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叙事”,就是对一个或多个事件的叙述,它既离不开事件,也离不开叙述。叙事主要体现在文学领域,或如杰姆逊所言,叙事最好的研究对象是故事、传说和小型的文学作品。但对新闻文本而言,叙事也同样重要。经济新闻的策划与报道中,采用何种叙事手段和话语策略与传播主体所追求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效果有直接关系。根据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叙事学可以分为故事、话语、叙述三个层次。笔苦也将沿袭这三个层次,以媒体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宣传报道及其效果为例,分析叙事策略对经济新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闻叙事学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之国 《青年记者》2005,(10):31-33
所谓“叙事”,就是对一个或多个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的叙述,它既离不开事件,也离不开叙述。根据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叙事学可以分为故事、话语、叙述三个层次。本也将沿袭这三个层次,以新闻事实为基点,对新闻叙事学的建构做一番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物类报道在新闻性与文学性之间由于平衡性的欠缺而长期处于纠结状态,而我国学界对人物类特稿的研究在系统性与深刻性上略显不足,因此从叙事学角度探讨人物特稿写作规律就显得较为迫切且意义十足.《人物》杂志2012年5月以后以新颖的理念、娴熟的叙述技巧改版面世,赢得了受众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因而成为人物类特稿研究的绝佳范本.本文从故事和话语两个维度探究人物类特稿的叙事规律,力求为特稿写作提供些许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主题性报道是当前传统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最重要、也是占比最大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这类报道却常常并不叫好。所以,主题性报道亟需转变话语体系,通过概念事件化、事件人物化、人物情节化的叙述结构、人文关怀与多维角度的叙述立场融入百姓话语体系,实现新闻表达的有效呈现和新闻价值的本质回归。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主题性报道转变话语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方雅致 《东南传播》2021,(7):142-146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成为主流媒体的必争之地,央视推出的康辉vlog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案例.从建构主义视角解读康辉vlog的叙事话语特征,对于洞察融媒时代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话语秩序有一定的揭示作用.通过诺曼·费尔克拉夫提出的三向度话语分析框架——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对康辉vlog进行剖析发现,视频文本通过细节的政治隐喻、受众的互动控制、说话主体的普遍特质和场景剪切的互文性完成了时政新闻报道这一话语实践,彰显大国外交风采,阐释中国国际地位的现实基础.然而,vlog+时政新闻报道也存在一定问题,新闻话语的技术化和商品化趋势消解了新闻深度,媒体当以更谨慎的态度发挥新技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国家声音与政治景观:《新闻联播》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联播>作为央视新闻的核心节目,积极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有效宣传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形成了特有的话语结构和象征功能,成为"联播体"的典范.但由于其"新闻"话语叙事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在社会转型加剧、媒介内容膨胀、受众需求变化等情况下,其强大的效果不断被弱化.因此需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传播观念,改变过于僵化的业务模式,回归新闻传播规律主导的途径,以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故事化叙述是最符合当代人心智的一种信息模式,将其引入到时政新闻报道领域可以有效地改善时政新闻可读性差的问题,提高其传播效果。本文探究的是智媒时代时政新闻的故事化叙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二平 《青年记者》2007,(20):59-59
叙事学家把叙事分为两个层次:"故事"和"话语"。作为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叙述与建构的产物,新闻话语无疑是一种叙事话语。叙事分析的资料不仅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童话",还包括"新闻报道"。叙事是对序列事件的再现,再现是逐一展现的过程。如果对一组事件的了解是不完整的,那么无论遗失的信息是被暂时延宕,还是被永久压制,对已知事件的阐释都可能得到被压制或被延宕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一、从叙事学到新闻叙事学 叙事学是关于叙述文本的理论,兴起于法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69年,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洛夫在《(十日谈)语法研究》中,首次提出"叙事学"的概念. 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一书中,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代表人物热奈特将叙事分为纪实的叙述和虚构的叙述,新闻被列举在了纪实叙述类作品中.其实,新闻不仅是叙述,还是人们接触最普遍的一种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夏颖 《新闻战线》2020,(2):115-118
作为互联网传播格局下的新型产物,时政微视频成为传统主流媒体积极转变话语形态、创新时政表达的重要载体。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在2019年先后推出多种类型、多样主题的系列微视频节目,适应融媒体传播环境进行节目策划,创新了叙事话语的表达形态,提升了政治主题的传播效度。  相似文献   

