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美国,要找到一个象康纳斯和麦肯罗这样的网球明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正当阿加西和张德培成为当之无愧的继承人之后。又涌现出一个新秀——桑普拉斯。并且疯狂的进入了世界网坛中。雄心壮志桑普拉斯出生于马里兰州,从少年时代就开始了网球生涯,而且表现非凡。 1987年在密歇根州举行的少年网球比赛中曾败在张德培的手下。但是,当张德培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中一举成名,桑  相似文献   

2.
网球场上的“火爆浪子”麦肯罗终于顿悟了他发泄火爆脾气的场地是拳击场,于是他手戴拳套,口含齿套,和瑞典网球手韦兰德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回合的拳击赛。麦肯罗扮伦纳德的角色,曾经登上男子网坛世界第一的韦兰德则充当前拳王阿里。二人在拳击台上有模有样,左撇子的麦肯罗来势汹汹,而韦兰德也亮出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3.
十三世纪孕育在法国,十四世纪在英国得到发展的网球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小球类比赛项目。传统性的网球比赛是每年一届在英国温布尔登举行的单项锦标赛和代表国家或地区的戴维斯杯团体赛。近年来,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每年还分别举办奖金数目不等的网球公开赛或大奖赛。网球运动是世界上开展比较普遍的,比赛较为频繁的体育活动。男子选手瑞典的博格,美国的麦肯罗和康纳斯;女子选手美国的劳埃德、爱弗特和奥斯汀,捷克的纳夫蒂洛娃等是当今世界网坛上公认的名星,  相似文献   

4.
谈起网坛坏小子,我们就会想到美国老将麦肯罗。他的行为举止放纵不羁近乎有些癫狂,甚至还会引起人们怀疑他有病。他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现在身为队长并率领美国队叱咤世界赛场。麦肯罗是否能一改昔日的坏脾气呢?咱不提麦肯罗过去行为举止如何,就是现在他的行为还是有点怪,而且越发不可理解。可以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们都说他越是不控制自己的行为,他的白发长得就越多。你看前一段的麦肯罗非常便宜地出售每年给他带来 150万元收入的画馆,然后又每周跑到 ESPN频道当网球评论员,在电台只干了 29天就结束其生涯。最…  相似文献   

5.
译者前言:伊万·伦德尔,25岁,捷克斯洛伐克人.1985年他击败美国人约翰·麦肯罗,登上了世界网坛第一号职业选手的宝座.1980年,他作为主力队员为捷克斯洛伐克队夺得戴维斯杯.在大满贯系列网球大赛(法国、温布尔顿、美国、澳大利亚锦标赛)中他两次战胜麦肯罗夺得冠军.在美国精英网球赛中,他曾三次夺魁,最近一次是今年元月在纽约战胜德国人鲍里斯·贝克尔获冠军.至今伦德尔一共获得奖金9,046,688美元.现在他住在美国.最近联邦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采访了这位世界新球王,摘要如下.贝克尔的不足与优势记者:伦德尔先生,鲍里斯·贝克尔不仅希望成为联邦德国新的民族英雄,而且还想成为世界网坛一号人物.遗憾的是,您挡住了他前进的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运动员,帕特里克·麦肯罗从未达到能和哥 哥约翰平起平坐的高度,但现在,他被赋予了一个 特殊使命,能令他有机会从大哥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前进。就在约翰·麦肯罗辞去美国戴杯领队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美国网球协会任命他的弟弟帕特里克为新一任的领队。网协负责人康塔里恩说:“帕特里克是现今职业网球界最受人尊敬、最富有远见的人之一。并且迄今为止,他几乎涉足了网坛的所有领域:球员、球队老板、评论员、专栏作者、谈话节目主持人、董事会成员………他具有竞争意识,对这项运动了如指掌,还有很强的领导才能。这一切使他…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网球发展史上,约翰·麦肯罗可谓"臭名昭彰".谁也没有象他这样受到舆论界的一致强烈抨击.他似乎是个缺乏教养的坏孩子,在众日睽睽之下,在电视摄像机的镜头前,动辄便对裁判暴跳如雷.而且,似乎这个毛病今生今世已无法改掉,就在今年六月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上,他又一次辱骂裁判.结果,自然还是被取消比赛资格并课以罚款.然而,谁也不能否认,麦肯罗是一位出色的网球手,是一位天才的运动员,而且是继博格之后世界网坛上的又一代球王.家庭约翰·麦肯罗,美国藉,血统属爱尔兰,而他的出生地点却在西德.1959年2月16日,约翰·麦肯罗降生在西德维斯巴登市.约翰是这个家庭中的长子.不久之后,在军队中服役的父亲退役了,把家安在纽约附近.老麦肯罗不失时机地进入大学攻读法律,终于拿到大学文凭,成为华尔街的一名律师.  相似文献   

