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分类、风格技法的探索,以及在欣赏中国画作品时线条带给我们的美感,可以看到线条是中国画的最主要造型特征之一,是形成中国画民族特征的重要元素,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中,介绍中国画的民族特色,从中国画作品的画种分科、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的生活背景三方面论述如何欣赏中国画。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欣赏教学的确是颇有难度的,尤其是面对非艺术类学生讲授中国画欣赏课程时难度更甚。客观的看待中国画欣赏教学的实际,对于提高高校艺术类公共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中国画欣赏的实际水平,从而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深人开展是有直接意义的。本文从中国画欣赏教学所存在的误区和中国画欣赏教学应把握的重难点谈谈中国画的欣赏教学。  相似文献   

4.
许多入认为抽象画作品大多是应用各种线条、形状极端的表现画面,是一种象征符号,与幼儿的欣赏水平相距甚远。幼儿能够欣赏的.仅仅是那些更具直观形象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实不然,抽象画欣赏具有无限开放性,不需要幼儿有太多的经验,可以让幼儿打破定型画的框架,激发幼儿审美想象力,是美术欣赏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97):165-166
烙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是用烙铁在物品上烫出烙痕作画,它的创作具有浓厚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如何让幼儿欣赏感知烙画作品及其创作呢?泉籍旅美现代艺术家蔡国强用火药爆绘作品恰巧与烙画的创作方法类似,都是火烧痕迹形成的作品。运用"仙女棒"自由创作泉州古城榕树的不同姿态,不仅能让幼儿在别样、趣味的绘画中感受榕树包容、有力、温暖的乡情,还能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烙画的魅力。如何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烙画美术活动,让幼儿用"仙女棒"替代"烙铁"作画,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幼儿欣赏名画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过程。通过欣赏,可以引导孩子从不懂得欣赏到喜欢欣赏,最后获得审美体验达到初步具有审美理解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名画欣赏中幼儿的互动作适宜评价。通过精炼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价值肯定和精神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它一方面有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感受作品的深层情感与精神内涵,另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实例,谈谈幼儿在名画欣赏中适宜的多样性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华经典作品欣赏对儿童的影响,将持续一生。因此我力图通过让大班幼儿欣赏中国经典的适合幼儿的作品的方法,使大班幼儿的美悦能力得以提高。实验表明,通过中国经典作品欣赏,大班幼儿美悦能力有了较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8.
如何指导幼儿欣赏音乐见?首先,应为幼儿选好欣赏的教材。幼儿的歌唱教材由于爱幼儿生理及技能条件所限,一般较简单。如果只限于欣赏这类作品,会影响幼儿的欣赏力。因此要注意给幼儿选择风格。内容、形式较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声乐曲、器乐曲和一些外国的儿童音乐作品或古典音乐中的片断。各类作品的欣赏要求、任务应有所不同。如一般的声、器乐曲应让幼儿学会从笼统到较为细致的感受音乐的细节。欣赏外国乐曲除了总的任务之外,重点应放在扩大音乐视野,领悟外国音乐的风格。欣赏古典音乐片断重点应了解历史上音乐的不同风采,了解古今音乐…  相似文献   

