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上有些幼儿的衣服从颜色到款式都很相近,常常出现有孩子错穿了别人衣服的情况。这天,康妈来接康康时找不到康康的衣服,我猜应该是被别的孩子错拿了!果不其然,第二天涛爸把康康的衣服送了回来。餐前,我把这两件类似的衣服挂起来,问孩子们:"这两件衣服一样吗?""一样!""不一样!"孩子们吵了起来。"再仔细看看。"我提醒道,说一样的孩子马上发现了两件衣服的不同之处。"一样吗?"我再次问,"不一  相似文献   

2.
寒假随笔     
寒假里,上了中学的孩子都回乡了,他们回来后第一件事便是约了同届毕业的留在家庭中劳动生产的同学,一齐到学校来看看老师。半年不见(有的是一年多不见了),孩子们长大许多了,有的喉咙已经变粗了,已经完全成人了。但是,孩子气仍然未脱,一回到母校,见过老师,马上拿篮球、拿台球,里里外外的忙着玩。女孩子比较安静些,她们能陪着老师说上半天话,原原本本的讲一些东西给老师听。与他们漠不相关的人也许会觉得,这班孩子仍旧跟过去一样,依旧十分顽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7月的一天早晨,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地在操场上活动。有个孩子捡到一只蝉壳,他兴高采烈地马上拿去给老师看,谁知那位老师吓了一跳,而后就厉声责难那个孩子,要他把蝉壳扔掉并且从此不准捡这一类东西,那个小朋友尴尬地低下了头,很不情愿地把蝉壳扔掉了。看到这里,我的心不由沉重起来。我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而且还要善于组织和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领略一草一木,去探寻其中的奥秘,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陶冶  相似文献   

4.
用爱去丈量     
来到这所新的学校,每每看到孩子们左攀一个右攀一个地把老师拽着,衣服和裙子常被孩子们拉扯得变了形,有的孩子甚至偷偷地捉弄老师,在老师后面做点小动作,跟老师打打闹闹……我都感觉很不习惯.在我看来.这样的师生关系太过于"随便"了.正因为不习惯,我开始思考:师生关系到底到哪个份上才算好呢?  相似文献   

5.
每次区角活动时,孩子们都会一哄而散,飞跑到他们喜欢的区角,这个时候你交代的任何要求,他们都答应得非常响亮。可是,活动结束时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有的小朋友把东西乱拿乱放,纸屑乱扔;有些调皮的小朋友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不是跟其他小朋友商量着玩,而是趁老师不注意时就抢过来,  相似文献   

6.
治馋方略     
孩子对别人手中的东西格外喜欢,哪怕这样东西是他们再熟悉不过或最不喜欢的,只要是拿在别人手里,都是好东西!为什么呢?原因有很多:先来说说玩具、别人手中的玩具都是好玩的,哪怕是自己平时根本就不玩的。因为每件东西拿在自己手中和拿在别人手中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一件东西换个角度看就是新的,更别说这件东西在别人的手中会玩出不同的花样了,那更是自己未曾想到的。赶紧抢过来模仿或展示一下自己的游戏方案,是孩子们最急于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两岁的孩子,自我观念开始形成,独立自主的心理也开始发展,什么事总想到自己。游戏时随意去拿别人的玩具,平时也爱拿别人的东西,这时孩子自控能力差,模仿性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就要玩什么。成人的爱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对于幼儿的成长是每日每时都不可缺少的。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吃的、穿的、玩的上,他们在家中都能享受到最优厚的待遇。可是这些孩子往往不懂得关心和爱护别人,有的甚至对家长也十分无情,这使父母及长辈们很伤心。其实产生这种后果的根源还在于成人对孩子的教育上。孩子一两岁时逐渐意识到“自我”存在后,…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趁天气好,我们幼儿园在体委大草坪里举行了一次集体放风筝活动。活动中,大多数孩子玩得都很尽兴。只是由于风筝是由孩子们自己准备的,质量有好有差。有的孩子的风筝没玩多久就飞不起来了。他们就坐在草地上,抬着头,仰望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别人的风筝;有的低着头,看着自己手上那不争气的风筝发愣。这些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多想和别人一样继续玩下去呀!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放风筝的乐趣,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决定  相似文献   

9.
孩子好奇,喜欢提问题。一个问题,往往是思想火花的一次闪现。只是由于我们成人的知识有限,了解的东西不够多,常常不能解答,有时甚至出现难堪的局面。一次,根据一个智力故事,我问孩子,皮球滚到树洞里拿不出来怎么办?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有的说用手捞,有的说用竹竿捅,有的说用水灌——我刚想表扬,超超插上来:“要是这个洞是漏的,怎么办?”这一下,孩子们都愣住了,我也一下子转不过弯来。还有一次,活动室要布置一些迎春花。我带孩子们出去散步,顺便剪一些枝条,准备教孩子们做迎春花。谁知刚剪了几枝,航航就问:“张老师,你这样剪了,小树不会死掉  相似文献   

10.
有些家长反映,他的孩子总说小屁股不舒服,而且都是女孩子的家长。我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一次,在卫生间,我看到女孩子们小便时,有的女孩子弄湿了裤子,有的小便后不擦拭,难怪小屁股会不舒服。在幼儿园,为了不让孩子乱拿卫生纸,我们  相似文献   

