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康有为对中国民主革命持反对意见、怀担忧之情。他认为,中国当时的革命是“大义暗而不明”,骤行革命是“弊大于利”,在中国须行“大革命”,革命应该渐进而非激进。这些看法,由康有为的政治立场决定,也与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密切相关,对其看法应结合当时的国情予以理解、评价,才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2.
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取火者的逮捕>取材于希腊神话,但却是对革命的一种隐喻,既是当时政治革命的一种隐喻,也是五四思想革命的延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取决于郑振铎与传统不同的文学观念,现实性与战斗性是郑振铎文学观念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今文家革命改制论的主要代表,陈柱在《公羊家哲学》一书中重新阐释了公羊家的革命学说,他从近代政治革命的视角出发进行解读,同时又强调革命只是道德进步的手段,而保持了其儒家特色.陈柱的革命观重构呈现出三个显著的过渡性特点,即革命话语近代化、道德革命理性化和世界革命民族化.这种近代重构不仅有对当时中国现实的理性反思,同时也...  相似文献   

4.
清末革命与改良论战是对我国当时前途走向的一次大讨论,今天仍值得对其进行历史审视并得出其对当今的启示。当时论战双方都有着以己之最优比对方之最劣的田忌赛马式的问题。革命改良没有抽象的高下之分。清末革命与改良论战的当今启示是改良事业需要革命勇气,成功的革命只需要一次,改良是社会永恒的需要,我国当今社会特别需要弘扬改良精神。弘扬改良精神不会有损于党的历史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革命歌曲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性和音乐性,皖西革命歌曲的兴起与传播正是在皖西地区革命历史的政治背景之下,在皖西特有的当地音乐文化艺术土壤中孕育的,是革命斗争与地方音乐因素两者高度统一结合的产物。其产生环境的特殊、音乐素材的特点、接受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皖西革命歌曲不一样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6.
30年代左翼革命小说有些作品描绘了作家想象革命后将来临的理想社会的图景.这些文本所展开的"革命乌托邦"的图景明显是以当时中共苏维埃政权所承诺建立的"苏维埃农村"为蓝本.它们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根底,但更紧密地与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政治实践联系着,凝聚了共产党当时的革命政治纲领和革命规划.显示出为中共苏维埃政权张本的征象.在乌托邦精神已成为人类普遍稀缺资源的当代,"革命乌托邦"小说为众人设想美好生活的精神和想象乌托邦的能力仍有动人的光辉.  相似文献   

7.
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中国传统革命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前者对后者既有继承的方面,更有超越的方面。传统革命的基本特点是:立国为民、革命正当;圣人当政、暴君当诛;小农经济与专制集权。党领导的革命不同程度上存在传统革命的上述因素,但其超越于传统革命的新特点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论证革命的必然性;依靠强大的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革命;以建立现代化大生产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作为革命理想。新中国的建立只是党领导革命的阶段性成就,并不意味革命理想的完全实现。党在建国后的历史使命是艰巨的,其奋斗历程是曲折的。邓小平所开启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党领导的革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形式,是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新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受苏俄革命经验的启示,加上内部革命动员的需要,各苏区曾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共产党礼拜六运动"。这一运动,可以说是当时苏区群众运动的一个典型。通过这一运动,不仅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当时革命动员的需要,也为当代的社会动员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吴黎 《文教资料》2006,(21):76-77
“十七年”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题材较窄,但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却受到了当时作家的广泛关注,这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创作的大量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有艺术风格多样、结构宏大的诗史性长篇作品,有一些传奇式的更接近现代的“通俗小说”,还有具有个人抒情特征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以“我手写我口”的语言策略,把口语引领进诗界革命的创作中,以消解疲态尽显的文言诗歌.这既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同时也是由口语所具有的鲜活易懂、便于传递信息及凸显言说者的主体地位等诸多特点所决定的.诗界革命对口语入诗的倡导与实践,在现代新诗中得到充分回应与继承.  相似文献   

11.
海地革命是一场地域性的政治变革事件,其发生对当时乃以后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具有深远影响,其中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也处于其风波所及之内.本文主要试就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论述海地革命对于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增敏 《语文天地》2012,(13):22-23
毛泽东的诗词风格以雄浑壮丽、豪放神奇著称,《沁园春.长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词的特点是意境开阔、情景交融、场面宏大,运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描绘了现代精神,并且记录了作者革命岁月的心路历程,反映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情状。  相似文献   

13.
章从19与20世纪之交的科学革命前夕的自然科学状况入手,描述当时牛顿力学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结盟所形成的一统天下局面,进而揭示当时自然科学大厦中科学理论和思维方式的危机,说明解决科学危机和哲学危机的出路只能是实现科学革命和思维方式的反转。科学发展中内在的矛盾和危机是科学革命的深层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1920年代中后期的革命文学运动中,以“革命 恋爱”为题材的作品曾风行一时,但也遭到了当时及后世批评家的严厉苛责,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无情地打入了“另册”。其实,“革命 恋爱”是有极强的流行潜质的,这不仅因为革命与恋爱的冲突反映了一代知识青年共同的心路历程,而且“革命 恋爱”作品所流溢出的近乎武侠、言情的通俗文学气息,也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口味。这为当时新兴“革命文学”的普泛化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论鲁迅与郭沫若——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在武汉、重庆、上海等地,多次参加鲁迅逝世和郭沫若诞辰的纪念活动,同时结合当时的革命任务和形势特点,发表重要演说和文章,对鲁迅与郭沫若的思想和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认为二位伟人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革命战友,“各人自有千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邹容的革命思想。一、邹容的革命思想是在我国民族危机极为严重、革命运动勃兴的形势下,在吸收当时各种先进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以爱国救亡为出发点的。二、邹容革命思想的核心,是以西方美、法革命为榜样,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腐朽、专制、卖国的清王朝,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三、邹容在《革命军》中,第一次具体阐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纲领,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做了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诗话》、《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文章 ,以其对“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倡导 ,启动了中国写作理论的现代转型 ,而且以其《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这部讲授作文法之好书 ,为当时以及后人提供了提高写作能力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韦护》是丁玲于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她首次将革命者形象纳入作品中,是丁玲从个人主义文学向革命文学开始转型的标志性作品。作品以五四运动前的社会为故事背景,以瞿秋白和王剑虹的爱情悲剧为原型,借作品中韦护与丽嘉爱情的不幸,来表现当时的社会中恋爱与革命、文学与政治之间是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的。在20年代"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兴盛的时代背景下,《韦护》一直以来被赋予"革命加恋爱"模式小说的内涵,曾一度被定义为"革命加恋爱"小说模式中的不成功之作。然而,《韦护》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学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是一般"革命加恋爱"作品中所不具备的,不能够将其简单地纳入"革命加恋爱"范畴中。本文将从《韦护》的文学独特性入手,进一步阐释和解读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革命的成败除了国内阶级特点外,还有国际环境的影响,认识这一点,对于我国今天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经济,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诗话》、《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文章,以其对“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倡导,启动了中国写作理论的现代转型,而且以其《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这部讲授作文法之好书,为当时以及后人提供了提高写作能力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