8.
网坛动态     
奥运比赛应改制正在雅典备战奥运会网球比赛的美国网球队领队帕特里克·麦肯罗(网坛名将约翰·麦肯罗的弟弟)建议:奥运会的网球比赛应该改成团体赛制。“那样的话我认为更为合理。我建议未来的奥运会网球比赛都打团体赛。”目前的奥运会网球比赛共进行男女单双打共四项赛事,与四大公开赛的赛制基本一致。小麦肯罗说:“对目前的安排我们并无异议,但长远地看,我希望能逐步变化成团体赛的形式。像其他项目一样我们仍可以为每个运动员颁发奖牌,这样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9.
甜点     
《网球》2010,(4):19-19
麦肯罗网球学校 “我最近正在考虑办一所网球学校。校址暂定距离纽约25公里车程的兰德岛上。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有号召力的校长。”麦肯罗认为,在美国,网球运动的热度比当年比约‘伯格、康纳斯时代差很多,他希望做些事情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80年代,网坛的个性特点极度鲜明、两极分化。一边是奔放耀眼的康纳斯和麦肯罗,他们给当时还很保守的网球界带来鲜明的个性和桀骜不驯的人生。当这两个人出现在赛场上时,整个世界都被吸引住了。另一边则是严肃而执着的征  相似文献   

11.
王旭 《网球》2012,(11):10-10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这样评价前总统克林顿:"他是第一个遇见我却不怕我的男人。"曾几何时,在网球世界中,美国大兵同样是独领风骚的一极。他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阳刚的一群,凭借船坚炮利征服世界,左右世界的格局,并成为世界网坛的霸主。翻看历史上夺得大满贯冠军名单,桑普拉斯、康纳斯、麦肯罗、阿加西……每位巨星都代表着美网网球辉煌的荣耀历史,特别是前球王桑普拉斯,他的14个大满贯冠军和286周排名世界第一纪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费德勒苦苦追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大凡世界上的各类天才都有些怪癖,这也许就是人们常为这类人开脱的遁词——“个性”所致的缘故吧本文的主人公就是这类的天才,不过,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世界网坛称之为“网坛恶魔”、“没有笑脸的暴君”.比赛时,他控制球的能力很强但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发怒时,象罗马粗糙的人面雕像,五官挪位,而平素在朋友中却温文尔雅.他就是约翰·麦肯罗,美国网球锦标赛和温布尔顿大赛的庞  相似文献   

13.
你会爱他崇拜他,或者恨他嘲笑他,但你绝不会忘了他——约翰·麦肯罗——80年代最具吸引力的网坛明星。那些只是偶尔去看看网球比赛的人也许会只记得他在球场上的咆哮和大怒,但那些球迷却更珍视他出神入化的搏杀风采。麦肯罗脾气暴躁,爱顶撞裁判,但他天才横溢。有他出场,票房就不用发愁。当他奋力搏杀的时候,观众们  相似文献   

14.
左撇子球员     
《网球》2013,(3):16
公开赛时代以来,左撇子球员一直是网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罗德·拉沃被誉为是史上最伟大的左撇子选手,两次完成年度全满贯伟业(1962年和1969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左撇子球员完成对世界网坛的统治,康纳斯、麦肯罗、维拉斯、纳芙拉蒂诺娃,这些网球巨星无一例外都是左手持拍。到了90年代,左撇子风暴有所减弱,但柯达、穆斯特、伊万尼塞维奇,仍旧为左撇子阵容赢得了荣誉。进入21世纪,随着纳达尔、科维托娃的崛起,左撇子选  相似文献   

