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选择题:曾经有一大一小两个梨,摆在孔融兄弟俩面前。弟弟孔融抢先抓起小的梨,大的留给哥哥。问:孔融为什么让梨?1.当时孔融正好牙疼。2.大梨烂了。3.为了让哥哥替他完成家庭作业。4.炒作,为自己出名。5.大梨有毒。正确答案选:5原因如下:如果孔融牙疼不敢吃大梨,那么小梨就更不敢吃了。大笑星潘长江不就说过个儿矮的人是人中的精华吗?梨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人说牙疼不能吃梨,那么可以把小梨放进榨汁机里,榨成果汁。真是绝顶聪明!但那时根本就没有此项发明。因此,此说法不成立。至于说大梨烂了,那纯粹是抬杠。你想,哪位舔犊情深的家长会拿…  相似文献   

2.
某日,听一位小学低年级老师教《孔融让梨》.这位老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字词句的训练之后,连设三问,实录如下.老师问:"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和谁一块吃梨?"——"和哥哥一块吃梨."又问:"孔融拿了大梨还是小梨?"——"孔融拿了一个小梨."再问:"孔融为什么吃小梨?"——"因为孔融是弟弟."这样的设问,似乎天衣无缝,然而我敢说,她的这节课失败了.显然,"弟弟"不是"应该吃小梨"的理由.小学低年级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水平低,往往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事物各部分的联系,而常以事物的偶  相似文献   

3.
一日,孔家有客来访,孔母端梨而出,小孔融挑了一个最大的给了客人。小小年纪有如此觉悟,实在可嘉。但余以为孔融此举乃必然中之必然,现将理由陈述如下:1.小孔融听爸爸说这位客人就是他期末考试的监考老师。2.小孔融拿起大梨刚想吃,突然发现梨中有一条小虫在向他打招呼。3.小孔融平时喜欢看报,报上说越是大的水果越有可能被喷了生长激素或者农药。4.小孔融听电视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大鸭梨。小孔融偏偏是个送礼爱好者。5.来客是一位公司老板,想来试探一下应聘者小孔融。这类文章我小孔融看得多了。“小样,打个领带我就不认识你了?”6.…  相似文献   

4.
选择题:曾经有一大一小两个梨儿,摆在孔融兄弟俩面前。弟弟孔融抢先抓起小的梨儿,把大的留给哥哥。问:孔融为什么让梨?请选择:(1)当时孔融正好牙疼。(2)大梨烂了。(3)为了让哥哥替他完成家庭作业。(4)炒作,让自己出名。(5)大梨儿有毒。正确答案:(5)原因如下:如果孔融牙疼大梨不  相似文献   

5.
"融四岁,能让梨",这件小事流传百世,小孔融被后人奉为小孩子学习的楷模.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孔融为什么不拿大梨拿小梨.其中可能另有缘由: 1.孔融是个天才--未来的文学家嘛,天才都不会在意日常小事,不要说是梨大梨小,就连是梨是苹果,还是萝卜、番茄,可能都不在意.  相似文献   

6.
“孔融让梨”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孔融4岁时,全家人吃梨,父亲让孔融先拿,孔融拿了个最小的梨,他上让哥哥,下让弟弟,父亲夸孔融  相似文献   

7.
孔融很喜礁吃梨,可面对父亲的朋友带来的一盘有大有小的梨时,孔融却拿了一个小梨.别人问他为什么拿一个小梨,孔融说:“大人吃大的,小人吃小的.”孔融的回答是他美好心灵的真实表白,是他合情合理谦让的表现。可是,有不少孩子的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不善于从孩子的心理实际出发,往往对孩子进行为谦让而谦让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孔融分梨     
《小学生》2006,(1):I0011-I0011
东汉大学者孔融六岁让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很少人知道孔 融在六岁时巧妙分梨的故事。 一天,孔融的伯父和六个堂兄妹从外地来探亲,孔家前厅里笑 语喧声。伯父在外地做官,一家常年在外漂泊,孔融不但从未见过 六个堂兄妹,连伯父、伯母的样子也几乎忘记了。闻讯赶来的孔融 和他们见过之后,便十分规矩地坐在一边。  相似文献   

9.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  相似文献   

10.
7月7日,在齐鲁晚报上看张亚慧的一篇题为《孔融,你不应该让梨》的文章,个中观点,不敢苟同,又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张亚慧在文中阐述了孔融不应该让梨的理由:孔融选择了小梨是一种不诚实,不可爱的表现,是一种“小聪明”“小把戏”,而吃了大梨子的几个哥哥,势必会受到舆论的压力,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兄弟间的团结。文章还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孔融长大后,一定是个不会审时度势,精于管理的人。作古一千多年的孔融,长大后到底成为了一个怎么样的人,已经不需要我们预言了。据史料记载,孔融系孔子二十世孙,自幼接受正规、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不…  相似文献   