11.
成方舟 《青年记者》2012,(26):28-29
叙事话语是电视新闻故事内容表达的方式和技巧,"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世界就是由这一叙述话语规则构成的世界"。①而意识形态依据基本认知信仰来界定,这种基本认知信仰形成了群体成员间共有的社会表征的基础。也就是说,人们在种族和性别上的信仰,决定了他们的话语和其他社会实践。因此,意识形态与叙事话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意识形态决定了话语的  相似文献   

12.
延安《边区群众报》具有群众化特色,这使得该报刊登的新闻文本之间产生了内在张力.本文对延安《边区群众报》的新闻文本进行分析,发现该报的叙事策略也是其宣传策略,最重要的叙事模式则是宣传模式;该报新闻文本话语结构简单,重塑了乡村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3.
国家形象影像表达的话语策略,应该摒弃话语思考中的抽象思维惯性、话语传递中的宣教思维惯性、话语选择中的影像思维惯性,从影像叙事的表现蒙太奇策略转换到以讲故事为核心的叙事蒙太奇策略,让影像人物从符号变得真实,让影像叙事从诉诸理性转变为诉诸感性,让叙事姿态从主观变得客观,进而增强国家形象片的愉悦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报纸作为传统媒介中的第一媒体,其政治文化功能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社会传播力.本文对话语、新闻话语以及政治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释,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审视了报纸新闻话语的政治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组织结构的建立,报纸新闻话语的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以及受众认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王米洁  徐莹 《东南传播》2021,(6):135-137
战疫微纪录片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新型纪录片形式.从创作主体可分为官方、民间以及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形式.本文从拉热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出发,从叙述者、叙事手法的层面对官方和民间两种战疫微纪录片的创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从创作主体的风格和叙事的视角、群像叙事手法以及叙事推进方面都有不同特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战疫微纪录片已成趋势,融合创作在视角和价值的层面上都更能凸显叙述内容的真实力量.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话语转变是电视新闻节目播出的重大变化,其本质上是一种传播和沟通行为的变化.新闻话语转变是传统传播模式的解构,话语转变是新闻观众受众地位提高的表现.新的话语产生了新的文本,新的叙事方式,使电视新闻观众爱听爱看,从而提高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相似文献   

17.
李昂 《新闻世界》2011,(10):76-77
近年来,在国内新闻类期刊的百舸争流中,《Vista看天下》(以下简称《看天下》)杂志可谓领一时风骚。作为创刊不久的新锐杂志,《看天下》仅用五年时间就成为了实际发行量较大的时政和文化类新闻刊物之一,实现了从异军突起的"新秀"到引领风潮的"佼佼者"的成功转变。本文以《看天下》的成长历程为主线,从杂志理念的建构和完善角度出发,归纳了其成功经验,并试图以《看天下》为蓝本,梳理出今后新闻期刊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融媒时代,财经数据新闻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新技术与数据新闻生产的不断融合,数据新闻的报道话语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本文以财新网“财新数字说”栏目为例,从技术、叙事、内容生产三个方面探讨融媒时代数据新闻的话语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19.
陈阳 《新闻窗》2013,(5):42-42
一般来说,“新闻故事化”是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新闻的故事化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驷见在,它已经从新闻的后期处理环节逐渐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同时,新闻故事化的处理方式也从社会新闻领域逐渐蔓延到时政新闻,尤其在“走转改”活动开始以后,新闻故事化成为众多新闻记者在采写中频繁使用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李青 《新闻爱好者》2008,(11):137-137
新闻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叙述故事的角度、观察点或视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叙事框架。叙事框架是由叙事人选择和掌控的,它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翻版,也代表了一种强烈的价值介入和话语霸权。因此,叙事视角不仅是技巧问题,还是一个建构意义,即意识形态问题。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出发,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工人典型时传祥、王进喜、李素丽、许振超的分析,来透视话语制作者是如何在既有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之上来选择叙事视角,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和社会背景变化,并在现实中为典型报道找到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