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年级是儿童形成自然科学概念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通过引导儿童认识同类自然事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浅的科学概念,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推理能力,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形成概念,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学生不可能把数学材料原封不动地放进“思维机器”去运演,而必须进行概括,把数学材料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联合起来考察,形成概念,才能开展有关的思维活动.因此,思维是一种能动地、概括地解决问题的意识活动.概括数学材料,既有初级水平的经验概括:概括材料的外部特征,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比较,舍弃他们互不相同的特征,对他们的共同特征加以概括;也有高级水平的科学概括:对数学材料的本质方面的概括,导致数学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和对材料内部联系的认识,学生只有借助于概括,才能在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指导学生从众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事物的共同特征归结在一起,概括形成概念或一般的原理,是中高年级科学启蒙教育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次论坛就如何在活动中准确把握科学探究的内涵作简单的分析、探讨,以阐述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袁优红 《科学课》2008,(6):50-51
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抽象和概括过程,是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本质。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构建科学概念,不仅掌握了科学概念,同时也  相似文献   

5.
所谓过程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地参与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把教材的间接经验,通过自身的活动重新发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重视过程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思维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是从大量具体例证中,通过分析、比较,以归纳的方式抽象、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而建立的。而儿童的认知规律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先要有所感,才能有所思、有所知。为使学生理解和…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小学科学课教学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使其认知不仅仅停留于常见自然事物的表面现象、外部特征上,还能将许多自然事物联系起来,经过大脑的抽象、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形成最初步的科学概念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学习策略体系包括三个策略序列:在认知活动中促进新的物理概念、规律 形成和掌握的,以分析和概括为主的认知策略;使学生能更好地观察和实验,有效地提高学 生观察、实验能力的科学方法;使学生能正确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问题解 决能力的智慧技能。  相似文献   

8.
秦巧群 《教师》2013,(18):111-111
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不断地自我实践探索,即幼儿在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并不等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自然成熟、自我发展起来的,因为认知能力发展的根本是经验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关键在于如何把这些感性经验条理化、概括化,组织和提升为科学的经验。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探索操作,  相似文献   

9.
"探究结构"是探究过程的要素和顺序.数学概念"探究结构"就是概念形成过程和概念同化过程中的探究要素与顺序.由于教学概念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并具有形式化和符号化特征,因而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同化过程更加具有探究的价值.数学概念形成过程教学的"探究结构"是:展示观察对象(营造探究情境)→导观察→寻找共同属性→形成假设→验证假设→形成概念.教学概念同化过程教学的"探究结构"是:呈现相关概念→列举描述对象→形成认知冲突→寻找本质属性→定义新概念→辨析新旧概念.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研究的是有关自然界事物的科学知识,观察和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既是儿童认识事物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形成和检验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实践基础。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规定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对能力培养的分段要求,在中年级段,提出了“着重培养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概括和推理能力在逻辑思维能力中属较高层次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推理想象等思维活动。在实验课教学中如何合理调控这些思维活动,使儿童的各种认识有机会互相作用,逐步升华,形成比较符合科学的结论,使儿童的各种能力真正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测量是数学的主题之一,测量能力的发展对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儿童获得空间测量能力必须掌握单位、空间概念和数概念等核心概念;儿童熟练进行空间测量活动必须具备传递性推理、选择适当测量策略等核心能力.具体而言,儿童最早掌握的是一维空间的概念.在一维空间测量中,儿童较早掌握的核心概念是端点,同时必须能够准确找到表征测量对象量的特征的具体知觉特征.儿童二维和三维空间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稳定到稳定的复杂发展过程,因此相当一部分3~6岁儿童认识的二维和三维空间实质都是一维的.关于单位概念,儿童必须明白作为测量单位的量须与待测定的量是同类量、测量单位的大小与数量之间存在反函数关系、测量单位须大小相等等内容.在测量活动中,儿童掌握关于数的概念实质是学会对连续量进行离散化的心理加工,这能有效巩固和扩展儿童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其对数的实际意义有更广泛和深入的认识.传递性推理能力是儿童准确测量的基础,它的形成标志着儿童能够借助中介物进行两个物体的空间比较.选择适当的测量策略是保证儿童有效测量的前提.儿童在空间测量活动中使用的策略主要有目测、并列或重叠比较、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使用标准工具测量等.在当前儿童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因为不清楚上述核心概念与核心能力,往往只是把测量看作一种操作性的活动,只重视教给儿童一组关于测量的程序性知识,是不利于儿童数学思维能力与素质的发展、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的.  相似文献   