11.
开心直播室     
让梨的动机语文课上,老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学生写出孔融让梨的动机。学生的答案有四种:1.梨烂了;2.当时孔融正好牙疼;3.这样好叫拿梨的人帮他做作业;4.为了要成名。老师怅然。  相似文献   

12.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相似文献   

13.
<正>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孔融(153—208),小时候非常有礼貌,而且聪颖(yǐnɡ)过人。他六岁让梨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被后人传为美谈,但孔融巧分梨的故事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一天吃完午饭,孔融便自觉到书房去读书写字了。这时老管家进房传话说:"小主人,在外地的伯伯、叔叔、婶婶和六个堂兄妹都来了,夫人叫你到前庭去见见他们。"孔融高兴极了,说实在的,伯伯、叔叔长年在外地做官,孔融长到六岁还没见过他们,特别是六个堂  相似文献   

14.
今天给大家讲孔融让梨的故事。爹,带我去梨园吧。去梨园?好主意!Let’s go!我先准备一下。这孩子,去梨园还准备什么。怎么带了个大筐呢?爹,咱们走吧。原来你说的是这个梨园呀。当然,您以为是哪个呢?是呀,小孩子怎么会喜欢听戏呢?哎呀,中毒了,肯定是梨上的农药没有洗干净。回家后……孩子们,快来看看弟弟吧。孔融,孔融怎么了?兄弟情深!梨真大呀,一定很甜。孔融吃梨中毒了,你们怎么就无动于衷呢?爹,我们知道该怎么办了。孺子可教。害得我们也受牵连。吃独食。不注意卫生。从此,吃梨时,孔融总是把大的分给长辈和兄弟。大家都说他是个懂事的好…  相似文献   

15.
    
小康今年快四岁了,妈妈给他讲的故事他都记得。象孔融让梨啊,小王戎知道路边李子没有人摘是因为李子苦啊……他都会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他还想跟孔融和王戎学呢! 有一天,妈妈买了许多梨,挑了个又大又甜的给了小康。小康想,孔融小时候把大梨子让给别人吃,我比孔融年纪还小,能把大梨让给奶奶吃,不是比孔融还好吗?想着想着,他拔腿就向奶奶房间奔去,把梨给了奶奶。奶奶接过梨,乐得哈哈直笑。过了几天,小康从幼儿园回到家里,看  相似文献   

16.
漫画与幽默     
《教育》2009,(24)
让梨的动机某小学在上语文课时,老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学生写出孔融让梨的动机。在交上来的答卷中,答案主要可分成四类:1.梨烂了;2.当时孔融正好牙疼;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个小伙伴都听说过让梨的故事,普通话不太标准的爷爷奶奶通常这样讲:来,孙子,给你讲一个恐龙让梨的故事。恐龙也爱吃梨?侏罗纪时代可能还没有进化出这种高级的被子植物。识文断字后,才发现让梨的不是恐龙,而是孔融。话说,孩提时代的孔融是一个道德楷模+天才儿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除了流传两千年的让梨故事,他还留下了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想君小时必定了了"的急智故事。然而,"男"大十八变,长大后的孔融越来越离经叛道,越来越不像是孔夫子的第二十代孙子。成年后的孔  相似文献   

18.
孔融让梨     
林泉  冬二 《学子》2015,(5):26
【孔融让梨】这则成语讲述的是东汉文学家孔融(rónɡ)年幼时便懂(dǒnɡ)得谦让(qiān rànɡ)的故事。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mǐn jié),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孔融4岁时,已能背诵许多诗赋(fù),并且懂得礼节,父母非常喜爱他。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lí)子给孩子们吃。父亲叫孔融来分梨,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留给自己,其余的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父亲奇  相似文献   

19.
名人谱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这也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汉灵帝时举为侍御史,  相似文献   

20.
孔融很喜欢吃梨,可面对父亲的朋友带来的一盘有大有小的梨时,孔融却捡了一只小梨。别人问他为什么捡一只小梨,孔融说:“大人吃大的;小人吃小的。”孔融的回答是他美好心灵的真实表白,是他合情合理谦让的表现。 可是,有不少家长和老师,不善于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往往对孩子进行为谦让而谦让的教育。这不仅失去谦让的教育意义,而且会在孩子个性的心灵里埋下虚伪的种子。比如,学校分点心,老师表扬了吃碎饼干的孩子,于是先拿饼干的孩子纷纷拿碎饼干,有的孩子为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故意把饼干弄碎。 教育应该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