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在长期封建社会里,是没有设立公共的社会幼儿教育机构的。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在此学制中,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社会幼儿教育机构——蒙养院。自学制公布后,全国各地——湖北、湖南、京师、上海、江苏、广东等地陆续办起蒙养院。辛亥革命后,在《壬子学制》中,幼教机构改称为蒙养园,1922年才改称幼稚园。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体制的现代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学前教育体制的启动,是在可资利用的传统资源不足的背景下,由不请自来的“西方因素”强力推动的;经过清末以蒙养院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体制的初创、民国初期从蒙养园到幼稚园的调整和民国后期近代学前教育体制的拓展三个阶段,在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上取得了难能可贵的进展,为建国后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妇女就业率的增高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近十几年来,台湾的幼儿教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幼儿教育制度台湾的幼儿教育机构包括幼稚园和托儿所。幼稚园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属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则由社会行政部门管辖,属社会福利机构。幼稚园虽然在学制上有正式地位,但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台湾在1981年颁布了《幼稚教育法》,对幼稚园设置的宗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幼稚园机构设置的标准以及其他各种制度作了规定,进  相似文献   

4.
公元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公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这一章程把学前教育第一次正式列入学制系统,即在初等教育系统中设蒙养院,招收3—7岁的儿童入学,并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在官方的学制体系中被固定下来.《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规定,蒙养院教育的宗旨为:“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浅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保育教导的主要内容有:“游戏”、“歌谣”、“谈话”和“手技”.保育教导儿童的方法强调要注意儿童身心的能力,“在就儿童最易通晓之事情,最所喜好之事物,渐次启发涵养之,与初等小学之授  相似文献   

5.
湖北幼稚园是中国第一所公立性质的幼教设施,它代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一个重要部类的诞生。当今有关它的各种记载或诠释中,多有矛盾、歧异之处。为使理论研究建立在更为牢靠的史实基础之上,有必要对此进行澄清。一、有关湖北幼稚园的歧异问题《辞海》有关“幼儿园”的诠释中有:“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设蒙养院,收3至7岁的幼儿。最先设立的为武昌小学堂的蒙养院和京师第一蒙养院。”《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有关“幼儿教育”的诠释中有:“中国近代幼儿教育机构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立于湖北武昌,名为‘蒙养院’。”《教育大辞典》有关“武昌蒙养院”的诠释为:“中国最早的官办幼教机构。原名湖北幼稚园。1903年9月(清光绪二十九年八月)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1903年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的诞生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纵观这百年的发展史可以明显地看出,学前课程的变革是历次学前教育变革的核心与突破口,也是贯穿百年学前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清末《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明确规定了蒙养院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教学方法。蒙养院的课程科目包括游戏、歌谣、谈话、手技等内容,尽管带有模仿、移植日本的特点,但却是我国教育制度史上最早的学前课程,而且“与初等小学之授学科迥然有别”①。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随着西方教育思潮的不断传播,以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张宗…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新式学校教育制度——《奏定学堂章程》。这个学制包括《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其中“蒙养院章程”对幼儿教育的地位、目的、内容、方法及幼儿的入院年龄均有详细的规定。这样,幼儿教育便成为清末新学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有组织的幼儿教育也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它是中国实行近代学校制度的第一个章程。它对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在组织形式上影响很大,清末民初的新学校教育制度,主要以它为依据。癸卯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把学校教育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该学制规定,幼儿教育(蒙养院)四年,招收三至七岁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其宗旨是“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堂五年,招收七岁以上儿童,“以启其人生应有的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以识字之民日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规范化的幼儿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处于战败危机状态,开始派员赴日考察日本学制,并把幼儿教育介绍到中国.从《壬寅学制》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学堂的构想,《癸卯学制》进一步修订了之前的学制并设立与西学幼稚园真正对接的蒙养院;之后蒙养教育在《壬子癸丑学制》中遭遇遗失,被归置于师范学校当中成为附属蒙养园;复辟时期保皇派重新重视蒙养育儿;直到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壬戌学制》(即1922年新学制)主张由地方兴办,幼儿教育最终摆脱了家庭教育、师范教育得以独立.在此艰难反复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不同派系的改良、改革主张实际成为探讨幼儿教育权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长期封建社会里,是没有设立公共的社会幼儿教育机构的。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在此学制中,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社会幼儿教育机构——蒙养院。自学制公布后,全国各  相似文献   

