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现有招生就业模式的主要问题和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内涵,从模式的理念、架构和机制策略等方面构建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试图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点,构建社会需求与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之间的内在关联体系,以招生促培养、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缩小社会需要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差距,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招生作为高校的入口环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环节的起点.就业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标准,同时对招生及人才培养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质量会对高校的招生及就业产生直接影响,也是衡量高校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准.作为高校,需深入研判社会形势及人才需求情况,把握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进一步理清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章立制、量化考核、科学反馈等手段,积极构建三方协调联动的创新机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及招生、就业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推进招生培养就业系统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招生培养就业系统工程是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校办学的必然选择。高校要坚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积极推进招生培养就业工程建设,实施整体联动机制,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才是招生和就业的治本之策,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难点在于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还不够匹配,就业市场反馈高校招生培养的机制还不够灵敏。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四环联动”工作机制,提升高校内部治理效能,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实现“入”与“出”“供”与“需”“内”与“外”的协同,是当前高校应对高质量就业困境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招生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而毕业生就业工作则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坚持“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出路为导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强招生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力促学院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宣传。保证质量.精心做好招生录取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校“双精准”人才培养以精准对接社会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诉求为目标。高校通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扎实落实招生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考生诉求与专业选择、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人才输送与就业岗位、就业评价与专业调整五个对接,把“双精准”目标贯穿于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有效缓解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石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模式,一方面可通过利用企业、研究单位的人员、仪器设备的优势,借助社会力量办学,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钦州学院在化工类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中,通过产研结合,以产促研;产学结合,以产促学;研学结合,以研促学;研教结合,以研促教等,实现了培养高素质石化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招生宣传最直接的目的是指向生源质量,但细分起来则远不止于这些,它还包括高校“品牌形象“的塑造、学校的人才培养、校风学风的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等诸多方面.但是由于这些关联因素难以全部量化,也无法计算出招生宣传工作的投入与实际取得的效果之间的线性对应关系,所以在现实中时常会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使高校招生宣传仅仅停留于表面层次,难以深入或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学校发展过程中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之间矛盾的日益显现,改革学校招生、就业制度及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建立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将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赤峰学院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现状和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提出建立赤峰学院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通过不断提高学校生源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毕业生的充分、高质量就业,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主要在于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各高校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不同层次的适合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应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联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和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家长和社会紧密联系。所以,高校必须建立并不断强化招生,培养,就业相统一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2014年起,地方高校相继向社会发布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关系来看,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成效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指标,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因此,地方高校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互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8,(19):187-188
普通本科院校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长效机制已成为普遍趋势,本文分析了招生、培养、就业三者关系,探究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难日益加剧;高校招生就业和人才培养各职能部门相对分离,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对此提出了对策建议,即机构、制度"双到位",完善招生、培养、就业长效联动机制,因校而异,建立各具特色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江西南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学校于1996年由南丰县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南丰县职业中学、琴城中学三校合并而成。几年来,学校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以管理促质量、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办学思路,立足县情,艰苦奋斗,开创了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学校把育人放在首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的形成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学校以优异的办学效益,突出的招生优势,广泛的社会就业渠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被誉为“抚州市职…  相似文献   

15.
招生制度改革涉及到选拔和造就人才的“原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学校实施培养前的一次质量控制;分配制度改革(这里提就业制度可能更合适,现暂且用分配)则关系到能否将合格的毕业生输送到需要的岗位上去,并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是对学校培养工作的质量的检验和认可。招生与分配是学校教育工作首尾两个环节,涉及到学校与外部环境的种种联系。因此,讨论招生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以学校与学校外部的环境的联系为出发点,并且以学校的培养工作能适应社会环境,进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一、高师院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依据 (一)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之回顾  相似文献   

16.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反映两个方面的状态:一是就业岗位所提供的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专业技术及个人发展前景等是否符合就业主体的个人预期;二是人才使用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程度,即用人单位能否为毕业生提供符合高职人才培养层次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岗位.要达到毕业生就业的这两个基本状态,最有效的途径是实行订单培养,推进校企合作,开设受市场欢迎的专业,培养能够胜任工作要求的毕业生,实现学校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高校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确立了对口招生计划.由于对口招生的生源不同,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校企合作、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与改革.为此,以巢湖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为例,对以上提及的五个方面进行了设计与改革,以期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不足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折射出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已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极为重要的任务.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及引发的原因的分析与思考,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试图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寻求一种有效的链接.  相似文献   

19.
全面质量工程视角下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理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后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质量工程"的目标和要求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理念核心也应归于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质量意识的强化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论扩大高校招生工作自主权与完善自我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校招生工作自主权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法>第32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高校招生工作既要确保学校的发展规模,又要保证生源的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项工作日益引起高等学校的普遍关注.评价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最关键的指标有两个:一是教师水平;二是学生质量.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声誉,可以说生源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