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网络自制剧植入式广告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滟珺 《出版广角》2016,(23):69-71
近年来,网络自制剧植入式广告受到广告主的欢迎.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自制剧、植入式广告等相关概念,介绍网络自制剧植入式广告发展背景,并对网络自制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自制剧产业快速发展,点击量过百亿的现象级网剧层出不穷.在数量繁荣之下如何推动网络自制剧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大社会效益,需要基于数据驱动挖掘传播学内在机理,把握好网络传播规律.本研究以2011年至2018年上线的网络自制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海量数据分析要素的量化效果,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论证网络自制剧传播效果的影响要素,完善网络自制剧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3.
张超然 《今传媒》2014,(7):68-69
网络自制剧是近年来的一种新生事物,随着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加强了对网络盗版的打击力度。我国电视剧的播放成本飞速上涨,网络播放版权也纠纷不断,遂我国开始了网络自制剧的新探索。由于网络自制剧的高速发展,其中也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从我国网络自制剧的现行状况进行分析,分别从剧本创作、技术制作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进行讨论。并针对我国网络自制剧中面临的困境和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迪 《今传媒》2024,(4):128-131
2020年,《风犬少年的天空》横空出世,拉开了B站网络自制剧的序幕。2022年,随着《三悦有了新工作》热播,B站网络自制剧再次成为大众热议焦点。B站网络自制剧立足平台调性,瞄准“Z世代”市场,以年轻化、创新性内容丰富了我国网络剧生产格局。本文遂由此出发,对B站网络自制剧的发展进行整体概括,简析B站为何涉足自制剧生产轨道,同时,从内容、传播、产业三方面探究B站网络自制剧的发展路径,并探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未来发展态势,旨在为网络自制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自制剧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使用手机来观看网络自制剧。从2014年的网络自制剧元年到如今,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内容低俗化、同质化,广告模式生硬单一等。本文就当前网络自制剧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发展策略,以帮助网络自制剧朝着良性的道路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6.
杨柳 《传媒》2015,(2):64-66
网络自制剧植入式广告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却取得了飞速的增长.与传统影视剧的植入式广告相比,网络自制剧植入式广告在传播特点、运作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在分析原有植入式广告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自制剧植入式广告特点,提出了适应当前传媒生态环境的网络自制剧植入式广告运行模型,以期为学界和业界更好地研究与运用植入式广告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玲  陈小红 《声屏世界》2016,(11):48-50
我国网络自制剧产业发展迅猛,其产业链基本形成,但有待完善。论文将我国网络自制剧产业的产业链分为三层。首先是对产业链上层的制作环节中网络自制剧的制作主体的研究。其次对中层的发行环节的探索,主要研究其营销模式。最后对位于产业链下层的受众进行分析,探讨受众分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自制剧是2009年以来在国家网络版权政策下催生的新兴事物,它不仅实现了跨媒介传播,成为网络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丰富了影视传播渠道,成为影视“整合营销战略”的有益补充,具有极大的成长空间.本文对网络自制剧的崛起发展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前景和成长态势,在肯定其探索价值的同时提出有益于后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万万没想到》等网络自制剧,以较低的成本赢得了众多网友的一致好评,网络自制剧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迅速被受众喜爱。现有的研究大多专注于网络自制剧的营销、发展状况,较少分析网络自制剧的传播内容及其所含有的文化取向。事实上,网络自制剧之所以深受网民们的热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通过发展审丑文化,迎合了一部分受众的需求。本文以万合天宜公司与优酷网站合作出品的网络自制剧《万万没想到》为例,通过对该剧的传播内容及传播效果分析,探析网络自制剧中的审丑文化,并对网络自制剧的监管、制作、观看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尤达 《传媒》2018,(1):79-82
我国电视剧海外发行经历了四个阶段,逐渐形成规模化趋势.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网络自制剧也成为"国剧出洋"的新趋向,在未来必将承担起"国剧"对外传播的重任.本文运用拉斯韦尔"5W"模式,分析了现阶段网络自制剧海外发行的五种传播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张昕 《今传媒》2015,(2):108-109