9.
—、审美体验策略。审美体验是美术创造活动的基础。通过审美欣赏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知识,为幼儿美术创造性发展积累经验。1.选择欣赏的作晶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中外经典作品、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山水风景画、静物素描作品、不同风格流派作品等,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商标广告,卡通图片;还可以是不同国家、地区的儿童美术作品等。欣赏过程中,教师通过调动孩子的语言、动作、思维,让幼儿与作品对话,注重从美的形态和法则引导幼儿去感受,进一步理解作品,丰富其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主题性绘画教学作为一个很好的媒介,可以将幼儿的记忆、经验、初浅的技能融于美术活动中。在主题性绘画教学中,教师采用贴近幼儿生活,体验主题情景,欣赏大师作品和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等多种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1.
幼儿对不同类型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是一种莆要体验.当不喜欢某此绘面作品时,幼儿就很难产生审美兴趣,欣赏活动就难以顺利进行,幼儿的审美体验也就难以增强.如何基于幼儿的体验,选掸绘画欣赏作品,促使幼儿在欣赏中获得刨造性体验和开放性体验,是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燕华 《文教资料》2012,(12):129-130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学生对于中国画并不陌生,但对于如何欣赏中国画,学生说不出个"所以然",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从"意蕴"的角度出发,从作品的情感、作品的气息、作品的时代背景三方面,理解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中国画的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和欣赏热情都不高.为此,笔者提出了"观感"+"手感"的全方位欣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国画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幼儿进行经典的音乐欣赏教育是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特别是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国经典音乐作品欣赏在幼儿教学中融入的原则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中国经典音乐欣赏提高幼儿欣赏水平的作用,包括:帮助大班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提高大班幼中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二.文学欣赏、创作参与程序举例文学欣赏、创作参与的方法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掌握音乐的形象、情绪,促进幼儿内心的想象、联想活动的展开。文学欣赏、创作参与的一般程序如下: 1.用各种方法将幼儿原有的有关经验提取出来。必要时也可以向幼儿提供一些新经验。 2.在以上充分铺垫的基础上,选一个文学作品,请幼儿欣赏教师表演的配乐朗诵。 3.根据幼儿能力和文学作品的难度,帮助幼儿学会朗诵该作品的某些部分(或整个作品)。 4.引导幼儿完整地(或片断地)欣赏音乐作品,帮助幼儿认识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在情绪上、性质上的  相似文献   

16.
眼泪     
天空哭了,眼泪变成了雨水;星星哭了,眼泪变成了流星;小草哭了,眼泪变成了露珠;我可不能哭!因为眼泪会变成咸咸水。(陈娇/文)提示与建议:这首儿童诗抒情、优美,充满童趣。教师可运用这首儿歌给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不同活动,如在小班可以开展欣赏活动,在中大班可以开展诗歌仿编活动,等等。在欣赏活动中,教师应丰富幼儿有关生活经验,注重营造相应的氛围,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和理解作品,不仅理解作品的语言,还能想像作品的画面,感受作品的柔美和童趣。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多媒体课件及背景音乐等引导幼儿欣赏,让幼儿换一个角度来感受自然,体会自然的…  相似文献   

17.
幼儿美术欣赏是幼儿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感知美术作品(包括名人作品、幼儿作品、工艺品、雕塑等等)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欣赏作品,理解作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我觉得美术欣赏活动是一个薄弱环节.被孤立起来.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在这里.笔者谈谈自己对幼儿美术欣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和艺术发展的多元性为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空间。我们在幼儿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欣赏活动 ,通过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欣赏内容和采取多样化的欣赏方法和途径 ,使幼儿多层次地感知美术作品 ,体验作品所带来的情感 ,并进而尝试表现自己的各种认识和美感体验。一、欣赏内容多样化欣赏内容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各类作品。比如 ,我们提供给幼儿欣赏的作品既有抽象作品 ,也有具象作品。抽象作品主要有点、线条、形状、色彩组合构成的米罗、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这类…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既向幼儿展示了成熟的语言,又可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关于倾听的技能;在理解文学作品时,也鼓励幼儿运用创造性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欣赏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因此,本人认为培养幼儿语言应从欣赏文学作品开始  相似文献   

20.
面对美术作品,无须解释,幼儿便能产生直接的感受,但要他们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有所理解,就不容易,更不用说产生丰富的联想,并用艺术的语言和词汇准确地表达出来,甚至进一步地发展审美能力了。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其年龄特点给予指导。对此,必须在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及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欣赏技能和审美概念,引导幼儿进一步地对作品从最初印象到感受作品的形式美,进而深入体验作品的内在涵义。1.对欣赏作品的描述幼儿陈述画面上直接看到的东西,我们可以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如幼儿对写实意义的作品,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