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而踏板则被喻为“钢琴的灵魂”,由此可见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地位与作用。踏板在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不同的演奏家在同一乐曲的同一段落也许会运用不同的踏板技法,即便是同一个演奏家在不同场所演奏同一首乐曲,踏板的使用也可能会有变化。这种现象是许多因素所致,如乐器、声部平衡、作品风格、演奏场所和美学观等。踏板的准确运用可增强钢琴演奏的表现力,使乐曲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弹奏声音、色彩和风格。踏板在作品演奏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和声的变化 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避免了声音的浑浊。  相似文献   

3.
<正>踏板是钢琴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处理钢琴乐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弹奏时,合理地应用踏板会给乐曲增添不少光彩。如果处理不得当或滥用踏板,就会导致画蛇添足,破坏音乐形象。本文对钢琴踏板历史、基本技巧以及在演奏过程中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踏板的正确使用等方面阐述我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4.
钢琴踏板在乐曲中运用的是否合理,会为乐曲增添不少色彩.本文以舒曼《维也纳狂欢节》(op.26)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探讨踏板的具体使用方法.运用好踏板让感情融入到实际演奏中,呈现出人曲合一的完美效果.  相似文献   

5.
气息与扬琴演奏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为了表达人类思想感情而产生并存在的。扬琴演奏更是如此,一位优秀的扬琴演奏者,往往通过对乐曲的分析、理解和感受,来展示某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绪,并用鲜明的艺术形象感染他人,从而进入自己所要表现的情感世界。作为专业的演奏员,一般都具备较高的演奏技术,并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但在演奏同一首乐曲的情况下,为什么听  相似文献   

6.
踏板的使用是钢琴演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理解及使用踏板才能把所演奏的乐曲完整地表达出来,从了解踏板的类型、用途及使用方法,在演奏中的踩法、依据和练习方法,来阐明教学中正确使用踏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钢琴演奏者的文化修养、思想素质、性格特征、美学追求、艺术造诣等情况差异,不同演奏者诠释同一首作品往往表现出意趣各异而又合乎情理的个性,即使是同一演奏者演奏同一首钢琴作品也会往往由于时间地点环境氛围、心理状态、乐器质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对于一首钢琴作品来讲,没有完全相同、丝毫不差的两次演奏.正是这种对音乐作品的仁智互见、微妙各显的解释才构成了钢琴表演艺术中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局面,才使钢琴演奏体现出优劣高下的区别.钢琴演奏中这种艺术个性的体现既可能在对乐曲总体构思的把握上,也可能在对作品细枝末节的处理上;既可能在速度力度与节奏节拍掌握上.也可能在弹奏技巧与触键音色的运用上.有人更多地注重音乐的统一完整、一气呵成,有人更多地考虑作品局部之间的差异与对比;有人侧重技术手段.有人偏向音乐表现.钢琴演奏尽善尽美的境界在于音乐表现的既不同凡响又合情合理,在于演奏效果的独特韵味与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8.
钢琴被人们称作"乐器之王"。钢琴是可以很好的诠释音乐的一件乐器,能够和交响乐团相媲美的乐器。鲁宾斯坦先生曾经说过"钢琴踏板被人们称为钢琴的灵魂",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钢琴演奏中踏板的使用和其技术的运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钢琴的踏板(又称踏瓣),可以增加或减弱音的大小。踏板运用方法是具有艺术才能和高超理解力的表现,合理地应用踏板会给乐曲增添光彩,使得音色更加赋予变化,作品更加丰富,起到升华的作用,使之成为一门艺术,可增强钢琴演奏的表现力不,感染力,使乐曲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幽默曲》(op.20)是著名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优秀钢琴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体裁新颖,音乐情感丰富,演奏难度高.要想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获得完美的演奏效果,除了需要很好地把握音乐风格和掌握手指技巧外,合理的钢琴踏板运用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通过对该曲演奏中踏板运用的方式和技巧揭示踏板的运用对于情感体现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以帮助演奏者更加准确细致地诠释该作品所要表现的音乐情感.  相似文献   

