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园于1990—1992年,先后对1540名幼儿进行了视力测查,测查结果发现视力异常的有95名,其中13名经医院诊断为斜视和弱视。 我们对95名视力异常的幼儿发病原因逐个进行了调查。除了先天性因素外,多数幼儿与不注意用眼卫生有关。如看电视时间过长,看电视的距离过近和卧姿看书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指施:首先和幼儿家长联系,协助幼儿园共同纠正幼儿用眼的不正确方法,其次坚持做眼保健操。经过半  相似文献   

2.
我园有一支家长志愿者队伍,我们经常携手开展主题活动。在运用家长资源时,我们非常注重发挥家长的专业技能,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家长组织的活动更加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比如,中班幼儿开展了主题活动“出门的安全”,其中我们将“消防安全教育”列为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幼儿的消防意识?怎样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逃生方法呢?由于自身消防知识的欠缺,我们想到了向家长求助。一、共同确定活动目标我联系了班上一位在消防大队工作的家长,先向他介绍了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然后讲述了活动中遇到的困难:1.教师、幼儿缺乏相应的经验;2.教师…  相似文献   

3.
保护视力,预防视觉疾病,使幼儿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广大教师、家长的共同愿望。无论是远视、近视和散光,都会给幼儿的生活及学习带来痛苦,对身心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幼儿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预防和治疗视觉异常的最佳期。作为家长,应对孩子的视力异常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幼儿视力异常,一般有如下征兆:  相似文献   

4.
一、视力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如何找到视力残疾幼儿是对视力残疾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挑战之一。无论盲校还是地方残联或民政系统,往往都没有一个涵盖每一名视力残疾幼儿的数据库,而要想为这些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找到散落在家里的视力残疾婴幼儿。而事实上,一方面许多家长并不认为他们的孩子需要早期教育,四处求医问药、找出病因并加以治疗是此时大多数家长认为的主要任务,因此不可能期望所  相似文献   

5.
小事不小     
北方天气寒冷,幼儿来园时都会穿着厚重的外套。每天早晨我都会边和家长打招呼,边帮幼儿脱掉外套,以便幼儿进行晨间活动。 刚开始时,有同事劝告我说:“这是家长做的事,我们不必代劳。”提醒我不要把家长“惯”坏了。可是,工作中我发现,做好这件小事,会有大的收效。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相当多的幼儿园在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而我却给家长布置作业。因为在工作中我看到不少幼儿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例如在生活上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孩子;在学习上则强要求、高要求,强迫孩子学这学那。为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我们曾尝试过各种做家长工作的方法。但由于我们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有一定的困难;开设家教宣传栏,与家长口头交流等方式对于接送孩子的家长能起到一定的作  相似文献   

7.
对我们新教师来说,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是一个难题。在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必须以诚待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有了家长配合教育,才能培养好幼儿。刚开始工作时,我总觉得在家长面前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挺难为情,平时总是挑幼儿表现较好的地方告诉家长,安慰家长。不久我便发现,这样做效果适得其反,一则孩子的坏习惯不能纠正,二则易使孩子滋长骄傲情绪。因为幼儿在家长眼里总是天真可爱的,有些缺点往往不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果教师再  相似文献   

8.
孩子们在操场做操,林宇嘉小朋友突然说肚子疼,我还没来得及询问,只见她“扑通”一声倒地,两眼翻白,顿时昏死过去。我赶紧把孩子送往医务室。几分钟后,孩子苏醒过来。原来孩子患有腹痛性癫痫,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虚惊一场。新生入园时,幼儿都要进行体格检查,每个幼儿都发有一张健康状况表。表中的身高、体重、视力等栏目由医生填写,孩子的既往病史、过敏史由家长填写。大部分家长往往忽视填写,尤其有习惯性、继发性病症的孩子的家长往往不如实填写或不填写。这些家长害怕孩子的病症被人知道后,影响孩子的将来。显然,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9.
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会从孩子身上得到反映,家庭环境对幼儿个性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持别应该做好家长的配合工作。在我们班,有几个孩子是比较特殊的,家长的教养方式决定了他们发展中的某些缺憾,在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做这些家长的工作。拉家常赢得奶奶心  相似文献   

10.
我园在实施“生存”课程中,课题组设计了对每一个子课题的家长问卷,以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作为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我们平时与家长的交往机会较少。问卷调查便成为我们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的好途径。教师拿到问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访,把问卷送到幼儿家长手中。家长填写问卷就是参与教育的第一步。家长的参与对教师有很大的作用:第一,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以便因材施教。每个幼儿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经历和行为方式,每个家庭也有各自不同的物质环境和  相似文献   

