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西方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首先广泛涌现出的极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它涉及到的领域宽广,主要由艺术类、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历史类等社会文化活动构成。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哲学50年代在法国思想界传播,后传到美国。60、70年代成为欧美国家的流行思潮,80年代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景观。后现代主义哲学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形态,是对后工业社会的反映以及对二次世界大战和新技术革命反思的结果。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产生与流行,深深地植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科技之中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风靡世界的一种文化思潮,在七八十年代声势夺人并震撼思想界,其反对权威、解构崇高、消解中心和崇尚多元等特点,使艺术、文学、哲学和社会领域产生了经久不息的论争。从广义来看,“后现代性”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概念,而体现了一种新的理论价值取向,这表现在它与现代性的分野上。从表面看来,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哲学和思想潮流,它以全新的视角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人类认识自我的窗口,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科学、教育、文化展现了丰富而深广的内容,其中生命教育更以它复归人类本体的崭新视角重新诠释着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70年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开始登上西方思想文化的舞台,它的产生是哲学自身内部矛盾运动的产物,现代主义哲学内在的理论危机以及它的泛滥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对现代主义哲学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反思与批判。后现代主义哲学流派众多,理论纷呈,成果颇丰,形成了一种多元的文化景观,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后现代主义的精神主旨后现代主义指称19世纪50、60年代以来体现在西方后现代艺术、社会学、哲学等在内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潮,它表征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态度、一种思维范式,是启蒙时代以来所确立的现代精神的反动与转向。它基本上可以归类为两个向度:重在批判否定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哲学的价值理性角度,探讨了哲学的价值与哲学功能的区别,认为哲学的价值就是实现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哲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增长、政治制度的完善,都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手段;探讨了哲学对社会发展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整合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由价值取向向价值定向的转换,为人类社会选择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本文还合理评价了70年代罗马俱.乐部关于社会发展模式的理论,为“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哲学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价值取向是一套围绕教师教育主体需要而构建的概念体系,对教师教育起着价值导向作用。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受实证主义哲学影响,呈现出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其反理性、反主体性、倡导差异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展开对现代教师教育弊端的批判,促使教师教育价值取向向后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课程文化观与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社会思潮,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来审视教育的种种问题。文章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探析,对网络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当前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指称19世纪50、60年代以来体现在西方后现代艺术、社会学、哲学等在内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潮,它表征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态度、一种思维范式,是启蒙时代以来所确立的现代精神的反动与转向。后现代主义若干精神主旨对我们当前的德育工作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启示我们建立对话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以及呵护自然的情怀,启示德育内容向生态伦理扩展,倡导普遍关怀。一、后现代主义的若干精神主旨后现代主义存在的价值,在于现代主义弊端的一一暴露,对现代性和现代世界的批判与超越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