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有同志认为,国外科技书的翻译出版不宜过多,应当规定一个适当的比例。为什么要规定这样一个比例,这个比例多大才算“适当”呢?未得其详。但那意思是很清楚的:国外科技书的翻译出版多了,会使中国人脸上无光,甚或有“崇洋媚外”之嫌,因此应当“自力更生”,以出版自己人写的书为主。这些同志一味想使自己脸上光彩,似乎连翻译出版外书的目的也忘记了,在他们看来,翻译出版外书似乎不是为了汲取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而只不过是丰富出版物花色品种的一种点缀。按照他们要规定的这种比例,自己人写的书出不来,就不能去翻译出版外书。要想翻译出版一些外书,就必须更多地出版自己人写的书,不够  相似文献   

2.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推动中书西译计划已获具体成果,最迟明年即可见到由国外汉学家以异国文字写出的唐诗宋词。据了解,由奥克兰大学教授明佛德和台湾旅美作家刘绍铭共同着手翻译的“中国传统文学选集”,包括汉朝到清朝的诗词散文及小说,分上下两册出版,每册500页,预定以一年的时间将中国古典文学翻译为英语,让西方人士也能一窥中华优美的文学内涵。除了这本目前进度最快的中书西译作品外,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倪豪士选定翻译的《史记》也  相似文献   

3.
从编目人员工作中接触到的台湾图书封面、书衣、版权页及“书栽广告”等信息,分析台湾图书出版的几个明显特色。  相似文献   

4.
王千任 《出版参考》2009,(17):33-33
观察台湾图书出版市场就会发现,近几年欧美翻译小说畅行,如《追风筝的孩子》、《偷书贼》、《风之影》等。台湾之所以能以极快速度推出大量欧美翻译小说,且赢得市场青睐,靠的不是台湾读者群自己突然间成熟茁壮懂得挑书读了,而是隐藏在出版生产机制背后的一连串版权与营销操作。特别是版权代理业在台湾产生的巨大变化,直接冲击着台湾翻译图书市场的运作生态,进而推动了一波畅销小说销售热潮。  相似文献   

5.
观察台湾图书出版市场就会发现,近几年欧美翻译小说畅行,如<追风筝的孩子>,<偷书贼>.<风之影>等.台湾之所以能以极快速度推出大量欧美翻译小说,且赢得市场青睐,靠的不是台湾读者群自己突然间成熟茁壮懂得挑书读了,而是隐藏在出版生产机制背后的一连串版权与营销操作.特别是版权代理业在台湾产生的巨大变化,直接冲击着台湾翻译图书市场的运作生态,进而推动了一波畅销小说销售热潮.  相似文献   

6.
吴明 《编辑之友》1995,(2):39-40
版权贸易中的“译林”吴明【南京】1992年10月,我国正式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从此,出版翻译书首先必须获得版权所有人的授权。这对于以出版翻译图书为主的译林出版社,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两年过去了,来自译林出版社的信息是:他们积极迎接挑战,把压力...  相似文献   

7.
于勤  杨平 《中国图书评论》1998,(6):24-27,39
偷来的果子卖失主──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盗版之后再卖“版权”事件采写记于勤本刊记者杨平明明是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著作,却变成了(台湾)王邦维的书,又由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卖“版权”给花城出版社在大陆出版──岂有此理!编者按,海峡...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08,(3):32
由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周报主办的“2007开卷好书奖”,2008年1月6日正式公布,共选出十大好书、美好生活书、最佳青少年图书、最佳童书4个奖项,共计31本书获选,获奖书籍堪称2007年度台湾最杰出的图书。已有19年历史的“开卷好书奖”评选标准强调“是好书,也是好看的书”,故对台湾出版文化界具强大影响力外,也深深影响了广大读者,成为台湾公共图书馆与各级学校重要的购书参考;同时,也是两岸三地出版交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陈孔立,名台湾问题专家、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2004年他出版了专《观察台湾》。在2005年的新《台湾学导论》一书中,他首创“台湾学”体系,被业界称为台湾问题学术研究上的里程碑。年逾古稀的陈孔立仍然笔耕不辍,坚持每天创作千字以上。  相似文献   

