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人类安全和社会稳定,给政府危机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危机管理是一项非常规化的情景性管理,极大地考验着政府的随机决策和执行能力,同时对行政伦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试从行政伦理的角度阐述政府危机管理,在略述危机管理中的行政伦理困境后,阐述了走出政府危机管理行政伦理困境的建议,有助于公共危机管理的人性化解决。  相似文献   

2.
公共危机关涉多方利益主体,政府要在利益纠葛中正确取舍,合理有效地处置公共危机,必须坚持伦理向度。针对目前我国政府在处置公共危机中存在的诸如拖拉推诿、回应滞后,漠视生命、推卸责任,行为草率、纵容姑息等缺失伦理的行为,需要采取增强伦理意识、强化道德责任,促进伦理制度化、增强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加强伦理监督、落实道德责任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政府处置公共危机的伦理向度。  相似文献   

3.
公共伦理稀缺是道德教育面临困境的重要外因。而良好的公共伦理环境不是自生的,在社会转型期,以社会制度引导公共伦理的生成是必要的。以完善伦理的制度安排来引导和规约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通过道德法制化,维护公共领域的秩序;通过加强制度的执行,发挥制度的规导功能来整合人们的德性。由此,使道德教育获得公共伦理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公共性是公共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公共性要求政府以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公共伦理为公共活动提供伦理规范和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尚存在较为严重的政府公共性流失现象,例如寻租行为、部门利益化、地方保护主义、公物私用等等.实现政府公共性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从伦理角度对政府公共性流失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在行政文化、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制度和行政主体的层面上找出治理政府公共性流失对策,从而彰显政府公共性,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的背景下,大学行政主导价值有所迷失,这导致大学校长行政实践面临多重伦理困境。本文基于政府、大学及大学校长三个层面分析并提出消解大学校长伦理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一些领导者道德遭遇困境,集中体现在某些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在权力运用方面的不道德。对此,可认用行政伦理减缓"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以行政伦理的个个自主性弥补体制缺陷。这要求在行政伦理的基础上重塑领导者的道德,具体包括行政良心的培养、行政伦理规范的确立及伦理立法。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者的不同角色定位必然对应不同的伦理基础。本文从官僚制与解构官僚制的伦理困境出发,提出公共管理者首先应当是民主社会的公民,在认同公共管理者与一般公民的同源性前提下,进一步讨论公民和公民身份的政治价值以及相关的公民品德,在此基础上对作为代表性公民的公共管理者初步提出几点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8.
情的迷失是现代道德哲学困境的焦点之一.由于理性的极度扩张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原则即功利原则和个体原则的极端化导致情的伦理地位和伦理功能的削弱,进而使现代人陷入一系列道德哲学困境中:情欲的过度膨胀引发了生命困境;道德情感的世俗化引发了道德困境;伦理情感的退隐引发了伦理困境.因此,要超越这种困境,我们必须重新恢复情的伦理地位和伦理功能,以期恢复人的情感能力,使现代人的世俗世界和意义世界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民网络问责对地方政府传统公共决策模式提出了挑战。地方政府处置失当极易引发公共决策困境,甚至导致公共安全事件。若干典型案例表明,公共决策困境中的公众网络参与逻辑如下:公民网络参与是公共决策合法性的重要来源;网络舆论失控是公共决策困境的重要原因;理性的公民网络参与有助于走出公共决策困境。为此,在网络信息时代,地方政府要走出公共决策困境,其对策思路如下:确立多元化民主参与理念、确保公共决策中公民充分而有效的参与、重建地方政府的网络舆论话语权和提升网络治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政府在对流行病的防控中为了公共的健康难免会对个人的自由、隐私等权利有所侵犯,这种侵犯产生了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这种公共善之间的紧张。个人权利与公共善之间的冲突不仅是流行病防控中伦理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政治伦理中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争论的焦点,因此,可以将流行病防控问题放置于政治伦理的视域中进行研究。自由主义把个人权利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强调权利对善的优先性,这种个人权利优先理论不利于流行病危机的解决。而社群主义的目标是公共善,认为公共善优先于个人权利,这与流行病防控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社群主义可以为流行病防控提供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Although museum and galleries are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to refect and explore culture diversity in their collections and public programming, this has largely been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ethnicity. Issues of sexual orientation are largely ignored by these cultural institutions. This article explores both some of constraints facing museums and the strategies, ethical considerations and curatorial practices they might explore and adopt to refect and document our rich LGBT histories and heritage in their collections, and to highlight these histories in mainstream and special exhibitions and public programming such as events, talks and conferences hosted by museums. This work should be guided by close partnerships with the LGBT communities such as advisory groups. These changes will not be achieved overnight, but if museums have the leadership of their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and the support of their colleagues, a change agenda can be implemented progressively.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考察三种公共政策理论框架对伦理研究的缺失,借鉴其在理论研究中的有关方法,提出了一种综合研究和考察公共政策中伦理问题的框架式思路,以弥补各理论框架对伦理关注的不足和缺撼,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共政策在伦理上的合理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In his 2007 PESA keynote address, Paul Smeyers discussed the increasing regulation of child‐rearing through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the generation of ‘experts’, citing particular examples from Europe where cases of childhood obesity and parental neglect have stirred public opinion and political debate. In his paper (‘Child‐Rearing: O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the discourse of experts’, this issue), Smeyers touches on a number of tensions before concluding that child‐rearing qualifies as a practice in which liberal governments should be reluctant to intervene. In response, I draw on recent experiences in Australia and argue that certain tragic events of late are the result of an ethical, moral and social vacuum in which these tensions coalesce. While I agree with Smeyers that governments should be reluctant to ‘intervene’ in the private domain of the family, I argue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vention and support. In concluding, I maintain that if certain Western liberal democracies did a more comprehensive job of supporting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through active social investment i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then schools would be better equipped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they now face.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性质与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科层结构中同一级别,且隶属同一个上级政府管辖的地方政府为同级地方政府。同级地方政府竞争对我国区域经济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级地方政府在政治体系和区域经济体系中扮演的双重角色,决定了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同时具有政绩性和公共性双重性质,并以政绩性和公共性的强弱体现为依据,划分了我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三种竞争形态。  相似文献   