11.
李敏老师您好。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在公共场合不太懂规矩,比如大声喧哗、姿态不端正、不懂礼让、没有礼貌,还有一些孩子到别人家不会做客,有时说话不得体,或是乱翻人家东西,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甚至被讨厌的人。这种情况是如何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2.
问:“伞的世界”这一单元中有一个活动为“听清楚”,该活动要求孩子学会初步的归类方法。活动开始时,我告诉孩子们:小朋友仔细看看自己的伞,等音乐一响起来,就开始给伞找朋友。音乐一停,小朋友要说出自己找的朋友是谁,并说出为什么找它(让孩子对伞有初步的感知)。第一次。孩子表现得很好,有的说是颜色一样,有的说都是花伞。为了深入开展活动,发散孩子的思维,我又放了第二次、第三次音乐,但这时孩子却表现平平,兴趣不高。请问,如何提高孩子的兴趣和表现水平? 答:在“听清楚”这个活动中加入了音乐,从而使活动更加生动活泼,这是个好点子。“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教师用书建议教师根据伞的特点作为分类标准并发出指令。对幼儿来说,只要注意倾听指令,发现自己或同伴伞的特点就行了。这种分类学习目标明确,也符合中班孩子的能力。等孩子们熟悉规则之后,可以请他们当主持人提出  相似文献   

13.
编辑王维郑月进幼儿的表现这是一次家长参与的中班评价活动。活动中,四五个孩子被老师安排在一张桌面上进行“接龙”操作活动,由于“接龙”活动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因此桌面就显得比较拥挤。有些幼儿为了获得更多的空间就与他人发生了冲突。在解决冲突时,有的孩子就处理得很好,在玩具进入别人的“地盘”之前就开始拐弯了;而有的孩子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就只会硬碰硬,弄得双方的玩具“人仰马翻”。妈妈的困惑有的妈妈就问了:“既然是让孩子们进行操作活动,老师就应该知道,如果空间太小,孩子之间就会出现上述冲突场面,因此应该尽量给每个孩子宽裕…  相似文献   

14.
一、认识“对称”孩子们午睡后起来,围坐在我的身旁。我说:“我们来做一个‘想想、找找、说说’的游戏好吗?找的两个东西不在别处,在你们每个人的身上,但这两个东西要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孩子们只想了一会儿,就七嘴八舌地讲开了,有的说:“我的两只眼睛,一样大小,都是椭园形的。”有的说:“我的两只耳朵也是这样的。”也有的说:“我衣服上的两只口袋。”“我裤子上的两只贴花。”“我的两只手。”“我的两只鞋子。”……孩子们说得很多很多。这时,朱立小朋友一本正经地举手说:“两只奶奶头(乳头)也是一样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哗”地一声笑开了,但朱立不但不笑,反把自己的衣服拉起来,坚持说:“老师,您看,它们的大小、形状都一样……”.孩子真是天真无邪,他确实找对了,我强忍住了笑,肯定了他的回答。接着,我把孩子们找出来的东西进行归纳,并说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就这样,孩子们初步理解了什么叫“对称”。  相似文献   

15.
何开友 《小学生》2012,(11):88-88
周五,听了同事的一节数学课,课的内容是《观察物体》。开始,同事就对孩子们说:"这节课,我们上美术。"孩子们一听,高兴得欢呼起来,马上拿出了图画本和铅笔。同事接着说:"不过,这节美术课可不是大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是一节数学美术课。"在孩子们惊奇的目光中,他拿出四盒粉笔,在讲台上把三盒摆放成一排,在左起第一盒上面再放了一盒。摆好粉笔,同事提出了画图的要求:在自己的座位上画出看到的图形,看见什么样就画什么样。不能去看别人的,因为别人画的会和自己画的不一样。孩子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地画了起来,一些孩子还眯缝着  相似文献   

16.
对于所学的地理知识,很多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其实,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果家长能在平日的生活中有意识引领孩子仔细观察,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在我教的学生身上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有一次老师让这个学生到办公室"北面的抽屉"帮忙拿点东西,这个孩子到达办公室后站在办公桌前开始找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办公室的老师们都愣了,这个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里,有个叫毛毛的小朋友,不论穿哪件衣服,所有的袋口都被缝上了。我怀着好奇心,询问了他妈妈,才了解到,毛毛常把同班小朋友的一些小玩意儿装在自己的口袋里带回家。有一回,我正巧看见毛毛把别人的小陀螺放进袖子里,还对我笑了笑。毛毛拿别人东西这件事,他妈妈还是认真对待的,可是光把袋口缝上就行了吗?我们知道,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孩子拿别人东西时,可能还分不清“你的”“我的”界限,不懂得别人东西不能拿的道  相似文献   

18.
又到了评选小红花的时候了,我提议小柯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因为她举手发言积极,平时还主动协助老师组织一些活动。可孩子们评议时,却提出了反对意见,有的说她不爱帮助小朋友,有的说她做事不认真,做错事也不承认,等等。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我仍然很高兴。孩子们学会了用行为规则来评判别人,这不正是我让孩子们参与小红花评选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吗?  相似文献   

19.
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得到了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只知被爱,而不懂得去关心别人、爱别人,更缺乏同情心。为此,我们搞了个活动——组织幼儿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幼儿园附近的敬老院比较小,仅有7位老人,而全园有10个班360个幼儿。我们就在6个中、大班中由孩子们自己推选5名代表,并给代表们一个任务,慰问回来后要把敬老院里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向全班小朋友汇报。这天清晨,小代表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每人手里都拿了件小礼物,有的说:爷爷奶奶年纪大,牙齿不好,我送的是香蕉,他们咬得动;有的说:老奶奶、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的孩子画得天马行空,一年级的孩子画得有模有样,二年级的孩子画得中规中矩,三年级的孩子就一脸茫然。我们在教会孩子绘画技巧的同时,是不是也正在剥夺他们身上一些更宝贵的东西——近来,在一个教师论坛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帖子:一位老师在假期里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义工活动,给双职工家庭的小朋友上课。他给孩子们出了一个画画的题目——季节,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样子画出来,老师告诉孩子们:"你想怎么画就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