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其危害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中已占70%。主要是团伙盗窃、抢劫等案件,团伙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集团。青少年由于受生理、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作案时容易相互依附,借势壮胆,结成团伙进行作案。根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团伙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团伙成员趋复杂化,成年人与青少年相互结伙作案增多。这种团伙犯罪形式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  相似文献   

2.
分析G市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可以看出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团伙犯罪增多,犯罪主体主要是逃学或辍学青少年且呈低龄化趋势。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体制原因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直接原因是农村教育与管理的缺失,主观原因是留守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不高。我们应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与监护体系,遏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3.
分析G市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可以看出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团伙犯罪增多,犯罪主体主要是逃学或辍学青少年且呈低龄化趋势。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体制原因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直接原因是农村教育与管理的缺失,主观原因是留守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不高。我们应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与监护体系,遏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4.
朱四臣 《天中学刊》2001,16(1):53-55
团伙犯罪,在我国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当前农村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有效打击农村的团伙犯罪,我们将其分为盗窃团队、抢劫团伙、流氓团伙和综合性犯罪团伙,并认为各犯罪团伙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等诸方面的发展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变革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客观反映,有其存在的社会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就政治因素而言,我们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使社会出现政治弱化和社会控制乏力,从而农村团伙犯罪,特别是流氓恶势力提供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是很多人都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从残忍地杀戮同学的马加爵,到用弹钢琴的手杀害无辜的药家鑫,从大学生盗窃到青少年团伙抢劫,人们在震惊、惊叹之余,也在质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些本来可以有着光明前途的孩子走上了歧途?纵观各类典型案例,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团伙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形式了解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特点,探索青少年闭伙犯罪的心理原因和预防措施,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团伙犯罪,对促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是很多人都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从残忍地杀戮同学的马加爵,到用弹钢琴的手杀害无辜的药家鑫,从大学生盗窃到青少年团伙抢劫,人们在震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四高一低”的趋势 ,即 :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例偏高 ;14至 18周岁年龄段强奸、抢劫犯罪比例偏高 ;18至 2 5周岁年龄段盗窃、抢劫犯罪比例偏高 ;农村青少年犯罪比例偏高 ;青少年违法犯罪年龄偏低。而且青少年犯罪人数增多、涉及面广 ,甚至出现了“十  相似文献   

9.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团伙犯罪突出。近年来,未成年人拉帮结伙进行团伙犯罪的情况明显加剧,帮会色彩日趋浓厚。据某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去年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占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现在的少年犯罪大多数是以侵害财产、人身伤害为主要犯罪动机和目的,以结伙抢劫、盗窃、绑架、敲诈为作案手段。有的团伙有自己的帮规、有会徽、有纪律有分工,已具有黑社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一、对刑法内容补充的必要性1.来自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报告。9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新类型比以往明显增多,依次排列是:盗窃、抢劫、流氓、强奸、伤害、绑架等,其中主要是盗窃和抢劫,约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危害着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而其中,青少年团伙犯罪又是一种主要形式,它比单个的青少年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视角,在对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心理预防、社会预防和综合治理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前,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全球的社会问题,突出表现在青少年所占比例大、人数日益增多、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蔓延快、手段凶狠、危害严重、团伙犯罪突出等等。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就要很好地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成因,才能有效地教育和转化违法犯罪青少年,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3.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率不仅逐年上升,而且在犯罪的性质、成员组成、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盗窃案件多.盗窃案件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居首位.盗窃的物件从小到自行车零件,大至高档轿车的标牌、电脑、入室盗窃大额现金等无所不有.  相似文献   

14.
一、职校生犯罪的特点1.侵犯财产性犯罪严重。敲诈勒索、盗窃、抢夺在职校生的犯罪活动中始终位居前列。2.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对象的各种犯罪。据统计,斗殴、群殴、携刀棍伤人、抢劫在职校生的犯罪活动中占很大比例,且呈上升趋势。3.内外勾结,团伙犯罪案件较多。在校生与社会劣迹闲散青少年相互勾结,在校内外公开寻衅滋事,频频作案。有资料表明,在职校生的犯罪活动中,一人或结伴作案的只占20%,其他均为团伙作案。4.报复性犯罪突出且有增无减。一些学生为人霸道,好…  相似文献   

15.
《家长》2004,(Z2)
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在经历了1995年、1996年的低潮期后,近年来再次呈现上升趋势。其犯罪特点有四个突出表现:从犯罪主体分析,青少年犯罪向低龄化发展;从犯罪手段来说,青少年罪犯的作案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特点;从犯罪类型来看,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涉毒案件数量剧增;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另外,青少年自身有合群性,崇尚江湖义气,在犯罪中往往组成团伙以聚力壮胆。分析这几年的青少年犯罪团伙可以看出,这些团伙的组织水平和犯罪水平都已发展到一个…  相似文献   

16.
目前,社会上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而且犯罪年龄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盗窃、流氓、打架斗殴、拦路抢劫等。翻阅一例例触目惊心的卷宗,从中不难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社会影响、学校教育不力外,还往往与青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是家长特别担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尽管青少年犯罪是个别现象,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如何减少以至避免青少年犯罪,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主要特点1.犯罪主体呈“七多”态势。低龄犯罪增多,农村未成年犯罪增多,在校生和辍学少年犯罪增多,独生子女犯罪增多,女性犯罪增多,低文化水平者犯罪增多,重新犯罪的增多。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被认为是继毒品、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且日益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征。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令人担忧,在犯罪数量、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方面表现出低龄化、暴力性增强、团伙犯罪增加、犯罪动机突发性强等新的特征。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了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虽然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但依然有数以千万计的青少年过着留守生活。这些孩子的父母背井离乡,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亲情关爱和有效监管,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沦为了问题少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根据政法系统提供的信息,我国留守青少年案件数及犯罪人数呈双上升趋势,留守少年为钱财犯罪的案件较多,教育程度和犯罪人年龄都偏低,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三五成群,无所事事,经常发生群体性犯罪,如一起打劫、盗窃等。那么,如何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吸毒贩毒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其中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日本政府正式发表的2001年版<青少年白皮书>称,盗窃等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恶性犯罪明显增加,占到了少年犯罪总量的一半以上.美国校园暴力猖獗,4年来已有数十人死于非命.而我国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趋势也一直居高不下,这种现象已经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如何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探索青少年犯罪特点及成因,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经是摆在各级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