11.
二、民国(1912年~1948年)1912年(民国元年)黑龙江女子小学蒙养院送儿童自在画及折纸工等八件成品由商务印书馆转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林传甲:《黑龙江教育日记》第1册,民国元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以所征集赴美之幼稚园两等小学校成绩出品,开展览会于总发行所。《中国近七十年来教育记事》,国立编译馆民国22年,页39。9月28日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其中第三、九条规定蒙养院适用之条例。《教育部编纂处月刊》1卷1期。9月28日教育部公布“师范教育令”。内有设置蒙养园及保姆讲习科之规定。《教育法令选》下卷,商务印书馆民国14年。1…  相似文献   

12.
经梳理清末民国时期河北省学前教育政策及发展概况,总结清末直隶蒙养院的类型及民国时期河北省顺应全国教育形势而制定的各项学前教育政策.清末民国时期河北省学前教育有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幼稚园师资状况明显改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日益完备等四方面主要成就,为河北省学前教育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全面模仿日本学制的基础上正式确定了幼儿教育作为学制第一阶段的法律地位.为弥补国内幼教师资的不足,除了选派学生留学日本外,新设立的幼稚园或蒙养院都争先恐后地聘请日本教习,由她们主持幼教机构开办章程与课程设置,并承担具体的保教工作.随着女子受教育禁忌的打破,女子师范学堂及私立幼教师资培训机构也积极聘请日本教习,为中国培养了最早的一批幼教师资.因此实事求是地说,虽然大量引入和倚重日本教习产生了"东洋化"等弊端,日本教习对推动中国学前教育的初期发展还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的.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是清末洋务派的政治家、教育家,他与我国学前公共教育的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903年,他主持制订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有一个《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以下简称蒙养院章程),这是我国幼教史上的第一个法规。这一法规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初次确立了3~7岁幼儿的专门教育机构蒙养院在学制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后,"蒙养园"制度确立,体现了推翻帝制后学前教育观念的转变,但它没有摆脱附属的地位。五四运动后"幼稚园"制度的确立,改变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没有独立地位的局面,确定了幼稚园在学制系统中第一阶段的地位。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嬗变,拓展了学前教育的规模,加快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速度,唤起了大批学者探索、建立和发展中国化、科学化学前教育的道路。在中国学前教育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29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经两次修订形成《幼稚园课程标准》,其内容的演变具有系统化、精准化、科学化和中国化等进步意义。《幼稚园课程标准》完善了幼稚园教育制度,规范了幼稚园教师的教学行为,推动了幼稚园教材的编写,促进了幼稚园教育的发展。《幼稚园课程标准》是中国早期幼稚教育家在学习和吸收西方儿童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具有进步性、科学性和民族性,为我国早期幼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对于今天学前教育课程制度的制定和课程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京是我国成立学前教育机构较早的城市之一 ,1901年就有了附设保姆师范的京师第一蒙养院(现西城区洁民幼儿园)。但到解放前(1948年) ,据统计 ,全市200万人口 ,仅有幼稚园15所 ,收托幼儿2403人。新中国成立之后 ,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市学前教育事业才开始了发展与提高的辉煌历程。50年来 ,首都的学前教育事业从接管、改造旧幼稚园起步 ,主动适应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逐步建立健全了统一的幼教行政管理机构、教研机构和培训机构 ,形成了全民、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办园 ,以社会各单位自办…  相似文献   

18.
国民教育体系中是否已经包涵幼儿教育,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应有之义,理由是: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在现行的学制系统中,起始阶段就是幼儿园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一  我国香港地区是世界上教育信息化程度发达地区之一 ,特别是香港回归祖国之后 ,中小学网络学习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香港现行学制分为连续的 4级 :幼稚 (儿 )园、小学、中学、工业学院及高等院校。法律规定 ,所有 6~ 15岁的儿童都要入学 ,接受 9年免费义务教育。幼稚园 :并非由政府主办 ,均由志愿机构和私人团体提供 ,但需在教育署注册 ,由该署加以督导。大多数儿童在 3岁时便接受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由 6岁开始 ,为期 6年。自 1971年起 ,所有官立小学和大部分公助小学均已实施免费普及教育。大部分学校都用中文并以英文为第二授课语言…  相似文献   

20.
一、现行学制与初等教育课程 台湾将义务教育称为“国民教育”,从事义务教育的学校称“国民小学”、“国民中学”。目前台湾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前,学生先在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学习两年。义务教育包括6年国民小学的学习和3年国民中学的学习两个阶段。在小学.儿童6岁入学。12岁毕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