15.
肇始于十九世纪末"亡国灭种"的想象是国人对国家未来前途命运的一种最坏的预测,它所激发的民族情绪虽然使得传统民族主义暂时填充了"保国"、"保种"的内涵,但是,在文化歧出的大势中,对"国"与"种"的理解分歧,不仅阻碍了清政府主导的大一统国家的近代转型,而且也使东渐的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话语霸权,从而引发了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6.
伦理作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从伦理的角度看,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伦理失范的现象,探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失范的表现、原因和治理之策,有利于推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应用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政府所提供的在线公共服务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是,电子治理模式下的政府公信力却在不断地降低,尤其是我国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正处在一个低潮时期,对此,各地方政府必须在实施政务公开与信息反馈、平衡政民关系、推行移动政务与信息共享和严肃对待网络监督与制度保障等方面积极做出回应,才能有效地推动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公共治理:内涵 基础 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共治理,作为补充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不足应运而生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已逐渐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既是各国政府改革的实践总结,又是影响各国政府再造的一种全新理念。公共治理是以政府为主体、多种公私机构并存的新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公共治理产生于公民社会,源自于个人领域的不断扩大;培育和建立公民社会是实现公共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市场运作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农民工培训涉及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农民工之间复杂的博弈关系.为了使该工程的落实效果达到最大化,有必要对各方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谨慎处理其间的博弈关系.考虑到政府作为公共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可以通过促进农民工培训与农村社区教育有机结合、推动培训市场规范发育、加强公共信息发布等途径,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十一五”规划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中之重,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然而,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一直严重供给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行财政制度造成的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由于我国的公共事业责任基本在地方政府,因此必须进行新一轮的财政体制改革:首先界定市场与政府责任的界限,然后明晰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最后调整财权,建立起"以属地分税制为基础、财权事权相统一、财政收支相对等"的彻底的分税制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