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前不久曾这样说:"版权贸易与华文出版,都是新世纪中国出版走向世界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且要努力做好的工作.版权贸易既是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服务贸易的一个内容,也是知识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版权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新中国出版业而言,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软件等的版权贸易,已成为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图书版权贸易已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桥梁。逐渐增长的图书版权贸易额和十年的图书版权贸易总额均显示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正稳步走向世界,对外图书版权贸易已初具规模。但是,从图书版权贸易中成功获取出版资源,还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全面配合,严格准确的市场分析、完备的营销策划和高效的生产安排对于图书版权贸易的成功运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9月1~3日,作为2005BIBF主宾国文化活动的主要部分,由法国国家出版局主办的以"对比中、法图书出版与发行"、"著作权,版权与版权贸易"、"人文社会科学出版:中、法图书版权贸易与出版"、"生活的艺术图书:版权贸易与中、法两国‘生活的艺术'出版"为主题的四个论坛在北京召开.中法两国出版业界的高层代表就两国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法国出版商协会主席塞尔日·爱热尔的发言,对国内了解法国目前的图书出版与发行市场有所帮助.2004年,法国的出版社出版了6.5万种图书,其中3.3万种是新书.版权转让收入达1.05亿欧元,销售图书4.36亿册.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与国外同行的交往、合作日渐增多,出版业亦然.尤其是1992年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保护公约>后,我国版权贸易陡增.据国家版权局统计,从1999年至2000年,我国与海外的图书版权贸易数量超过30900种,其中引进25700余种,输出5100余种①.2000年至今,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更是日趋兴旺,极大地丰富了出版内容,增强了科技文化的交流,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编辑之友》2011,(8):12
自2002年中国大力实施"中国图书走出去工程"以来,中国图书在实物出口、版权贸易、合作出版、境外直接出版等方面步伐加快。中国出版物版权贸易逆差逐年缩小,版权贸易引进品种与输出品种比例从2002年的15:1降至2009年的3.3:1。2009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28家成员单位全年共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徐平报道:广西出版界近几年同海外合作出版,进行版权贸易,甚为活跃。广西出版总社下设有对外合作出版处,并成立有万达版权代理公司、广西图书进出口公司。总社对与海外合作,很为重视。广西有8家出版社,差不多家家都有版权贸易。自我国参加世界版权公约以后,购版权出版的图书,也有相当数量。  相似文献   

7.
2014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48431种,引进版权16695种,输出版权10293种,图书版权贸易引进和输出的比例为1.9∶1,与2013年的2.3∶1相比,图书版权贸易逆差有较大幅度缩小。本文对我国图书版权贸易2014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统计,针对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当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图书“走出去”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7月4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召开版权贸易专题研讨会,来自10家版权贸易重点单位的有关专家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动态监测数据库》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了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现状与进展。会议分为"少儿、文学图书版权贸易"和"对丝路国家版权贸易"两个专题进行。根据与会专家介绍情况来看,随着我国图书版权输出规模不断扩大,版权输出结构不断完善,出版单位对版权输出日  相似文献   

9.
专业版权代理机构在图书贸易中起到了渠道和桥梁的作用,促进了版权贸易的形成.尤其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文化高速发展时期,对版权的引进和输出都存在巨大的需求,因此专业版权代理机构理应大有可为.然而实际情况是,相对于国内近600家出版社、200多家电子音像出版社、逾万家报纸期刊和新兴网站而言,目前我国的20多家专业版权代理机构不仅规模小得不成比例,而且在经营上也是苦苦支撑,举步维艰.而同期,尽管我国至今未批准任何国外机构从事涉外版权代理,但一些境外出版集团和专业图书版权代理机构却看好中国图书市场,纷纷抢滩中国,设立代表处,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通过具有全球时效性的版权资源和专业优质服务,获得了国内出版社尤其是中小出版企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互联成"地球村".英国和美国、德国、日本是世界四大出版强国和主要的图书版权输出国,拥有2400多家大大小小的出版社,年出书超过11万种.由于英语语言的强势地位,英国图书出版业的全球化正由概念逐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辽宁教育出版社遵循“与一流出版公司合作,引进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观念及一流的管理制度”的引进战略,积极开展图书版权贸易,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30多家著名出版公司进行了合作,十年来共引进版权208种,输出版权83种。  相似文献   

