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和“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人格已经人为折损了。翻阅作文,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一致的“精神套路”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一味宣扬“立意要新”的衡量标准。 在作文教学中“立意要高”这…  相似文献   

2.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和“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地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思维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学生作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究其缘由,大致有三: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不仅反映了学生怕写作文,也反映了老师怕教作文.五花八门、花拳绣腿的作文教学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也是造成作文教学低效的直接原因.作文教学急需回归"实在".我认为回归"实在"必须在"巧指导、勤练笔、重讲评"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结果揭晓的时候.今年,我们小学组的点评嘉宾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阿来老师在点评特等奖作文时,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文章中需要有些"闲笔","闲来之笔"有时候就是"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7.
学生为什么怕作文?为什么不同年级的学生几乎是一致认为"没啥可写".不少高年级学生反映:讲讲还可以,但拿起笔来,就没话可说了,因此就不喜欢作文. 是不是所有的作文都不喜欢?那又不尽然.多数学生都说,看图作文最容易写,他们都喜欢写,高年级学生更喜欢自由命题作文.是不是自由命题作文更容易写?当然不是.论难度,自由命题作文要自己命题,自己确定范围,无规可循,困难要比教师确定范围和经过指导要大得多,可学生偏偏喜欢写,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作文教学思考的空间.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习作机械、死板、千篇一律,文章缺乏个性.作文本来是为了交际、生活的需要.可是以命题作文为主要训练形式的传统作文教学,是为作文而作文,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并不感到是生活的需要、交际的需要,而是为了分数不得已而写.  相似文献   

8.
作前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写作前提出的命题、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指导即"指导学生写什么"和"指导学生怎么写".当学生的作文批改完之后所做的讲评是写作后的指导,笔者认为这是更重要的指导.作前的过度指导很容易成为学生作文的束缚,容易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作后的讲评就如管建刚老师所说:先"号脉",再"下药",这药就能下的准.先让学生写,写出来了,就问题,再诊断,开药方治病.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进行了"作后讲评"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他明确指出了作文应讲求"本色""真实".本着小学作文教学追求"本色"和"真实"的思想,近年来,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提出了"生态习作"的教学主张,并作了持续实验与研究. 所谓"生态习作",即学生作文必须能够展示学生生命的"原生态",学生写作的过程必须与其学习需求、探索精神及表达欲望高度、真实地契合,必须是"学生表达欲望的自由释放".因此,生态的习作课堂最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存在的状态和方式,努力追求生态课堂的主体和主人的有机统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灵独白、情感宣泄和悟性折射.这种给予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本真和表达,这种基于学生自我生命历程和体验的精神层面的张扬和升华,是生态习作教学中的灵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啊,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他们确实如花朵般鲜艳夺目.然而,细心的语文老师,你发现了没有?当你面带笑容地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上一堂作文课"或者"今天我们的作业是写一篇作文"的时候,这些原本充满生机的"花朵们"大部分都在顷刻间"蔫了",教室里顿时"怨声四起".为什么孩子们会如此惧怕写作呢?追根究底,是他们不会写.因为不会,所以惧怕;因为惧怕,所以不感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所以写不好;因为写不好,所以更加害怕……如此这般,恶性循环.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个人觉得,关键是靠我们语文老师多途径地去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去让他们掌握写作的技巧.我在教学实践中是从课外练笔着手的.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非常强调日常积累:N个作文片段+N个名人事例+N句名人名言=一篇成功的作文。这已然成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座右铭"或"口头禅"。然而,当学生真正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却感到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无计可施。有些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言之无物",要么"面目可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手中所积累的作文素材。他们对材料只会机械积累,却不会有效占有。面对材料,他们忽视了仔细分析和深层次、全方位审视,以至于积累了很多作文素材,而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真正考虑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常常处于"被写作"的状态之中,为写而写,空话、套话、内容贫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缺乏童趣……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是作文教学难以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学生首先是会生活,然后才是会作文,即作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才是根本,努力让"生活"扎根学生心灵,开掘源头,积累丰厚的素材,就不难做到"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主要手段的作文,却被很多教师和学生视作"畏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的大好时机,怎样才能全面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与创新呢?笔者认为,应注意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给小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或是千方百计拼凑编造的"优秀作文".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训练学生,沿套路、仿范文,甚至改头换面抄袭优秀文章,这些做法严重背离了教学大纲"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写作能力"的要求.所以作文教学已经到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评讲重在"升格引路".我将作文升格分为三个层次:学生小组升格,教师下水升格,同题拓展升格.最近一次练习作文,题目是"____之桥",学生普遍扣题不紧.有一个同学写"沟通之桥",通篇叙述自己的苦恼,最后一句才点了一下"希望架起一座沟通之桥".文章内容游离于文题之外,是乱贴标签式作文.讲评课上,我确定的训练点为"扣题"升格,让学生在作文互改小组内先展开讨论,确定详写情节,然后再动笔进行"局部点题"练习,要求学生围绕"直接点题"或"暗示点题"的方法给自己的作文进行点题升格.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引导学生明确日常生活成为作文的主源 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就是作文教学,教学作文实质是让学生懂得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可往往许多同学一提笔写作就先找作文参考资料,结果就是"炒旧饭,无新意".作为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而写"、"写下什么文字",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观察体验人手,以生活为作文的主源,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的作文教学注重了对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注重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了作文的求真,评价的激励等等,为什么仍见学生作文如流水账、白开水?是我们忽略了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我发现学生不是心中没有真情,不是眼中没有风景,而是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作文,突出一个"作"字,学会表达的方法技巧才能"作"文。经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把作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赏析,指导学生见识优秀篇章中的写作"门道",在赏析中享受美的熏陶;2.评析,以学生为主进行作文评改,扬长避短找出差距,享受参与  相似文献   

19.
回顾学生的习作,雷同作文、伪情作文、缺"钙"作文层出不穷。这些由于"倒置"引发的"尴尬",影响了学生意愿、自主、个性表达,也严重挫伤了我们"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作追求。而当我把习作当成一份绿色的事业,精心培育"习作树"的时候,"倒置尴尬"的现象也被悄然突围。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但很多时候,作文教学已经或正在忽略许多宝贵经验,使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繁杂,严重变味.如何有效地开展作文教学,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要不着痕迹地指导学生作文;作文不仅是习作,更是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