15.
脾气火爆的网坛名宿麦肯罗本赛季可谓流年不利,烦心事一件接着一件:先是由他执掌帅印的美国戴维斯杯代表队在半决赛中被西班牙队以5:0剃了个光头,令人对他的执教水平大感怀疑;随后在参加一项元老级巡回赛中乱扔矿泉水瓶砸中了观众席上的一个小男孩,不得不再三道歉;最近更是招惹上在女子网坛炙手可热的威廉姆斯姐妹,在“口水战”中落于下风…… 只有回到熟悉的网球场上,麦肯罗才能找回一份自信。持外卡参赛的他上周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的斯坦福元老级巡回赛的决赛,并在决赛中以6:2、6:33干净利落地战胜…  相似文献   

16.
曾叱咤网坛的美国名将麦肯罗最近比较烦,头发也只剩下从前的一半了。原来,麦肯罗在纽约自己开办的画馆已有两年多时间没有收入了,严重的亏损状态令他焦头烂额。有些谢顶的他只好作起毛发再生剂的广告来,“由于我得过脑震荡,所以我头发这样少,开始我并不在意,后来我时常照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戴维斯杯的帷幕降下,93年网坛已基本上平静下来了。回过头看一看,这一年中最出风头的要属美国的桑普拉斯和德国的格拉芙了。桑普拉斯这位美国小伙子先是夺去了库里埃的霸主宝座,接着又摘走了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两项桂冠,令各路英豪为之惊叹。 去年4月11日,在东京举行的日本网球公开赛上,22岁的桑普拉斯勇夺桂冠,从而以173分的微弱优势超出了原世界排名第一的同胞选手库里埃,越居世界网坛排名第一,成为新一位网坛霸主。 桑普拉斯于1972年生于美国,身高1.82米,体重75公斤,身体素质很好。7岁时他便开始了网球正轨训练,教练是他的父亲。在父亲的调教下,他的基本功扎实,网球技艺相当高。1988年,他进入职业网坛,排名第100位,一个赛季以后,他跃居81位。  相似文献   

18.
才华横溢的美国网球作家巴德·科林斯的文章几乎无处不在,作为受人爱戴的作家、播音评论员和编辑,科林斯凭借自己的睿智与博学成为了比网球明星们更被人认同的网坛名人。他对网坛的历史和人物了如指掌,因此人们都说他就是一本“网坛年鉴”。  相似文献   

19.
网球新秀谱     
八十年代伊始,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网球新秀。这批初生牛犊,在国际网坛上纵横驰骋、屡挫名手。如声势显赫的麦肯罗、伦德尔、康纳斯和维拉斯。以及纳夫拉蒂洛娃无不吃尽他们的苦头。 1982年.名不见经传的威兰德出人意外的登上罗兰一卡罗斯的宝座,一年后又摘下澳大利亚公开赛的桂冠;1983年,年方弱冠的阿里西斯夺魁于最折磨人的意大利福罗球场:澳大利亚18岁的卡什在1983年戴维斯杯决赛中顽强拼搏,为祖国捧回失去五年之久的戴维斯杯,一时成为澳大利亚的英雄。女子网坛也频现奇迹:耶格以髫龄之年高居世界第3位;17岁的霍瓦斯在1983年法国公开赛中击败网坛女王纳夫拉蒂洛娃;里拉尔迪14岁载誉网坛:捷克斯洛伐克16岁的索科娃在墨尔本连挫世界名手。这些网球神童使八十年代的网坛生机盎然,为新一代开辟了无比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20.
大满贯     
“大满贯”的概念在网坛被引用的次数很多,但它涉及到赛事的冠军、赛事本身和一种荣誉称号这三方面,彼此间很容易混淆。 网坛有四项最重要的公开赛,即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温布尔顿网球锦标赛(也被称为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这四项赛事也被称为大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