10.
世界著名钢琴大师鲁宾斯坦曾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可见,合理的运用踏板是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踏板运用的好,就会给乐曲增添很多的光彩,对音乐内涵的表达起到积极地作用,如果滥用踏板就会破坏乐曲的音乐形象与风格。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优美的,奇幻的.聆听一首美妙的音乐可以让人获得情感上的愉悦.钢琴的踏板在钢琴演奏中十分特殊,钢琴踏板的发展和运用,伴随着长时间而且复杂多变的过程,与钢琴自身的发展一并前行.鲁宾斯坦曾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所在"由此可见,踏板在钢琴作品中十分特殊.若说一首作品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音高,那么,反之踏板对钢琴也是如此了.实践表明,适宜的踏板运用可以体现出演奏者的超高艺术才能,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程度等,而且为作品的音色、亮度方面添加色彩.踏板的学习一定要认真钻研,加上自身的努力和积累,熟练使用钢琴的踏板,为自己的演奏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12.
学过钢琴或者参加过钢琴比赛的人都遇到过同一问题,那就是同一架架琴,同一首乐曲,不同的演奏者会弹奏出不同的音色.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弹奏出的音色不同与演奏者的弹奏方法、触键方法、踏板的运用等很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儿童钢琴组曲》是柴可夫斯基针对儿童演奏者或钢琴初学者而创作的内容丰富的24首乐曲。每一首乐曲都反应了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24首乐曲备有特色,表现出孩子在生活中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及生活场景。在演奏每首乐曲时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刻画怎样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场景,因此要运用不同的演奏速度、力度、触键方法来准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钢琴在演奏过程中不同的触键手法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对钢琴曲的弹奏和表达效果也不同.钢琴演奏中的音色主要是指情绪渲染和意境描绘等内容,保证钢琴演奏的音色效果能够揭示乐曲韵味、塑造演奏形象,属于考核钢琴演奏者对乐曲理解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和手法对音乐表达和音乐展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内容和音色效果维护方法展开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当今筝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优秀的古筝演奏家不断涌现,且由于演奏家们个人的风格、技巧等等的不同,对同一首音乐作品演奏出了不同的版本,《临安遗恨》便是其中一首.为了使广大筝习者更易理解和演奏该作品,本文从乐曲及作曲家创作背景、音乐曲式及艺术特色和不同时期的两名演奏家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在自己演奏此作品时做到汲名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6.
踏板作为钢琴的灵魂,它们使用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关系到演奏效果的好与坏,下面对踏板的使用法谈几点我的认识。在演奏巴赫的作品时,右踏板的最重要的作用,也许是为了在需要时达到一个完美的连奏。所以在巴赫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又听不出来,才是惟一正确的方法。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贝多芬是第一位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到的程度的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在莫扎特的演奏中发现他的演奏纤细,但不连贯,他的演奏整洁和清楚,但有些空洞、软弱。那时钢琴的连奏和歌唱性的尚未被发现。而且贝多芬第一…  相似文献   

17.
肖邦创作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作品<辉煌的大圆舞曲>.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是个人主义、重主观、尚新奇、尚情感又重民族情义.肖邦的圆舞曲一直都足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的,喜欢用抒情和描写并与大自然紧密结合的.而这首乐曲有着高度的感情表现力,它的旋律具有抒情性、幻想性,再加上装饰音和踏板等技巧运用,使整首曲子的演奏风格别具...  相似文献   

18.
钢琴踏板在钢琴演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踏板的产生、踏板的构造原理、踏板的使用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论叙,使更多学习钢琴的学生能掌握钢琴踏板的基本演奏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低音提琴声部是管弦乐队中的一个重要的和声基础,整个管弦乐队演奏出的美妙的、立体式的音响效果,不单单是指挥、高中音乐器、打击乐器等对作品的音乐表达,而是低音提琴声部与其他高中音乐器、其他低音声部乐器等共同创造出来的。如果低音提琴的演奏效果不到位,将会直接影响整个乐队对于演奏作品的表达。从低音提琴的演奏动作及其规范问题、气息的调整与多种弓法的熟练掌握、演奏者之间的交流和专业沟通三个方面分析强化基础训练与提升演奏效果的关系,指出感知与领会乐曲是增强乐曲演奏感染力的重要环节,并从把握乐曲本身所反映的内涵和情感、将演奏者的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去、增强团队精神和协奏意识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夕阳箫鼓》这首乐曲运用了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和韵味塑造音乐形象.乐曲共分为11段,每段都用了形象而易懂的四个字作为小标题.根据各段的小标题,试对各段的模仿、意境、情趣进行浅析.对模仿民族乐器的弹奏提出几点演奏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