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理论的视角,深入挖掘整理滇西抗战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提出"20个1"的资源建设目标、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着力处理好图书馆、档案馆等部门如何在利用滇西抗战特色资料服务好滇西高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教学工作,在服务于滇西边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融入国家宏观战略的同时,不断完善、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作共建、全方位高标准和数字化发展方向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团结广大妇女的力量,陕甘宁边区改组妇女代表大会为各界妇女联合会,开展抗战动员工作。边区妇联通过开展纪念大会、发表告妇女同胞书,利用歌谣、墙报、传单和庙会等方式多层次宣传抗日。边区妇联积极扩张组织基础、提高妇女教育水准并着力改善妇女生活。在边区妇联的动员下,边区妇女踊跃加入妇联,积极组织自卫军、劝夫送子入伍、动员离队士兵归队以及慰劳支援前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边区妇联的动员工作为其他地区的妇女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工作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工作,也包括体育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各项体育运动得到了较大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当时条件极为艰苦的抗日斗争起了重要作用,为民族解放的伟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象研究党领导的其他抗战工作一样,有必要对党在抗战时期所领导的体育运动也进行一番研究和总结,这对继承体育运动的光荣传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施甸遗存的滇西抗战宣传标语,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滇西抗战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在目前全国尚无较多抗战标语遗存的情况下,尤为珍贵。对施甸遗存抗战宣传标语的产生、概况进行了阐述,对保存现状、存在问题、保护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解决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动组织、力量聚合、战略指导、战略布局等问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牵制了侵华日军的绝大部分兵力,成为全民抗战的主战场。因此,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6.
当前抗战纪念活动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抗战纪念活动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学术、网络、实践资源,这些资源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发挥新的作用,但在推广运用的同时要注意鉴别,把握好尺度。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期间,身居云南的张子斋以笔为枪,发表大量文章,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罪行进行猛烈抨击和揭露,强调抗战宣传,现在总结抗战文化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文化人在抗战文化运动中的作用、抗战文化的基本特征、抗战文化的表现形式,为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云南抗战文化运动的开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杰出的抗战诗人田间,发表了很多有关诗的精辟见解: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时代论、群众论、作家论、歌颂揭露论、创作论、创新论和街头诗论,这7大诗歌理论丰富了我国现代诗歌理论,值得当代诗歌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抗战的呐喊声、枪炮声、连同硝烟滚滚战火弥漫的血与火浇铸的岁月会不可抑止地汹涌出来,在我们眼前惊涛裂岸、闪烁不定。一篇篇、一部部抗战小说会带着生命的灼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推动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集团、共同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同时,阎锡山也比较顺利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于:牺盟会工作的局限性,八路军入晋作战急需发动群众的迫切性,以及阎锡山利用民众、守土抗战的积极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世纪初,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化道路开始萌芽,但受各种政党关系、国外势力的干扰以及国人自身文化体系的影响,一直发展缓慢。“记者座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记者自己的组织,参与者是在职的普通新闻记者,他们自发参与组织,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术修养、探讨新闻理论、确定自我价值。1935年之后,“记者座谈”投入较多精力关注日本侵华事宜。在《记者座谈》专栏上,他们对日本的新闻事业进行详细介绍。后期还有较多文章从职业道德层面对日本媒体进行批判。关于抗战压力下的记者工作如何进行的探讨也曾在《记者座谈》专栏上出现,关注抗战这个特殊背景下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操守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成了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和影响下,茅盾等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和文化名人来到新疆,组织新疆各族民众进行抗战文艺宣传,新疆文学艺术等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抗战文化,创作出一批反映抗战内容的优秀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朱宝昌教授     
朱宝昌教授,是著名哲学家、古典文学专家,1909年3月10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及硕士学位。抗战期间,在云南大学、燕京大学、中国大学任讲师。抗战胜利后,在上海法学院、上海无锡国专、重庆湘辉学院、西南师范学院任教授,重庆解放后,朱先生参加革命工作,在川东教育学院、重庆师范学院、西南军区师范学院任教授。195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副教授。1956年秋来陕,在西  相似文献   

14.
论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抗战在全国抗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被称为“全国抗战的模范区与华北抗战的中心根据地”,因而,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成为研究山西和华北抗战历史的重点。本文运用大量的最新的史料,从新的角度尽可能全面地论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委会),在山西和华北抗战中重要历史地位和经验教训。首先,阐述并肯定了“战委会”是我党我军努力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集团在第二战区(主要在山西)合作,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实现全面抗战路线的产物;其次,分析了“战委会”的性质和特点,论证了我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它对于巩固、扩大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和领导战区民众,为实现人民战争所发挥的伟大作用,从而证明了它是抗战初期全国范围内的一个模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再次,论述了党在战委会中对待阎锡山策略方针的具体运用;最后,扼要总结了“战委会”具有深远意义的经验教训,指出,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建立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5.
抗战小说对于中国的文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承载了"抗战"这一对于中华民族有着重要意义的题材,还以文学的形式传承着革命前辈们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宝贵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语境的不同,抗战小说也在每个时代以其不同的面貌出现.抗战小说的历次转向充分说明了抗战精神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的,它正不断地与每个时代结合,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拓展着抗战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资源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彭桂萼撰写的分析抗战形势、文艺兵应如何参加战斗和云南抗战文化的动态等方面的时评文章,反映了一个文化人所具有的思想水准和爱国情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振奋民族精神、推动抗战文化的发展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①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普及抗战教育,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了冬学运动。其中“庄户学”就是山东抗日根据地为适应抗战需要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创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当年烽火岁月中,它曾经是山东抗战教育的一面旗帜,在提高根据地人民的素质,宣传抗战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别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农村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滇西抗战历史文化厚重深邃,蕴含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是我们主动服务教学与科学研究,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服务滇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特色资源、特色服务和特色发展的重要渠道.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需要以高纬度、深层次、立体式和多视阈的方式,全面推进,研究方向应该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两方面,主要内容可涉及滇西抗战地位作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等.  相似文献   

19.
青年救国会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团结全国各界青年共同抗战,由于华北根据地主要是农村地区,因此唐县青年救国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团结根据地农村青年参加抗战。青年救国会在河北广大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在唐县领导青年和儿童运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抗战的胜利以及唐县社会生活的改善,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向来是优良传统,是党从弱小走向壮大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实保障。抗战时期,阜平县党组织建设大致历经了恢复重建与发展壮大、整理与巩固、全面巩固、整顿成熟等四个阶段,彰显了上级指示与基层执行之间的协作力以及基层组织运作的效果,成为了带领人民群众战胜敌人、巩固敌后根据地与取得革命胜利的领导核心。通过梳理阜平县党组织的发展脉络,考察党组织在抗战中的主要工作内容,认识阜平县党组织的建设在边区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总结历史经验,以期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