12.
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可以通过概念的形成和对概念的同化两种方式来掌握概念 .概念的形成就是从大量的例证出发 ,在实际经验过的概念例证中 ,通过归纳的方法概括抽象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故概念的形成属发现式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主任布鲁纳赞同发现学习法 ,强调学生应用归纳方式进行探索 ,应从具体事物中去发现概括结论 ,发现总结规律 ,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发展智力和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若能巧设疑问 ,并注意创设学生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 ,选择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  相似文献   

13.
所谓造型能力就是塑造可视艺术形象的能力,实质上就是艺术创造能力。而艺术创造则必须依赖于想象、意象和虚构,因此艺术创造过程也就是形象思维过程。逻辑推理是运用概念概括为系统的理论形态,目的是为了进行科学创造.因为科学创造过程,也就是逻辑思维过程。这两种思维方式确实存在很大差异并各具其显著特征。但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原本共同源于生产劳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体力与脑力的分工才分别向专门化方向发展。一部分人脱离生产,专门从事科学或艺术研究,成为脑力劳动者。因此,就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14.
数学学习中的概括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概括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抽象出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将其推广为包含这一对象的更大范围的同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是把具有共同特征的数学对象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寻找和抽取其中内在关系和规律的不断发展的思维活动方式或思维动作.概括具有3个基本特征:二元性、过程性和层次性.对数学对象的概括,一般经过5个阶段:观察阶段、抽取阶段、筛选阶段、推广阶段、确认阶段.按照概括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可以把数学学习中概括的方式分为6种类型:类比式概括、归纳式概括、演绎式概括、经验式概括、理论式概括和简约式概括.  相似文献   

15.
科学概念是学生形成科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是科学知识结构体系形成的基石。科学概念的形成,学生通常需要对大量同类事物与现象进行观察,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才能抽象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生认知活动,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在关键处提问,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激发他们积极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一、展示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等,大都是对相应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加以抽象、概括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必要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动手、动口。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再抓住关键提问。…  相似文献   

17.
古庆云 《河北教育》2008,(12):44-45
1.引导学生在各种自主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中,如果只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记忆,然后模仿练习,是达不到能力发展的目标的。因此,教学中必须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实验、体验,得出结论,达到对有关概念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繁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儿童关于繁殖的朴素生物学理论是儿童对生物繁殖概念非正式、朴素的理解。本研究参照既有的典型测验检测了48位3~5岁儿童对生物繁殖的本体区分、解释和预测能力,并结合儿童访谈分析了学前儿童对繁殖现象的因果解释机制。研究发现,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的形成与领域熟悉度有关,相比动物和人,儿童对植物繁殖概念的认知欠缺科学性,4~5岁是幼儿关于繁殖的朴素生物学理论形成的关键期。访谈发现朴素生物学理论的形成和转变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学习的共同结果。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幼儿认知特征的基础上为儿童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以支持性回应、信任性指导培养儿童积极的科学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非正式数学能力是儿童在学校正式数学教学之外所获得数学认知能力,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大量数学经验的积累。非正式数学能力是学前儿童主要的数学能力,通过培养这种能力有利于提高儿童数学认知能力和意识水平,为正式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儿童非正式数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成人树立科学的数学教育观念,在环境创设、非正式数学活动包括游戏活动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因环境的不同,使得他们所具有的科学前概念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稳定性。儿童的科学前概念是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前概念并不都是错误的,而是缺少连贯性和完整性。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所要学习的科学概念往往存在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的前概念、技能等逐渐暴露出来,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转变概念、界定概念、获得新的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科学探究过程而忽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现象比较普遍,5E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