11.
吴爽 《学前教育》2010,(12):40-41
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发育落后于正常孩子,例如智力落后、学习困难、语言障碍、听觉障碍、视力残疾与情感行为障碍等,我们称之为发育迟缓。分司厅幼儿园从2002年开始接纳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开展随班就读。在刚开始接触这些孩子时,我一方面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但最令我感到困难与棘手的问题还不是这些,而是家长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们每学期都要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每次活动后家长都会及时填写反馈意见。有部分家长写道:“开放日中幼儿伙食质量很好,吃得也挺好,平常也这样吗?”“幼儿园是不是在做样子给家长看?”其实我们每天都有营养师用科学的方法,精心为幼儿配制饭菜,品种多样,荤素搭配合理,营养丰富。老师们更是悉心照顾好每名幼儿,让幼儿不偏食,吃饱吃好。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家长不放心。针对这一现象,我认真思考后认为原因可能在于:1.我班家长由于工作忙,接送孩子时来去匆匆,还有的孩子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接送,他们可能没看过食谱。2…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园对11个中、大班的取389名幼儿(4~6.5岁)进行了一次视力普查,普查结果令人震惊和担忧。一是视力低下很普遍。389名幼儿中双眼视力正常的只占总人数的52.4%,有一眼视力在可疑异常范围以上的幼儿(包括双眼视力在可疑范围和视力异常的幼儿)占总人数的47.6%。二是视力低下的人数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家长,比较侧重培养幼儿的知识、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而忽视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尤其是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幼儿缺乏爱心,表现出自私、狭隘、霸道、脆弱、敏感、任性等性格。为此,我园的感恩文化教育不仅能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还能培养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我园感恩文  相似文献   

15.
我园除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家长工作外,在期末幼儿发展评估工作中也邀请家长参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一、利用各种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幼儿评估工作临近期末,我园在“公告板”上郑重写出通知,欢迎家长参与我们的期末评估工作。既让家长明确我们的近期目标及工作方向,又使家长感受到他们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各班也向家长委员会委员发出邀请函,请他们带头参与此项工作。小班邀请函由幼儿口述,教师执笔;中班由幼儿和教师一起设计,图文并茂;大班则由幼儿自己动手绘画、制作,并亲自递交家长,向家长解释。二、…  相似文献   

16.
《早期教育》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幼教刊物,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幼教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我园几位教师一合计,觉得把这份杂志介绍给幼儿家长,会给我们幼教工作带来很多方便。于是我们从图书室把以往订的《早期教育》推荐给幼儿家长。在一次家长会上,我们专门安排了一个议题,请家长们谈谈读后感。家长们纷纷说:这是一本好杂志,读后启发很大,要  相似文献   

17.
熊谨 《南昌教育》2006,(6):21-21
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是我园家长开始接幼儿同家的时间,很多家长因工作比较忙就会比较晚来接孩子回家。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一直选择安排幼儿集体看图书、看电视、搭积木、听故事等集体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安定幼儿情绪,方便老师进行离园整理,也好让家长看到幼儿安安静静地活动以免教室里乱哄哄的给家长造成不好的印象。但我发现一个现象:经常有孩子在父母来接时会说一句话——“怎么这么晚来接我”或是“你怎么不第一个来接我”。开始,我单纯地认为这是孩子撒娇,也没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随意性安慰一下幼儿就算了。  相似文献   

18.
张国娟 《早期教育》2009,(10):22-23
在一次根据本地妇幼保健院为我园幼儿进行的口腔检查中,我园幼儿的龋齿率高达57%。这数据引起了我园和家长的关注,在执行卫生保健工作计划之时,我们家园协作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几点较有成效的护齿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周围的事物,总不免要发些议论,但如果不注意场合,随便发议论,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在幼儿面前,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不适当的议论本身就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这可以以我自己的一次失误为例来说明。不久前,我们幼儿园扩建教学楼、幼儿活动室,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发动幼儿家长捐款建园。我班小朋友的家长大多是个体户,我知道他们经济比较宽裕,捐款有几十元、上百元的,但也有只捐三元五元的。那天我在教室门口与班里的保育员谈到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在我园召开的一次家长会上,有几位家长尖锐地向我们指出:他们每次看到的活动似乎都很完美,幼儿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动手操作都十分顺当,老师得心应手,幼儿对答如流。可是,再细一想,还不老是那几个聪明的孩子在表演?这样的活动我们以后不想参与了。我们听后惭愧不已,事后,我园全体老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