从2010年开始各大视频网站纷纷试水自制网络电视剧,四年过去,网络自制剧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高的点击率和关注度让自制剧成为视频网站着力发展的方向。根据传播过程中两大要素——受众和传播内容,结合大数据分析网络自制剧传播特点,以此探究其成功的原因,以期网络自制剧能获得更有规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11年至今的的中国网络自制剧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中国网络自制剧的研究起点及概念。梳理了中国网络自制剧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并发现研究中的不足。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网络自制剧的文化本质及技术内涵将会引领新一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16年,网络自制剧呈井喷式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如《余罪》第二季上线10分钟播放次数就突破了1000万,其他视频网站的网络自制剧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了全新的电视剧制播新格局.与传统电视剧不同,网络自制剧在生产模式、制作模式、传播模式和盈利模式上都有所创新;在故事情节上更加生动、吸引人;剧本编写也更加走心.因此,网络自制剧才受到广大受众的追捧和热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自制剧已经发展成与传统电视剧分庭抗礼的新剧种。它不仅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收视过亿的奇迹,还业态日渐成熟,彰显出强劲的传播优势。目前我国网络自制剧进入了质量和数量双重突破的关捩期,基于以上情况,本文从传播过程的诸要素着手,分析网络自制剧在内容、受众、传播者、传播渠道及效果等层面表现出的传播特征,以期揭示其飙红逻辑。考虑到网络自制剧兴起的文化动因,本文对其传播特征的探析有意识地置于大众文化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种由视频网站与传统影视剧结合而成的新兴艺术形式——网络自制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品,网络自制剧制作简单、播放灵活、成本低、收益高,恰好能够满足网络媒体的需求,其使用价值也不断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网络自制剧到底是前景无限,还是昙花一现,其优势和特征有哪些?问题和不足又体现在何处?本文在尝试对网络自制剧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清晰界定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发展动因和商业模式进行深入探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出预判.  相似文献   

16.
网络自制剧作为视频网站应对版权危机、异质化竞争,开拓新的营销模式的选择,正处于热火朝天的发展势头之中。本文以网络自制剧的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根据市场营销学的“4P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和整合营销四个方面论述网络自制剧的营销策略,提出以创新理念为核心的网络自制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网络自制剧的收视度及影响因素是视听行业的热点话题.研究发现,播放过程中,网络自制剧的收视度与搜索度具有高度正相关性.同时,收视度与热议度、吸引度具有相关性.IP改编、题材多元性对网络自制剧的收视度均具有影响.研究还发现,网络自制剧的收视度与满意度、参与度不具有相关性.同时,是否花费费用不会对收视度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社会、科学、政治等多方领域。其中网络自制剧作为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的爆发性产物更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本文将先阐述网络自制剧的崛起及大数据的概念,后通过分析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在网络自制剧《白夜追凶》的内容选取、营销战略及受众分析上的应用,来探析网络自制剧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网络在线视频市场在近几年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网络视频2014年第三季度市场规模达到68.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八成。网络视频产业的快速增长催生了众多新型的网络视频形式的产生和发展,以往从广播电视台直接购买视频内容的传统的视频网站运营模式已逐渐向网站视频内容的自我制造过渡,中国视频网站的"自制"时代已经来临。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几年逐步兴起和发展的网络自制剧的发展状况的调查和研究,结合我国当前网络视频网站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网络自制剧的未来发展进行一定程度地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梁晓玲 《东南传播》2011,(5):128-130
近年来,我国内地自制剧的发展趋势强劲,几个主要的省级卫视不断参与其中,自制剧已经成为不少电视台每年计划中的重头戏.针对目前国内省级卫视自制剧的制作粗糙,艺术表现形式恶俗,植入式广告过多,营销手段欠完善等问题,在阐述其存在及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前提下,重点讨论目前适合中国国情的自制剧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