10.
南洋公学译书院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翻译出版社,短短五年多的时间里在图书翻译出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译书范围广、品种多,特色鲜明,并明确提出了“先章程而后议论”“审流别而定宗旨”“正文字以一耳目”“选课本以便教育”的翻译出版原则.译书院的翻译出版活动解决了南洋公学教学中教材匮乏的问题,为国家的“兴学”和“变法自强”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版权保护和版权贸易活动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台湾《中国时报》最近发表了莫昭平的文章,谈台湾出版大陆书籍的情况。文章说,台湾出版大陆图书,热的时候,让本土的出版品直冒冷汗;冷的时候,让书商急如锅上的蚂蚁。近半年至一年来,从书市、读者以及出版者的反应与动作来看,“大陆热”都已迅速冷却,“一窝蜂”已变成“细水长流”;“发高烧”也退化为“平常心”。大陆作品“出版热”烧得最旺的颠峰,是前年及去年上半年。虽然政府在前年11月才正式开放大陆出  相似文献   

12.
从台湾出版社年度出书计划,可以看出各家老板“把脉”的功夫和做生意的眼光。1998年文学书似乎有更兴盛的趋势。时报出版公司推出的以本土作家作品为主的“新人间”文学系列,以及许多其他出版社推出的作家全集,如皇冠的《刘大任全集》、前卫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徐开尘 《出版参考》2005,(12S):32-32
在全球都学中文的热潮下.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对大陆书业制定出“走出去”的政策,香港二楼书店展售的简体字书已取代台湾出版品,此时新加坡大众控股集团决定筹办“首届海外华文书市”两岸出版业的竞争将在异地展开,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理事长王承惠呼吁,台湾出版业需要相关部门支持出版业打开海外市场,否则台湾出版业可能会在这场竞赛中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14.
韩国42%的翻译书是日本书 2006年度,在韩国国内翻译出版的国外出版物的品种数(包括新书、漫画书和连环漫画书)为8987种.2005年翻译出版的国外出版物的品种数为10088种,2006年与之相比减少1101种,减少比率为11%,可以说创下了减少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孙艳  海燕 《图书与情报》2006,(6):143-145
关于“书衣”,历来是有些不同说法的。 在孙犁先生那里,书衣是包书皮的代称。孙犁先生不仅给书包上书皮,还在书衣上写文章。上世纪70年代初期,孙先生利用废旧纸张来包发还的旧书,在书衣上标注书名、作者、卷数,并写些小文,以“消磨时日,排遣积郁”。在日本,“书衣”亦是指包书纸。书店店员会征求顾客意见,是否需要包上书衣。而在欧美及台湾,书衣却是指代封面上的活动书皮。钟芳玲女士在《书天堂》中说:“欧美书业的出版习惯,一般都是先出精装本(hardcover),再出平装本(paperback)。而精装本的硬壳封面外,往往还要加上一件活动的防尘纸封套,英文名之为‘dust jacket’或‘dust wrapper’,台湾出版业俗称为‘书衣’。这件书衣,其实可视为‘封面的封面’。”  相似文献   

16.
一个心声我们广西教育出版社的“同龄鸟”曾出版过一套引进台湾版权的“台湾校园青春书屋”系列,这套反映台湾青少年的烦恼和梦想的书,由于贴近青少年的心理、情感和生活,更兼以生动活泼的形  相似文献   

17.
翻印旧版书和影印古籍一九四九年全国大陆解放以后,台湾与大陆的交通断绝,原有图书和印版无法输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等儿家大书店在台湾的分支机构开始由专业发行业务转向兼营出版。国民党办的正中书局和一些民营书店也开始出版图书。最初只是从台湾“中央图书馆”、“中山博物院”、“中央  相似文献   

18.
台湾金石堂书店于去年岁末邀集台湾文化及出版界人士,用投票方式,分别选出了1985年度台湾出版界“十大新闻”、“最具影响力的书”。“十大新闻”为: 1.著作权法于7月4日由“总统”明令公布实施,汉声与礼来的  相似文献   

19.
华文地区第一家女性主题书店——台湾女书店在其9周年纪念日之际公布了“女书出版”与“非女书出版”两大年度销售排行榜,它除了与一般大型连锁书店的销售排行结果有着极大差异外,更可反映出特定族群的阅读口味。  相似文献   

20.
台湾9.21大地震,对台湾造成巨大的创痛,在余震的阴影下检视震灾史料与书籍,除了得到一些对照与启发,也期望在疗伤止痛之余寻求新生的契机。台湾《中国时报》文章对此发出感叹,在地震频仍的台湾,1945年之后,除了少数人物传记和小说约略提过地震的经历外,只有1996年远流出版的《台湾大地震——1935年中部大震灾记实》一书是有系统汇集史料留下的记录。而以国外地震经验为主的翻译书也只有一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