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本《玉篇》引《诗》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通过例证指出,在版本方面,这些引《诗》可以考证汉至唐前的《诗经》著述体制。在校勘方面,因原本《玉篇》为目前较早引用《诗经》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辑佚方面,可以作清代三家《诗》辑佚的重要补充。在提供异文方面,可以为重新考察清代辑佚三家《诗》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同时指出,原本《玉篇》所引《诗》之经、传、笺文字与今传《毛诗》不同,除了有钞胥手误外,也存在顾野王为《玉篇》体例而故意改易传、笺文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马瑞臣所作的《毛诗传笺通释》是《诗经》学史上的一部力作,但书中存在的一些错讹影响着学者对《毛诗传笺通释》的理解与认识。本文以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的《清人注疏十三经》中的《毛诗传笺通释》为底本对《毛诗传笺通释》进行了校勘。  相似文献   

3.
刘如瑛教授的新著《诸子笺校商补》(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以下简称《商补》),灵活地运用了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知识,参之以语法、修辞逻辑之学,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手段,对《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管子》、《晏子春秋》、《墨子》、《商君书》、《韩非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等十  相似文献   

4.
杨万里《诚斋集》流传甚广而又版本繁多,文本现存错舛不少,不同版本间内容也常有不同。曾枣庄、刘琳编的《全宋文》及辛更儒笺校的《杨万里集笺校》虽都对《诚斋集》有过整理和校勘,但因其卷帙浩繁,仍不免有错疑现象存在,两本书中的书信部分文本遗漏、错误现象尤为严重,文章进一步对其进行校正辨误。  相似文献   

5.
鲍廷博将《金楼子》刻入《知不足斋丛书》,组织吴骞、朱文藻等人对《金楼子》进行校勘整理,甚至亲自整理.其校勘成果又被《百子全书》本、龙溪精舍校刊本和《丛书集成》本所吸收,促进了《金楼子》的流传,使其在文字质量上远超四库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左传》杜预注、孔颖达疏,以及洪亮吉《春秋左传诂》、竹添光鸿《左传会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等《左传》重要文献在训释、校勘中存在的疑误之处,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辨。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助研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东汉中后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及思想家,王符在东汉中后期的社会批判思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代表作《潜夫论》更是古代政论中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8.
彭荔 《兰台世界》2014,(7):129-130
作为东汉中后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及思想家,王符在东汉中后期的社会批判思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代表作《潜夫论》更是古代政论中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9.
《水经注》是一部由北魏郦道元撰写的以河流系统为纲的历史地理名著,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残缺与讹误,自明代开始就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校勘和研究。在《水经注》的研究史上出现了很多校勘成果,著名的有明代朱谋玮的《水经注笺》,清代全祖望的《七校水经注》、赵一清的《水经注释》、戴震校《水经注》、王先谦的《合校水经注》、王国维的《水经注校》;而当代陈桥驿的《水经注校证》更是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10.
黄春英 《兰台世界》2014,(10):141-142
王符是东汉中后期思想家、政论家,他提出的以民为基、正学为本、以德修民的治道思想对当时颓败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王符代表性的治道思想,勾勒了《潜夫论》中理想的国家面貌。  相似文献   

11.
王符是东汉中后期思想家、政论家,他提出的以民为基、正学为本、以德修民的治道思想对当时颓败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王符代表性的治道思想,勾勒了《潜夫论》中理想的国家面貌。  相似文献   

12.
任煜 《档案》2020,(1):33-40
作为现存较早的《诗经》写抄本之一,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的镰仓时代抄本《群书治要·诗》以选本的方式对《诗》进行摘抄节录,以一定的选取标准囊括了《诗》特定篇章的经、传、笺部分,保存了《毛诗正义》刊成之前《诗》的部分面貌。同时,作为传入日本的《诗经》抄本,其多用俗字、虚字,与其他《诗》之版本相比多有文字异同且存在传文、笺文混乱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校订文字、明确传笺体例与内容,对研究特定时期内《诗》的流布情况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蕴含丰富的校勘内容。以《总目》史部提要为例管窥《总目》,可以发现《总目》记载了大量校正典籍文字脱误歧异的内容,指明了众多文献的篇卷繁复残缺,充分利用了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并且在提要中阐述了自身的校勘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乾隆时期的校勘水平和校勘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廷式是清末著名诗人、思想家.《补晋书·艺文志》是他的一部史志目录,其文献价值较大.文章试从考证史实、校勘文字、文献辑佚、提出新说等四个方面对《补晋书·艺文志》的文献学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陇右大地,具有悠久而优秀的文化传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的活动与创造,不仅增添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的新内容,而且也推动了各个历史时期陇右文化的新发展。他们之中,不少人给我们遗留下了丰富多采的创作和著述,并已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为了使人们了解陇右典籍的基本情况,现扼要介绍一些重要的作者和典籍。 一、王符《潜夫论》 王符(约85—162),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政论家和思想家。他出身寒微,通过刻苦好学,名闻朝野。他生活在东汉和帝至桓帝之际,正是黄巾起义的前夕。虽然“当途者”多次荐引,而他却独标耿介的高节,不求仕进,专心隐居著述,讥议时政得失,最后完成了政论专著《潜夫论》10卷36篇。这些论述,大多是治国安民、指讦时政的政论,也涉及到了许多哲学、历史、军事、方技等方面的学术问题,充分体现了他进步的政治主张和渊博的文化知识,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重。范晔在《后汉书》里把他和王充、仲长统合传;韩愈在《后汉三贤赞》中,又称颂他们是这一时代贤良的杰出代表;后人也一直把《潜夫论》和王充的《论衡》、仲长统的《昌言》看作是东汉最有影响的三部杰出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说:“今以三家之书相较,  相似文献   

16.
以鲁迅校勘《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嵇康集》等为基础,对鲁迅在搜集、整理、校勘文献上的创新进行论证,以期对现代校勘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敦煌本<大智度论>存世数量较多,且多为千年以前的古抄本,它保存了<大智度论>的早期形态,因而颇具学术价值.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对敦煌本<大智度论>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鉴于此,本文指出了敦煌本<大智度论>在校勘、版本、文字、史料和书法史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晚清徽州学者汪文台撰写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对《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中的文字训诂、校勘讹舛、版本异同辨析、史实依据考证等内容作了新的补正和审定,首开学者对"校勘记"的研究之风。他汇辑七家《后汉书》,为后人提供了《后汉书》所缺失的珍贵史料,成为研究东汉时期历史的必备参考书。他编撰《红毛番英吉利考略》一书,对英国以及周边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军事情况、财政经济、对外关系、文化宗教、民情风俗、行政区划、土特产品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当时学术界提倡放眼看世界的社会思潮相契合,展现了他持有开放的心态,被誉为学贯中西的"通儒"。  相似文献   

19.
本文据已故王欣夫先生《学礼斋日记》之记载,对《王献唐师友书札》中所收王欣夫致王献唐先生书札(十三件)之收发时间,所述本事及二王先生交往踪迹略作笺证,以见前辈文献学家之高尚人品与深厚学养。  相似文献   

20.
三忌偏听偏信所谓偏听偏信,意思是不顾及其他方面的意见和反映,只听信一方面的话。汉王符的《潜夫论·明暗》中云:“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闇者,偏信也。”《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也写道:“古云;‘兼听则明,偏听则蔽。’望陛下察之。”可见,对偏听偏信的危害,人们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