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十年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基本上解决了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农业战线面临的形势仍然是非常严峻的,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人口过多,底子薄,教育、文化、科技水平较低,资源相对紧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后列。这些基本特点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变,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恶化的可能。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口继续膨胀并迅速老化。据有关专家估计,即使从现在开始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最高峰也将达到15亿,2000年可能突破13亿大关;另一方面,农业资源日益紧张,人均资源占有量将随着人口的增长而下降,接近资源承载的极限,甚至突破极限。  相似文献   

2.
王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5):281-281,5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我国人口以及劳动力的增长高峰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时期,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化速度正在慢慢放慢,人口及劳动力的出明显的负增长的情况。随着经济发展,地价也在慢慢高涨,要想进一步强化约束土地占用的经济体制,土地管理也在进一步完善,用地压力也在慢慢地萎缩。根据调查,21世纪我国人口在15亿左右,而且我国人口可能会慢慢减少,因此估计,我国的耕地资源潜力非常有限,有必要进行土也管理改革,本文针对土地资源管理,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据预测,21世纪初,世界人口将达到63.5亿,2030年可能超过100亿,21世纪末将接近或突破300亿。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食物生产的年均增长率至少达3~4%。现有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的潜力有限,而且每年至少损失耕地600万公顷(相当于我国浙江省的面积)。因而,每公顷耕地平均养活的人数,将由本世纪70年代初的2.6人增至2000年的4人。不仅如此,人口增长后可能出现向城市转移趋势,预计2000年,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将增至400个,这将给城市的环境卫生、供应、食  相似文献   

4.
中国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根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国目前实有耕地面积约为1.33亿公顷,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4%,但众多的人口又大大抵消了耕地资源总量上的优势,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43%,不到俄罗斯的1/8,美国的1/6,加拿大的1/15,甚至不到印度的1/2.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形成机理与维持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国际和区际两个层面上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导致的虚拟水流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国际农产品虚拟水净进口量由2000年的117.1亿m3扩大到2008年的798.5亿m3,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国际大豆进口量的剧增;区际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表明,我国北方地区通过农产品贸易向南方地区净调出的虚拟水由2000年的163亿m3增加到2008年的313.5亿m3.其中,黄淮海和东北地区是我国虚拟水最主要的调出区,而华南、东南地区则是最主要的调入区.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耕地资源、人口、经济驱动、国家政策和技术进步五个因素对其形成机理展开研究.最后,从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农业水资源援助战略、跨流域调水及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四个方面对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的维持机制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中国粮食年总产量在5亿吨以上,年人均占有粮食近千斤。取得了以占世界15%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生产出占世界产量21%的粮食,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辉煌成就。应该说,我国粮食之所以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是与种子的选育、品种资源的发现与保护是分不开的。我国老一辈农业科学家、品种选育专家们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品种资源专家董玉琛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背景与核心内容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到21世纪4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5×108,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将下降到0.06hm2,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将下降到1800m3,如果仍保持目前的生产污染、资源消费速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话,要保持今后50a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为15×108左右的人口提供不断改善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认为走高效利用的路子是比较现实的选择。虽然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途径和内容很多,但从国家全局出发,就资源势态的紧迫性和严重性以及增效的潜力来看,中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核心任务是:①以实现耕地资源动态平衡为核心的土地高效利用;②以节水灌溉为核心的水资源高效利用;③以增加农业资源利用效益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内蒙古科委“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其对策”课题报告之一,阐述了自治区的人口增长与耕地、粮食的发展问题,提示人们要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现有耕地,大力发展农业,为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新疆库车县耕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车县具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而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耕地、水资源 ,它们之间关系的协调性 ,直接影响到库车县的整个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乃至绿洲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充分利用本县的耕地资源和发挥本县的资源优势 ,该文论述了库车县人口、耕地、水资源的多年动态变化关系 ,分析库车县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人均耕地少 ,地均水资源量不足 ,水土资源利用失衡 ,土壤肥力较低 ,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等问题 ;以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产量为变量 ,深入分析了本县耕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及其潜力 ,并提出调整种植业结构、合理配置水土资源、防治地膜污染、改良培肥土壤、改善人口状况等实现耕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和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付国珍  摆万奇 《资源科学》2015,37(2):226-236
当前我国耕地面临粮食保障与耕地严重撂荒、耕地保护与普遍"占优补劣"、农产品安全与土壤环境污染等诸多现实矛盾,针对新问题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亟待开展。本文在梳理现有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质量的内涵及概念;总结了针对农业生产能力、耕地潜力、土地适宜性、土壤及环境质量、可持续利用、分等定级等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综述了已有研究在国家、区域、地块三个尺度的进展;提出了耕地质量评价重点转移、结合农户视角的综合评价、时空变化监测网络构建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的标准化评价四个发展方向,以期为耕地质量评价理论提升及实践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安全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国际经济和粮食危机,国内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危机已经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已成为我国和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2009--2020年新增粮食500亿公斤潜能计划,艰难攀升的中国粮食安全路在何方?本文从区域粮食新增潜力,粮食单产潜力和农业科技潜力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6):389-392
我国东南红壤岗丘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长期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优势与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发展滞后。考察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粮食增产,抓好现有耕地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生态试验站的建设,建立“红壤改良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调整农业政策,加大农业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华夏星火》2010,(9):4-4
对于世界农业来说,非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地区。应该说,非洲大陆拥有超过2亿公顷的耕地,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5%,同时又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绝大多数品种的粮食、蔬菜和果木。然而,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单一化严重,非洲各国形成了对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加大了农业发生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这也使得非洲农业所拥有的巨大经济潜力长时间来未能发挥出来,在2007—2008年的粮食危机中,非洲反而成为了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业,增产粮食,一是靠增加耕地面积,二是靠提高单产。但在当前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和宜农后备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增产粮食依靠扩大耕地的办法来解决显然是行不通的,其出路必须是大幅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路子,以满足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因此,改造占山西省总耕地面积2/3以上的中低产田,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和解决粮食与其它农产品供需矛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11(6):391-394
我国东南红壤岗丘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长期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优势与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发展滞后。考察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粮食增产,抓好现有耕地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生态试验站的建设,建立“红壤改良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调整农业政策,加大农业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1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保障农产品供给、保证食品安全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农业的发展。我们用占世界7%的耕地,为世界22%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一些特色和优势农业产业带正在形成,农业结构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7.
科技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力争到2015年使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调整农业结构,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养活未来16亿人口,既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国家目标,同时又对农业科技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将会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系统的创新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储备,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钾盐主要用作钾肥,钾肥是农业三大肥料之一,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农业大国,耕地资源紧缺,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和对农产品需求而需要不断增加作物产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化肥高量投入的耕作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钾肥消费是快速增长,钾肥消费量年均增速在8.6%左右,如2013年我国钾肥(K2O)消费量达617.7万吨,较2001年消费量399.78万吨相比,增加快1倍多。  相似文献   

19.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土壤退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质量问题形势严峻.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我国有盐碱地近1亿公顷,是世界盐碱地资源较多的国家.如何有效治理并利用盐碱地资源是保护我国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土壤退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质量问题形势严峻.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我国有盐碱地近1亿公顷,是世界盐碱地资源较多的国家.如何有效治理并利用盐碱地资源是保护我国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