识的构成角色(ConstitutiveRole)和表现其语用信息的行为主体角色(AgentiveRole)。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流动儿童人格特征、歧视知觉、社会支持等因素对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个体歧视知觉"流动儿童版问卷、社会经济地位(SES),从重庆市三所中学共获取七至九年级有效被试297名,评定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与人格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经济地位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与人格、社会支持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关系密切。在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各影响因素中,社会支持与人格、歧视知觉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经济地位呈显著正相关,人格与歧视知觉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目标首次提出"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由《课标(实验版)》的"两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为"四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由"两能"发展为"四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受班级人数的制约、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素质的制约,仍旧未摆脱"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依旧以控制者(controller)、评估者(assessor)等角色自居,还未转变为参与者(participant)、导师(tutor)等角色,而学生则停留在被动者(passives)和观众(audience)的地位,还是在"要我学"的状态下挪步。而新的课程观要求课堂是和谐的、教师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课程研究专家库本(Cuban)曾将课程变革分为"浅层变革(first-order change)"和"深层变革(second-order change)"两类:前者的焦点在于学校教育的外观特征,试图在不触动学校教育的组织特征、不改变教学活动师生的角色与行为方式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对课程内容进行修补增删;后者的焦点在于改变学校的组织结构,通过更新学校教育的目标、结构以及教学文化对其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0.
王颖 《生物学教学》2014,39(10):56-57
在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使用过程中,教师提出了许多问题或建议,本文对部分有代表性的问题解析如下。1"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究竟是事实还是观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对"事实"解释为:事情的真实情况。对"观点"解释为: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冯阿信 《音乐世界》2010,(16):40-41
松本润隆重登场!爱上年上女性!? 大森美香在写脚本的时候对松本润说:"大雅君这个角色太适合你了。"确实连他本人看到剧本后也有"原来如此啊"这样的想法(笑)。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说明"言顺"以"名正"为先。本文在正名的基础上,理顺汉传因明研究的三个问题:(1)因明并非全是关于"因"的学问,(2)汉传因明有关于"量"的研究,(3)汉传因明研究需要与时俱进。这三个问题若能得到彻底解决,将有助于汉传因明的研究健康、全面、深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王东梅 《下一代》2014,(8):43-44
(二人转小段)甲:动物和人的趣事就是多,乙:今儿唱唱小狼和小东郭。·甲:(口白)东郭先生和狼?老掉牙了,谁没有听过?乙:(口白)那是老狼和老东郭.现在是唱小狼和小东郭。甲:(口白)好,我配合你唱小狼和小东郭。不过,我得唱主角小东郭。乙:(口白)行。我就唱小狼不唱小东郭。只是这"二人转"(注)的角色是根据剧情随时变换的,有时候,你就不只是唱小东郭。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变迁分为四个时期:发轫期(1949-195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改革开放时期(1978-),通过对各时期校园文化特征的分析,提出建构高校校园文化要"力求两个统一"、"把握三个支点"、"正确处理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实震撼"(加里.德斯勒,1999)的概念的提出对实习教师和初任教师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新课改背景下,顶岗支教生对新课改理念理解的偏差,导致了教学和课堂管理中的"现实震撼"。因此必须完善现有的"模拟教学训练———顶岗支教"的实习模式,增加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调适过渡阶段———教育见习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解决"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问题解决"作为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也是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研制组组长李艺教授明确提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第一部分回顾电影研究领域对西方理论与亚洲文本之间关系的跨文化分析争论,以及华语电影研究现存的一些跨文化分析问题。华语电影研究通常使用标准化的西方类型术语——情节剧(melodrama)——来分析华语电影中如家庭伦理剧、爱情及艺术电影等类型。基于情节剧和文艺电影在发展历史及理论建构上显著的不同,本文第二部分提出使用"文艺"一词来取代情节剧,并用这个内涵较为接近,并更具启发意义的"文艺"概念来解释华语电影。舍情节剧取文艺电影,可帮助研究者厘清、描述和讨论华语电影史与批评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中国近代电影的伦理角色,电影对不同观众所传递的进步观念,文学改编的角色,对应西方情节剧所做的风格创新,电影导演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的角色等。同时,本论文对"文艺"这个术语及其意义、脉络和应用分析的转变所作的初步整理,也试图说明如何通过一组新文艺电影资料的分析,形成在中西电影学术领域独具一格的史观。  相似文献   

1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提到的陆谦陆虞候,是高俅高太尉的心腹。课本及教参均未对其作详注,"虞候"究竟是什么身份,学界的认识并不一致。一、"虞候"是爵位吗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因为曾有一些将"陆虞候(hòu)"误为"陆虞侯(hóu)"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珍 《文教资料》2010,(17):213-214
传统大学新生教育多强调"管理"和"适应性知识的普及",成效不够显著。针对新生不适应的本质原因(角色转换、高校管理层面),本文提出生存适应、交往适应、学习适应三个指向的创新性新生适应教育思考。  相似文献   

20.
法学界对调解制度的研究比较充分,但对作为调解主体的人民调解员研究尚不足,个案化实证分析较少。在理论假设上,"台湾村"的人民调解员应具备以下角色:法律角色、政治角色、务实角色和民族角色。通过在河南省"台湾村"的实地调研,发现理论假设存在信任缺失和角色失衡的问题。基于此,对调解制度作出反思,并对"台湾村"调解员的角色调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