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技术进步对于就业既有正效应又具负效应,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对于就业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因此技术进步能够促进就业的增加。利用技术进步促进就业增长,对于缓解山东省就业问题,促进我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一、山东省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实证分析(一)我省的就业现状我省人口多,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正效应又有负效应。山东省的具体协整分析显示技术进步对全行业就业总量在短期中有负影响,但在长期中通过误差项的修正对就业总量有正影响关系。对第二、第三产业则在长期中有负影响,在短期中二者没有动态调整关系。山东省工业化进程需要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不能由于国外的先进技术的适用条件与本地资源禀赋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就排斥,实证显示在长期中随着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转移的影响全行业的就业量将会增加。同时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要注重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实际为例,对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现状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劳动力流动、企业区位选择与产业聚集,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增长效应,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区域差距的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就业效应,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回流及价格区域传递效应等五个方面得出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性结论,从而对我国未来劳动力流动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就推动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十分复杂,科技进步究竟如何影响劳动就业?是增加了就业,还是减少了就业?澄清这一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从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探讨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这对于减少由于科技进步给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扩张劳动力需求、拉动就业的强劲驱动力。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市场规模效应、经营范围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三条途径促进劳动力就业。基于异质性的研究发现,对于高科技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最后,本文还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高学历人员占比和高技能人员占比,优化企业的劳动力结构。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为实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既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个人所得税对我国就业的影响,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税收对劳动力就业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并对促进就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技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科技发展战略,使科技进步对就业产生良性的影响,对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科技进步速度较慢,没有有效地发挥其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如何在三次产业中利用科技进步有效的促进就业增长,并从总体上分析了有利于减轻当前就业压力的产业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会带来制造业变革,人工智能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有待考证。在对人工智能政策量化的基础上,研究人工智能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并分类探讨我国内地各省市的人工智能政策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正逐渐显露,较早颁布区域性人工智能政策的省市,人工智能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也较大,市场拉动型人工智能政策较其它类型政策的效应明显,科技经费投入和制造业就业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劳动力就业市场发展态势作出科学判断,是政府构建高效就业治理政策体系的重要基础.受劳动力自然供给压力逐渐趋缓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未来劳动力就业市场将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这给政府的宏观就业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安徽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之间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对1990 ̄2004年期间,安徽省GDP对就业总量的弹性分析和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