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又具有是非 辨别不清的特点,因此,如何在不泯灭儿童天性的前提下,适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及一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尤为重要。笔者以为,关键是要善于捕捉契  相似文献   

2.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儿童喜欢听故事,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教师迎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就可以极大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儿童喜欢听故事,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教师迎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就可以极大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理念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如“在月亮上荡秋千、星星是天空的眼睛”,可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诗就是表达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习作表达形式。所以,引导儿童学写儿童诗,是语文实践活动与儿童天性的很好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画 少儿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艺术精英教育。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中发展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绘画是儿童大都有的潜能,并非少数儿童独有的能力。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  相似文献   

6.
“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成尚荣语)的确,教育就要尊重儿童立场,顺应儿童立场,给儿童自由生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苏慧丽,于伟在《教育学报》2019年第4期中撰文指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儿童探索、理解、改造世界。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究的精神、不断挑战的欲望、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的天性,这些天性都源于"否"或"非"的基础意识,促使儿童以否定性为动力不断地探索外部的世界,并通过自身的力量加以改造。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在尊重儿童否定性天性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实现从单纯否定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的小学生,充满了青春活力和思维张扬。他们渴望自由来释放自己的天性;期待美妙的课堂来引导、熏陶;期盼等待,希望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呈现他们的思维和想法;需要善待他人,才会得到这个世界的温柔以待;他们期望我们适时投出一枚"石子",来激活他们的内心世界,唤醒他们心中的那份温暖与善良!  相似文献   

9.
学写儿童诗     
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习作路子新。儿童时代是人生中最具有诗意的生命阶段。小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他们的双眼纯真,双耳敏锐,头脑聪慧,他们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映在心里汇成了一条清澈的河,而河中的每一滴水珠都有弥足珍贵的童真。孩子们常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性来,因此,可以这样说,儿童就是天生的诗人。引导小学生写儿童诗,对激发儿童的灵性,养护儿童的天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循天性求发展爱儿童重创造──谈实施儿童创造教育汪日升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对大自然有其深深的迷恋。童年的鲁迅固然百般留恋百草园的蟋蟀,留恋覆盆子和木莲们,现在的儿童又何尝不是呢?遗憾的是现行教育中的反其道而行之的大有人在,他们不能循儿童天性“纵之顺之”,...  相似文献   

11.
儿童时期是人的天性和文化性角逐最直接、最激烈的时期,天性和文化性的角逐直接生成了独特的儿童文化。在儿童的天性与文化性这对"矛盾"中,单纯强调以文化"化"天性,或者单纯强调天性至上,都是不全面的。培养健全的儿童以及生成健全的儿童文化,必须尊崇儿童天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以及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没有快乐的童年时光就没有幸福的成人时代,童年的快乐是幸福人生所必不可少的。区域活动,是为幼儿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环境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适时开展感恩教育,在教育时顺应幼儿天性,引导发展,在儿童游戏、探索、发展、学习时,以"玩得过瘾、学得有趣、做的开心"为目标,培养儿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将快乐与和谐有机地贯穿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让他们真正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主义教育学派倡导教育者要根植儿童的世界,以顺应儿童成长规律与特点的方法有效引导儿童发展,吸引儿童深度卷入自身成长,促使儿童真正掌握教育的内容。作为学校道德教育实施的主体,班主任可以创设书香班集体,润泽儿童心灵,释放儿童天性的自由;以贴合儿童天性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筑起学生灵魂的“围墙”;充分整合家校共育资源,构建儿童成长的时空维度。  相似文献   

14.
演数学     
儿童具有表演天赋,他们在表演中不做作,天性使然.不害羞,童心可鉴。让学生在表演中学数学,为枯燥的数学平添了浓厚的趣味。演数学为学生学数学搭建了一个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在这种别开生面的玩数学的形式中体验到了乐趣。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具有异同性,它是整体感知反应的、诗性逻辑的、具有游戏精神的文化。成人文化是儿童文化的演进方向。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得到进步成长的同时又失去了纯真天性,在获得“哺育”的同时又受到了“污染”。成人文化经常对儿童文化进行引导和侵袭,尤其成人文化在教育、语言文字、媒体、制度、商业方面的侵袭,使儿童失去了真正的童年。只有让儿童自由的说、自由的行、自由的思,儿童才能更好的成长,人类才能拥有更为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学习是儿童天性,如果教育环境适宜、教育措施得当,没有儿童不热爱学习。然而,现实中许多孩子却厌倦学习,这与我们提供的教育环境不适当有很大的关系。怎样才能有效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引导孩子进入“追蝴蝶”的学习状态?本文从五个方面就如何精心创设教育环境,引导孩子快乐学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好奇、好问、质疑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探索未知领域的基础。学生如果能够向教师、书本质疑,说明他肯动脑筋,并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判断与归纳信息的能力。此时,教师应珍惜学生的奇思妙想,肯定学生的“为什么”,多给他们创造探索的机会。那么,就会发现其实精彩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就应该顺应这种天性,引导并促进学生进一  相似文献   

19.
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顺应儿童的天性。尊崇天性、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这是儿童教育的灵魂。但是,在现实的儿童教育中却存在着诸多违背儿童天性的现象,如教育内容超前,教育方法机械,教育评价标准单一,这种教育严重地阻碍着儿童的健康发展。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资源的缺乏以及人们不正确的观念。尊重幼儿的天性,按照其成长的自然节奏实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小学美术课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儿童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的做法是:一、在涂涂画画之中注意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思想。涂涂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世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就会培养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