12.
强化引进版权图书出版的编辑意识姚文瑞我国加入国际著作权公约已经5年了。5年来,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图书版权贸易事业越来越兴旺,引进版权图书的出版成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出版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以至近年来引进版权图书范围不...  相似文献   

13.
英国图书市场 英国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大图书市场,每年出版新书超过12万种,是世界最大的图书出口国(超过美国),其版权贸易量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位,最大的出口市场依次为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其它欧盟国家.出口产品占英国图书总产值的30%.英国目前大约有2700家注册的出版公司,员工约有3万名,一半的员工和超过一半以上的市场由最大的25则发展空间非常巨大,但任务同样限巨.  相似文献   

14.
辽宁教育出版社着力于传播科学文化和发展教育事业,本着“引进一流、体验一流、成为一流”的指导思想,遵循“与一流出版公司合作,引进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观念及一流的管理制度”的引进战略,积极开展图书版权贸易,开始了与国际一流出版公司合作的历程。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30多家著名出版公司进行了积极友好的合作,十年来共引进版权208种,输出版权83种,形成国内原创图书教辅类图书和引进的图书各占三分之一的全新出版格局。不仅为国内读者奉献了国际一流的精品佳作,丰富并繁荣了我国的图书出版市场,而且在国内外产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科技高速发展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出版行业的版权贸易可谓相当繁荣.各出版社在各个出版领域与境外出版机构或作者签署了大量图书授权出版合同.一般情况下,授权合同中除了写明作品的名称、授予的权利种类、地域范围、版权转让金额及合同期限等以外,往往还对出版方的义务有比较明确的约定.  相似文献   

16.
刘红霞 《出版广角》2015,(12):44-45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在国际市场逐渐占有一席之地,但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不利地位.本文以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现状为切入点,探讨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对策,旨在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我国版权贸易中的图书品种不断增多,贸易范围持续扩大,贸易逆差不断缩小.但同时,我国版权输出与引进在内容类别上还存在严重不对等情况;版权贸易主体分布失衡;翻译和出版人才不足.因此,今后我们要利用地缘条件开展版权贸易;进行特色、优势版权文化产品专题贸易活动;借力经贸发展友好国家的版权贸易;利用国家文化推广项目;依托文化产业链条发展版权贸易;实行“衍生+跨界”;实施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8.
本刊要闻     
4月3日至8日,四川图书港台版本展在成都举办。这次展出的图书是四川省20家出版社出版的和近几年来通过合作出版、版权贸易等形式出版的图书中的一部分,装帧精美,版式设计新颖,加之内容题材广泛而有深度,深受读者欢迎。很多港台出版商纷纷表示,愿意继续与大陆图书出版社开展合作出版与版权贸易。  相似文献   

19.
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活动,是一项展示我国版权贸易成就,推动版权贸易工作的重要活动,也是出版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抓手,已成为行业内最有影响的年度活动之一.近年来,为配合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活动主办单位不断严格推介标准、规范推介程序,增加了版权输出推介的数量,加强了获奖图书、获奖单位和获奖个人的宣传力度,得到了出版单位的积极响应和高度重视,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本次活动评出的100种输出版优秀图书,50种引进版社科类图书,30种引进版科技类图书,10名典型人物,10名优秀版权经理人,反映了2013年度我国引进版和输出版图书的重要成果,体现了我国图书版贸工作的主要成绩. 关于如何进一步做好版权贸易工作,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我谈两个方面的情况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泽西 《新闻世界》2014,(1):149-151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况,本文结合版权贸易的特点和版权贸易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合理性进行辨析,认为不能将版权贸易与出版物贸易等同起来,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状况不能单通过贸易所处顺差地位或逆差地位来评价,而要理性对待我国图书版权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